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區創新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機制 去年獲批建設用地同比增長339%
去年以來,我區創新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機制,2022年全年統籌保障用地計劃指標49.09萬畝,是2021年的3.2倍;獲批建設用地79.76萬畝,同比增長339%。日前,自治區黨委改革辦發佈通報,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申報的“創新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新機制助力穩住經濟大盤”獲評全區改革攻堅十佳成果。
創新支持政策舉措,充實穩住經濟大盤“工具箱”。及時出臺支持産業振興和保障服務經濟穩增長32條“鬆綁+創新”超常規舉措,集成提出了“重大項目用地用礦指標應保盡保”“探索實行‘帶産業項目’出讓”“降低用地報批成本”等一批關鍵政策舉措,有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加快項目落地建設。
創新服務保障機制,確保項目落地企業“少跑腿”。建立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區直單位、市縣人民政府、建設單位“三方聯動”用地保障機制和重大項目用地“分級分類”服務保障機制,主動靠前服務,不斷提高服務保障效能。如平陸運河建設用地預審獲自然資源部批復用時僅兩個多月,項目先導工程獲批耗時不到1周。
創新用地審批機制,優化營商環境跑出“加速度”。持續深化建設用地“三級聯審”改革,將縣、市、自治區逐級會審機制調整為三級同流程審查、不見面審批。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報批實現“即報即審”,審批時限在承諾時限基礎上再壓減10%。構建行政審批“一庫、一雲、一平臺”,實現審批流程更簡、時限更短、服務更優。
創新監督管理機制,數字賦能打造治理“新模式”。研發並啟用自治區重大項目用地服務監測“一張圖”系統、重大項目用地管理APP,將3348個重大項目納入自然資源綜合監測體系。強化跨部門協同管理,與“廣西發改雲”系統實現信息數據共享,將自然資源管理要求運用到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的“申報—遴選—實施—退出”全過程。
據悉,僅去年一年,廣西就有97個重大項目獲國務院批復。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先後組織上門服務774個重大項目,保障了1509個2022年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總用地6.29萬公頃,創歷史新高。(廣西日報 記者唐廣生 通訊員李欣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