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夢嗚苗寨:搬出來的幸福
2023-04-07 17:19:20來源:廣西日報編輯:韋歡責編:劉洋

夢嗚苗寨:搬出來的幸福

夢嗚苗寨蘆笙歌舞表演。

夢嗚苗寨:搬出來的幸福

夢嗚苗寨的舞臺新穎獨特。

夢嗚苗寨:搬出來的幸福

夢嗚苗寨民族風情街人氣旺盛。

  編者按

  四月的傍晚,夢嗚苗寨光影如幻,煙火瀰漫,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遊客紛至遝來,他們有的身著苗族服飾,在吊腳樓下拍攝寫真,有的聞著香味而去,在美食街裏大快朵頤,一齊醉倒在苗寨的迷人夜色裏……

  夢嗚,苗語意思為“你好”。坐落在融水苗族自治縣北郊雙龍溝原始森林度假區的夢嗚苗寨,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易地搬遷安置點,卻因為堅持創新發展,通過精準施策,不僅成功創建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還在疫情期間迎難而上,成為廣西文化旅遊行業的一顆“新星”,入選2022年廣西旅遊行業創新發展案例。

  縱觀夢嗚苗寨的發展過程,從搬遷、傳承、經營到共享“四部曲”,均有著不同凡響的創新亮點。對夢嗚苗寨發展經驗進行深度調研和解讀,將為全區各地文旅行業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搬來“吊腳樓”

  走進夢嗚苗寨,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古樸的“吊腳樓”,信步走到其中一戶,叩開屋後的小門,呈現在眼前的是那燒得旺盛的火塘、熏得黑亮的梁柱……4月2日,記者來到夢嗚苗寨,感受到了這個新苗寨的“原風貌”。

  “以前做夢也想不到,我們有一天能夠帶著老房子一起搬出深山,還住進了旅遊景區。”村民韋院金感嘆道。

  2017年是融水苗族自治縣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也是其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的衝刺之年,能否將偏遠的苗寨搬遷到交通方便的景區來發展呢?當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得到了雙龍溝景區負責人潘桂先的支持,他提出整體打包搬遷老寨“吊腳樓”的想法。

  移民搬遷,首先須徵得村民同意。潘桂先和工作組深入距縣城160公里的桿洞鄉錦洞村,動員村民搬出大山,來到雙龍溝景區里落戶生活,不料卻屢吃閉門羹。經過持之以恒地做工作,最終感動了一些村民,他們答應把家搬出大山。

  苗寨的整體搬遷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雙龍溝景區專門從景區所在地流轉土地,成立扶貧安置點,配套建好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出資將吊腳樓主體結構整體“打包”搬來,按原樣重建。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終於打造了新的苗寨——夢嗚苗寨。

  “夢嗚苗寨佔地面積260畝,計劃投資2.4億元,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已完成,共計投資1.2億元。目前,苗寨已有73棟原生態純木結構吊腳樓搬遷出來。”潘桂先説。

  夢嗚苗寨還以復原重建的苗族山寨為背景,新建了長廊、牌坊、廣場、舞臺及風情街、民族非遺館等,呈現出“村景融合,美美共融”的繁榮景象。

  “古色古香的建築與青山綠水相映成趣,仿佛一幅美麗的田園棲居圖,往哪拍都是一道風景。”攝影愛好者鍾先生對苗寨誇讚不已。

  掀起“苗族風”

  搬入夢嗚苗寨這個新家後,村民依然保持原來日常生活的種種風俗習慣。面對接踵而至的遊客,村民獻上敬酒歌、煮油茶等禮節與技藝,讓客人親身感受到苗族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

  夜晚的夢嗚苗寨,更是燈光璀璨,美輪美奐。景區舉辦豐富多彩的蘆笙表演、跳踩蹚舞、苗族拉鼓等民俗傳統文化活動,推出大型苗族風情實景演出《苗魅》,讓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感受到了濃郁的“苗族風”。

  融水是“百節之鄉”,節慶類非遺資源得天獨厚。“這幾年,我們堅持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理念,將傳統民俗慶節引入夢嗚苗寨,使得這些節慶發揚光大,大放異彩。”夢嗚苗寨景區民俗文化顧問鳳紹明説。

  “打同年”是苗族村寨之間開展的聯誼活動。2019年1月28日,夢嗚苗寨迎來貝江村的鄉親們,舉行首屆“打同年”活動,兩個村寨一起慶祝農曆小年,共敘村屯友誼,也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體驗。

