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    輿情智庫
2023廣西文化熱詞回顧
2024-01-09 10:53:14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2023廣西文化熱詞回顧

2023廣西文化熱詞回顧

2023廣西文化熱詞回顧

2023廣西文化熱詞回顧

  藤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編者按

  時間鐫刻嶄新年輪,歲月書寫時代華章。回望2023,廣西文化本固枝榮、花香千里,熱點頻現,文化現象屢屢破圈——“壯族三月三 八桂嘉年華”推出全國首檔大型新民歌實景創演秀“新民歌大會”;“珠還合浦 歷劫重光——《永樂大典》的回歸和再造”廣西巡展,傳承中華文脈;廣西作家東西長篇小説《迴響》首獲茅盾文學獎,為“文學桂軍”增添閃亮光彩;原創雜技劇《百越稻盛》揚帆出海,激發跨越國界的文化共鳴與情感共振;桂林藝術節以藝術之名,與山水共生,城市和藝術交相輝映;瓦依那樂隊以《大夢》《田歌》等一首首蘊含桂風壯韻的原創歌曲,贏得廣泛關注;廣西藝術基金設立,文藝家簽約制恢復,激發全區廣大文藝工作者創新創造活力;蘊含快樂因子的“廣西科目三”成為爆火全球的年度文化奇觀……植根文化厚土,應合時代呼喚,廣西文化不斷“活起來”“火起來”,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文化歸屬感,堅定文化自信,為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注入強勁精神動力。

  1 新民歌大會

  “民歌潮音 山水秀場”,2023年4月,“壯族三月三 八桂嘉年華”重點打造的全國首檔大型新民歌實景創演秀——“新民歌大會”驚艷亮相,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用新民歌美學彰顯新時代廣西新風貌。

  本季《新民歌大會》共推出了10條創演秀和10期電視節目,集結王凱、黃霄雲、張淇、品冠、汪小敏等10組國內優秀歌手、音樂人、藝術家,在10個實景場地唱演10首潮音新民歌,以全新形式聚焦廣西城市建設、鄉村振興、文旅發展、生態宜居、對外交流合作等多個領域。節目以融媒體短視頻加音綜真人秀電視節目的媒介融合形式,探索民歌創新和文化傳播的新模式與新路徑,全網累計播放量超10億。節目秉承“山水即秀場,生活即舞臺”理念,讓民歌回歸人民生活,在最美的山水裏、最歡樂的人群中歌唱。節目不僅推出了呈現經典民歌唱段的《找茶》《趕圩歸來阿哩哩》,還有展示跨文化、跨地域交流融合的《我要你》《Time to Say Goodbye茉莉花》,還有原創國潮電音作品《挖哩哩》等……讓“新民歌”有了“千人唱萬人和”的更多藝術可能,呈現了“有容乃大、有融乃新”的媒介融合新景觀。

  與此同時,“潮音·2023新民歌挑戰賽”在八桂大地掀起新民歌潮改、傳唱熱潮,為天下民歌眷戀的廣西再添文化風采。

  2 《永樂大典》廣西巡展

  典籍為舟,暢遊中華文明長河,探尋八桂人文之美。2023年6月,“珠還合浦 歷劫重光——《永樂大典》的回歸和再造”廣西巡展在廣西圖書館開展,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巡展共分5個單元,精選59冊(件)展品,並配有多款多媒體互動體驗設備,立體展示《永樂大典》的前世今生。活動不僅吸引眾多讀者進館參觀一睹國寶真容,也在線上掀起“熱潮”,“永樂八桂行 邀你雲看展”等線上直播觀展人數頻創新高。

  巡展期間,“跟著《永樂大典》走讀廣西”系列活動火熱開展。多場主題講座,共覽古今之事,廣西圖書館“八桂講壇”特別策劃《永樂大典》的前世今生、“悅心·讀書會”特別策劃“認識古代大百科——《永樂大典》”等講座或訪談。多個特色展覽,暢遊文化之河,“千里景千變 一山詩一篇——典籍裏的廣西山水”“一起來看《永樂大典》”等主題展覽,立體展示典籍裏的故事。多項古籍體驗,傳承華夏經典,《永樂大典》臨帖、雕版印刷互動體驗、包背裝裝幀體驗等活動,展示古籍修復技藝,普及古籍保護知識。多條研學線路,走讀壯美廣西,“跟著《永樂大典》走讀廣西:樂載邕州”等活動,沿著典籍記載開啟“走讀”之旅;“千年古港 傳奇海絲”之旅、“山水課堂 行走丹青”之旅、“尋跡嶺南 古韻古香”之旅、“詩畫桂北 人文懷古”之旅等研學旅遊精品線路,讓“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成為現實。

