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熔鑄,反復捶打……李貴榮熟練地使用錘子、鉗子、模具等工具,通過複雜的工序將黃金白銀打造成精美的戒指、鐲子等金銀飾品。
在廣西南寧市的“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金獅巷口熱鬧非凡。循著叮叮噹當的打磨聲望去,只見多個金銀舖檔口前滿是顧客。他們或沉浸于挑選飾品,或耐心等待訂制的飾品。
金獅巷裏,技藝與口碑俱佳的打金舖不少。這裡的傳統打金技藝代代相傳,成功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48歲的李貴榮就是非遺傳承人。連日來,他的檔口生意紅火。不僅有許多“回頭客”光顧,還有不少經熟人介紹而來的“新面孔”。他的妻子負責看攤,他則在一旁的案臺上專心製作飾品。
“臨近春節,訂做黃金飾品的人越來越多了。我每天做幾件金銀飾品,從早忙到晚是常有的事。”李貴榮説,打金潮流的復興,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和觀念的改變。“有的顧客還從網上挑選了心儀的鑽戒樣式讓我們參考,風格更時尚,花樣也更多了。”
春節將至,年味漸濃。為了迎接農曆龍年的到來,各地非遺“守藝人”傳承創新,用匠心匠藝趕制手工藝品,共繪非遺之美。
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61歲的侗族銀匠吳共能近期很忙碌,狹小的工作室裏各種銀飾琳琅滿目,預訂銀飾的人進進出出。面對銀飾加工的訂單增多,吳共能全家上陣趕工。熔銀、錘打、拉絲……經過多道工序,一套套侗族傳統手工銀飾讓人眼前一亮。
侗族銀匠吳共能在製作侗族銀飾。(龔普康 攝)
頭戴銀冠、脖挂銀圈、手戴銀鐲……穿戴銀飾是侗族群眾的傳統民俗。每逢節慶,尤其是女子出嫁,佩戴各式銀飾必不可少。三江侗族銀飾鍛造技藝已被列入自治區級非遺名錄。
作為遠近聞名的非遺傳承人,吳共能的訂單不斷。一沓厚厚的收據單上,訂做銀飾的金額從幾百元到數萬元不等,每張單子對應著一套或大或小的銀飾。“許多人會在過年前訂做銀飾,添點彩頭。有女兒出嫁的家庭,往往會訂做大量銀飾用作嫁粧,有的訂單需要20多天才能製作完成。”
龍年,自然少不了與龍元素相關的手工藝品。在各大商場和線上網店,龍的吉祥物款式多樣,銷售火熱,其中不乏非遺匠人的精心之作。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織錦工藝大師譚湘光忙個不停。她帶著徒弟忙著趕制“壯錦龍寶”這一文創産品,從清晨忙到夜晚,只為趕在春節前將作品交到客人手上。
中國織錦工藝大師譚湘光(右)指導學徒製作“壯錦龍寶”。(資料圖片)
“我們的‘龍寶’結合了廣西壯錦紋樣,用壯錦面料做龍,同時用壯錦來編織一個龍珠。”譚湘光説,“非遺技藝”與“生肖龍”元素結合,既是為了向人們傳遞龍年祝福,也希望通過小小的文創産品傳播壯錦文化。
2006年,壯族織錦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作為非遺傳承人,譚湘光大力傳承手工技藝,推廣壯錦文化。近年來,她的工作室每年都推出生肖吉祥物的文創産品。今年推出的“壯錦龍寶”中,喜慶的“紅龍”訂購最多,青龍、銀龍等色調也很受歡迎。
“扎龍”匠人鄒玉特在趕制炮龍。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在譚湘光的家鄉廣西賓陽,還有春節舞炮龍的民俗。恰逢龍年,當地炮龍製作訂單激增。70歲的“扎龍”老匠人、自治區級炮龍非遺傳承人鄒玉特每天都坐在一堆“龍”中間,趕制炮龍。
對許多人而言,這樣的忙碌是一種幸福。“當看到自己親手扎的炮龍在炮龍節上起舞、祈福新年,我就很欣慰。”鄒玉特説,文化傳承很重要,自己將堅持傳承炮龍文化和製作技藝,為人們的生活增添光彩。(記者 朱麗莉、余俊傑)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