  “苗年”是苗族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2019年12月21日,夢嗚苗寨的村民身穿苗族服飾、奏起蘆笙,迎接從桿洞鄉錦洞村趕到夢嗚苗寨過苗年的客人。主人與客人進行對歌、喝攔門酒等迎賓活動後依次進入寨子,一起殺豬過大年,整個苗寨熱鬧非凡。

  今年正月十九,經過精心籌劃和組織,融水首個“十九坡”在夢嗚苗寨盛大開展。融水苗族系列坡會群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每年正月初三開始舉辦,當地人根據坡會舉辦的日期排序命名,坡會從“三坡”延續到了“十七坡”。

  當天,來自全縣各地的26支蘆笙隊輪番進行蘆笙演奏、踩堂舞表演,同時,還引入鬥馬、鬥雞、鬧魚、燒魚等系列苗族文化項目,吸引上萬名遊客觀看,整個苗寨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發展“多業態”

  自2018年10月1日對外營業以來,夢嗚苗寨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熱門景區。但一年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景區發展節奏,苗寨一度門可羅雀。

  “這幾年,面對困難,夢嗚苗寨勇毅前行,不斷創新思路,以多元化促發展,向多業態要效益,取得了積極成效。”融水苗族自治縣文旅部門負責人周衛軍説。

  開發新産品。夢嗚苗寨利用美麗的田園風光和吊腳樓風貌,開發觀景臺和拍攝打卡點,增設民族服飾拍攝組,為遊客拍攝紀念照片。這一舉措,吸引不少遊客,特別是年輕女性。

  發展夜經濟。針對景區缺乏美味小吃,無法滿足遊客夜間消費需求的問題,景區在苗寨後街專門打造48個攤位,引入諸多地方特色小吃,形成一條“網紅集市”小吃街。同時,將本地的“汽車尾箱集市”引入景區,讓遊客既可以在景區散步遊玩,又能逛夜市購物,有效激發了夜間消費。

  聯合大促銷。景區將雙龍溝原始森林度假區門票和夢嗚苗寨內的遊樂項目、酒店住宿捆綁聯銷,推出抖音優惠票和1元門票搶購等系列促銷活動,引發了遊客搶購潮。此外,還通過引入電商,把農副産品變為文創商品,有力帶動景區消費。

  “我們將以創立‘十九坡’為新起點,通過自主投資與社會融資相結合,將夢嗚苗寨擴建成有300余棟吊腳木樓的村寨;建設鬥馬賽馬風情園,引入精品民宿、特色餐飲;建設田園觀光步道及觀景亭臺,建設相關配套設施,將夢嗚苗寨打造成馳名區內外的蘆笙鬥馬小鎮。”潘桂先説,目前,二期工程“鬥馬小鎮項目”已經完成前期各項工作。

  結出“幸福果”

  夢嗚苗寨自成立以來,恪守共享理念,想方設法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和增收途徑,幫助村民獲得員工、演員、匠人、股東、老闆等新職業,結出了幸福果實。目前,夢嗚苗寨共提供就業崗位達400多個,村民人均月收入3000元。

  “村民”變“員工”。在夢嗚苗寨從事保潔、木工、水工、田園管理等工作,是景區給本寨及周邊村民提供的一大就業機會。潘校榮一家四口從偏遠山區搬到這裡已經5年了,“以前在大山裏,只能靠種田勉強糊口,進了景區後,我和愛人都有了工作,每人每月收入有3000多元。”潘校榮説。

  “村民”變“演員”。在夢嗚苗寨從事民俗表演,是景區給本寨及周邊村民提供的又一就業機會。據統計,參加大型實景演出《苗魅》的各類演員共120人,參加蘆笙表演隊的隊員共40人。同為搬遷戶的潘傑輝,以前是有名的貧困戶,現在他和妻子通過參演《苗魅》,表演吹蘆笙、踩堂舞等,每人每月都有五六千元收入。

  “村民”變“匠人”。夢嗚苗寨積極開展手工藝品製作培訓,動員苗族婦女同胞參加刺繡、蠟染和鍛造銀飾等培訓,學成後居家製作刺繡、蠟染作品,鍛造銀飾品,成品則可以拿到景區商鋪進行銷售,通過技藝增加收入。

  “村民”變“股東”。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夢嗚苗寨還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吸收了14個脫貧村700萬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通過發展旅遊産業,為這14個村的集體經濟發展提供項目支撐,村裏享受保底分紅。

  “村民”變“老闆”。景區還鼓勵村民從事與旅遊産業鏈“吃住行遊購娛”有關的配套服務。村民蔣茂明就是受益者,他一臉幸福地説:“我和愛人在景區開了兩個民族服飾租賃門面,現在每月工資加店面收入不低於8000元,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廣西日報 記者 吳麗萍 通訊員 李志雄 藍志煌 圖片均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