  3《迴響》

  蓄勢薄發,終有迴響,2023年8月,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揭曉,廣西作家東西長篇小説《迴響》榜上有名,成為全國5位獲獎者之一。這是廣西作家首次斬獲中國長篇小説最高獎項,實現茅盾文學獎零的突破,為“文學桂軍”品牌增添閃亮光彩,為廣西文藝創作提振勢能。

  “廣西是全國最早實行作家簽約創作制度的省區,後來又有項目簽約和文學成果獎勵等政策,自治區黨委、政府對創作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出臺了一系列的原創扶持政策,《迴響》是‘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三年規劃’第一批入選項目,得到了大力支持和扶持。”東西表示,此次獲獎得益於我區不斷創新的文藝創作激勵機制,有了厚實的土壤,才結出豐碩的果實。文藝要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出精品、出人才,他將和“文學桂軍”踔厲奮發,勇於登高原、攀高峰,為廣西文藝繁榮發展不遺餘力。

  為人民創作、為時代放歌,《迴響》的獲獎填補了廣西作家在茅盾文學獎評獎中的空白,是全區文藝界的一大喜事盛事,為廣西文化繁榮發展積蓄奮進的力量,也極大地激發了廣西文藝工作者的信心。全區廣大文藝工作者致力充分挖掘八桂大地豐富的文化資源,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平陸運河建設等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的生動實踐中汲取創作營養,講好中國故事、廣西故事,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宏大場景中推出更多順應時代之變、廣西之進、人民之呼的精品力作,進一步打響“文學桂軍”品牌,奮力在廣西文藝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4 瓦依那

  如同一股從田野裏吹來的清涼的風,裹挾著泥土的芬芳,在熱門綜藝《樂隊的夏天3》的舞臺上,一支名叫“瓦依那”的廣西樂隊,裹著絳頭巾,身著粗布衣,淺吟低唱來自南方的童謠鄉音,一夜之間火遍大江南北。《大夢》《田歌》等一首首蘊含桂風壯韻的原創歌曲,刷屏朋友圈,在各個網絡平臺上引發廣泛討論。

  瓦依那,壯語意為“稻花飄香的田野”。樂隊成員均來自廣西鄉野,“70後”主唱岜農,“80後”吉他手十八,“90後”打擊樂手路民,三個生於不同年代的人因為音樂走到一起,傳遞著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深深依戀,彰顯出廣西民族文化的獨特張力。他們的歌曲鮮活生動,帶著田野泥土的芳香,以樸實無華的音樂語匯和歌詞唱出當代人的心聲,像一股清新而又溫暖的春風,把來自廣西文化傳統的“那山那水那田”的生命力傳遞給每一位聽眾,讓大家産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植根廣西豐厚的文化土壤,“瓦依那”吟唱的生活之歌讓廣大觀眾與傳統音樂、民族文化再次相遇,也引發了人們對弘揚傳承民族民間音樂的關注和思考。

  5 百越稻盛

  稻香千里,跨越山海。金秋時節,馬來西亞馬六甲市,一部來自廣西的劇目吸引了當地觀眾和世界各地遊客的目光。從2023年10月6日起,由廣西文化産業集團出品的創意雜技劇《百越稻盛》在這裡進行為期24天的駐場演出,在當地引發了中國文化熱潮,近萬名觀眾慕名而來,在這裡閱讀廣西、認識中國。

