原標題:南寧堅持“治水為民”,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治水十年堅持不懈 條條河道重煥生機
治理後的亭子衝流域(一期)工程,流水清澈見底 南寧晚報 記者賴有光 攝
仲夏傍晚,68歲的唐伯興致盎然地沿著那考河濕地公園漫步。“走了快一個小時了,一點兒也不累!一邊吹著風,一邊欣賞美景,再走一個小時也樂得悠哉!”站在那考河濕地公園最高處,舉目遠眺,水清岸綠、魚翔淺底,誰能想到這裡曾是南寧最臭的“臭水溝”,一下雨惡臭逼人,居民無不掩鼻而過。不僅是那考河,朝陽溪、亭子衝、水塘江等“黑龍”也重新煥發了生機活力。
兩岸綠道蜿蜒向前,條條河道重煥生機。10年來,南寧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鞏固提升那考河濕地公園品質,複製推廣那考河治理模式,持續改善城市水環境,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水道沿岸成為網紅打卡地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經過一系列整治,備受群眾詬病的朝陽溪、亭子衝、那洪泵站前池等地的黑臭問題得到解決;昔日令周邊群眾掩鼻而過的水塘江,經過開展河道截污、河道整治、污水處理廠建設、流域內城市污水管網建設等,如今變成了濕地公園;明月湖公園正式開園,綠城南寧再添“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新地標……
沿河建園“水清岸綠”,人水和諧幸福滿滿,許多水道沿岸已成網紅打卡地,沿河而建的公園綠地、生態廣場,為南寧增添了別樣風景,也讓周邊居民享受到舒適、便捷的美好生活。好一幅人水和諧、生機勃勃的幸福畫卷。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南寧的城市水質指數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二,邕江水質多年來實現“二類水入城二類水出城”。今年1月31日,生態環境部公佈了2021年全國地表水水質成績單:2021年1月—12月,南寧市進入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品質狀況排名“雙紅榜”。
水環境治理形成“南寧經驗”
污染容易治理難,南寧用什麼辦法提升水環境?“治水是截污清淤、雨污分流、調水補水、堤岸建設的綜合整治‘四部曲’,需要系統治理,標本兼治。”南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寧治水思路時説,2018年以來,通過“五大攻堅戰”,南寧用短短3年時間就完成了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工程。
南寧市自上而下為水環境治理提供堅實保障,完善水環境治理長效機制,推動全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由多頭管理向一體化行政管理轉變。將黑臭水體治理納入全市績效考評體系,對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效果嚴格考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率先在區內出臺《南寧市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通過立法推進首府城市治理和城市水環境持續改善。初步建立了“有人管、有錢管、有制度管”的長效管理機制。
在排水防澇方面,南寧積極響應“精準快速”,進一步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為水環境治理提供技術支持。從2017年5月起,南寧市採用管道監測機器人、管道聲吶、潛望鏡等先進的檢測技術,進行道路地下雨污管道全面普查。2019年,南寧率先在全區建立水環境治理城市排水設施地理信息系統,通過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確保信息及時更新、實時共享,實現全市黑臭水體信息“一張圖”。
南寧還建立和運行河長制信息化監督管理平臺,實現了實時動態監控主要河流水體水質、預警預報突發水污染事故、群眾監督等功能。
深入推進“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那考河、南湖、青秀湖、五象湖等15條河湖水系完成岸線優化提升,以石門公園等為代表的一批高品質城市公園綠地完成建設提升,新增公園綠地面積327.6公頃。2019年4月,南寧市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以全國第三名的優異成績通過國家驗收,為全國提供了“南寧經驗”,獲中央財政獎勵1.5億元。
2018年以來,南寧市集中推進朝陽溪、亭子衝、那平江、心圩江、水塘江、鳳凰江、西明江、那考河、沙江河、石埠河等內河全流域治理。截至2020年底,建成區38段黑臭水體已消除,城市內河水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建立全民共治治理新格局
治水就是最大的民生。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四五”時期,南寧市按照“多水共治、洪澇聯排”的思路,推動水環境治理向水生態、水安全協同治理轉型。大力推進市區易澇點整治,對新出現的易澇點要查明原因,立行立改,全面消除嚴重易澇積水點。
持續開展全流域治理,強化微改革微創新,打造PPP模式升級版。持續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和河道生態修復,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長效機制,加強雨季溢流控制,鞏固提升內河治理成效,實現內河水環境品質進一步改善。
加快推進良慶河、楞塘衝、相思湖、那考河上游、沙江河上游流域治理PPP項目建設。推動流域治理向建成區週邊延伸,統籌科學謀劃東部産業新城、臨空經濟區、南寧教育園區水環境綜合治理,進一步全面提升城市水安全、水環境,全面鞏固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成果。
不斷優化完善供水管網,積極推進城市供水廠站建設,提升城市供水能力。同時,確保供水調度穩定,保障市民安全用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無論是當前還是今後,南寧市都將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全方位加強水環境治理,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將治水與民生改善、綠色發展、城市安全、民族團結相結合,下好生態文明建設“一盤棋”。(南寧晚報 記者淩劍伊 實習生張馨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