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南寧市增強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2023-02-24 11:19:33來源:人民日報編輯:韋歡責編:劉洋

  原標題:廣西南寧市增強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家門口找到新崗位(鄉村新事)

  走進廣西南寧市馬山縣古零鎮喬老村,農戶房屋墻壁上,一幅幅鄉村山水墻繪惹人注目。正在繪墻的古零鎮古零村脫貧戶藍燚話語中透著自豪,“我畫了好幾戶,每月能掙6000元。”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藍燚開始跟著師傅做墻繪。“鄉村建設實施以工代賑,給了我們手藝人更多在家門口掙錢的機會。有墻繪項目時,政府部門會優先推薦我們去做,這給我的生活帶來了穩穩的幸福。”藍燚説,以工代賑項目不僅增加了他的收入,而且讓他真正把墻繪當做職業,增強了深入學習、努力提升的動力。

  南寧市政府副秘書長、鄉村振興局局長張清亮介紹,市裏將墻繪、鄉村公路、電力、農田水利建設等一些鄉村建設項目列為以工代賑項目,讓農民在家門口掙錢顧家兩不誤。“為增強脫貧群眾的內生發展動力,我們還支持脫貧地區在涉農項目建設和管護中,廣泛採取以工代賑方式,提供免費培訓,提升農民的專業技能。”

  武鳴區鑼圩鎮清鳳村脫貧戶潘敏業,經過培訓後學會了開拖拉機、掌握了混凝土攪拌機技術。去年,他參與了一個“四好”農村公路建設項目,開攪拌機鋪路,兩個月務工收入1萬元。“現在不少鄉村建設項目都在聯繫我,今年估計會很忙,忙起來日子就好了。”潘敏業底氣十足地説,“有技術,好好幹,不愁賺不到錢。”

  “以工代賑提升了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業增收的同時增強他們的內生發展動力。”張清亮介紹,南寧市積極創新鄉村建設以工代賑工作機制,從“資金切塊”轉變為“以獎代補”,提高基層組織實施以工代賑項目的積極性,擴大實施規模;從“吸納務工”轉變為“培訓上崗”,提升參與農民的發展能力。去年南寧實施以工代賑項目161個,帶動群眾就業增收1709人,其中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679人;累計向群眾發放勞務報酬1471萬元,其中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獲取勞務報酬330萬元。(人民日報 記者李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