  綠水青山中的蔥蔥稻田,村寨節日裏的遊戲狂歡,農家男女的辛勤勞作、愜意棲居、縱情歌舞……熟悉的稻作文化背景迅速拉近了觀眾心與心的距離,《百越稻盛》承載著廣西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了廣西精品劇目以市場化方式與東盟國家開展商業化合作的歷史性突破。在此基礎上,廣西文化産業集團與馬來西亞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圍繞2024年中馬兩國建交50週年重要節點,謀劃文化交流合作項目。目前,雙方已計劃聯袂打造雜技劇《百越獅鳴》(暫名)版本,與《百越稻盛》一起,同時在馬來西亞各地演出。廣西文化産業集團與馬來西亞永大集團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共同策劃文藝精品交流演出,推動中馬兩國文化演藝市場的繁榮發展。

  此外,廣西方面已著手對《百越稻盛》進一步修改提升,計劃把這種成功的交流合作模式擴展到東盟其他國家。伴隨著文化交流合作新一季的“播種”,廣西“演藝出海”即將開啟新的旅程,為增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傳統友誼,更好服務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文化力量。

  6 桂林藝術節

  天為幕、地為臺、山為景、水為鏡,山水與人文交響,城市與藝術共融,文脈與未來相通,11月,以“美美與共 和諧共生”為主題的2023桂林藝術節圓滿落幕。10天時間,33個劇目,約140場活動,中外藝術家們滿懷熱忱為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注入藝術之韻,為桂林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積蓄人文力量。

  遍佈全城的18個演出場地,約80%為戶外場地,有獨具特色的“山劇場”“水劇場”“洞劇場”讓人流連忘返,展現山水與戲劇和諧共生,藝術與人民相近相親。戲劇展演、城市藝術、學術論壇、兒童親子等七大板塊內容豐富多彩,全球華語青年戲劇導演英才計劃6部作品迎來國內首演,世界戲劇教育聯盟匯聚8個國家的戲劇團隊演出……這場山水與藝術相擁的盛會以藝術的名義,向世界遞上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

  7 廣西藝術基金

  2023年12月,廣西藝術基金成立。作為我國第六支、全國五個自治區中首支省級公益性藝術基金,廣西藝術基金設立後將充分發揮其引領示範作用和孵化助推功能,推動廣西文藝不斷登高原攀高峰、出精品出人才。

  廣西藝術基金初始規模達7000萬元,涵蓋一般資助、重點資助和獎勵激勵三大類共10個子項,堅持全覆蓋和抓重點相結合,構建起“前端扶持、中端跟蹤、後端獎勵”的全鏈條扶持體系。

  同年9月,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牽頭組織自治區文聯、自治區文旅廳、自治區廣電局等單位共同制定出臺了《廣西文藝“出精品、出人才”激勵計劃實施辦法(試行)》,加大文藝創作獎勵力度,恢復實施“簽約文藝家”創作扶持機制。12月,首批簽約20名文藝家,涵蓋文學、戲劇、音樂、美術、曲藝、舞蹈、攝影、書法、雜技魔術、文藝評論、影視藝術11個藝術門類,進一步激發全區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熱情,推動我區文藝高品質發展。

  目前我區進一步健全文藝創作扶持政策,出臺了《廣西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相關政策,激勵全區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力爭“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8 廣西“科目三”

  腳踝內翻、扭腰、擺胯、搖花手,配合動感背景樂,形成一套絲滑的小連招……2023年發端于廣西的一段魔性舞蹈成為真正的流量擔當。仿佛一夜之間,整個世界都進入了“科目三”的歡慶熱潮。從國內短視頻平臺上鋪天蓋地的各種花樣翻新,到國外社交平臺上不同國家不同膚色舞者秀出的同款;從素人博主吃瓜群眾的大眾狂歡,到頂流大V明星藝人競相加入;從街頭巷尾田間地角的草根自嗨,到專業舞臺國際秀場上的豪華陣容……全世界各種版本的“科目三”,在網上形成了一道道文化奇觀。

  “科目三”讓全世界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和創造性,看到廣西文化的豐富多元。蘊含快樂因子的廣西“科目三”打破圈層隔閡,超越“雅”“俗”界限,消弭大眾與精英的差別。它不僅是一個情緒釋放的載體,也傳達了當下中國社會大眾歡樂和自信的心理。打通民心增友誼,緊扣共性做文章,“科目三”這樣的文化現象,這種簡單質樸的快樂屬於廣西,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為中國和世界的對話開拓更大的文化空間。(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片,文字由小文綜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