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泉景區。
核心閱讀
“風景很美,民俗活動多,特別是舞龍很精彩,讓我感受到濃濃的年味。”來自廣東茂名的遊客秦志強對靖西市讚不絕口。春節期間,他與妻子自駕房車到靖西,宜人的氣候、秀美的風光和濃郁的民俗文化讓他流連忘返。
靖西山清水秀,自然景觀和人文古跡眾多,有通靈、古龍山、舊州、鵝泉、錦繡古鎮、小城故事6個國家4A級景區,有渠洋湖、三疊嶺瀑布、愛郎瀑布等眾多旅遊景點,是中國繡球之鄉,先後獲評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廣西優秀旅遊縣、廣西十大休閒旅遊目的地。
近年來,靖西市立足區位和生態優勢,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通過“旅遊+農業”“旅遊+邊貿”“旅遊+文化”,做活山水文章,帶動邊民吃上“旅遊飯”,走出一條鄉村旅遊助推增收致富的新路子。2023年,全市接待遊客902.6萬人次,同比增長157.4%;實現旅遊總收入94.9億元,同比增長150.8%。
A “旅遊+農業”延伸産業鏈
2月20日的壯家大盤菜農家樂,遊客觀賞農村風光、品嘗農家美食、體驗農耕勞作,歡聲笑語不斷。來自河南的遊客張昊天説,這裡還有魚塘、無花果採摘區,飯後走走看看,摘些新鮮果蔬,感覺很愜意。
在政府的引導下,景區周邊村民挖掘資源稟賦,在農家樂周邊的田地上種植有機蔬菜、水果,打造集吃、喝、遊、樂為一體的新型農家樂,給遊客帶來全新的體驗。
“我們融入採摘、親子遊樂、戶外燒烤等元素,不僅能留得住遊客,還能增加收入。”在通靈大峽谷景區附近開農家樂的村民馬振駿介紹。
得益於區位優勢和優越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多的邊民通過發展農家樂、民宿等增加收入。在渠洋鎮,懷書村坡谷屯村民農其山依託渠洋湖景區,借助汽車露營地,把自家樓房改造成民宿,並出租帳篷、桌椅、燒烤架等,收入可觀。
“客房大部分時間處於滿房狀態,一年下來有七八萬元純收入。”嘗到了經營農家樂的甜頭,農其山還賣起了土特産,日子越過越紅火。
“經過多年發展,很多村民選擇了返鄉創業和就業,目前,僅渠洋街奇珍屯就有遊船45艘,村民年收入超50萬元;同時經營民宿、特色餐飲等,年收入超100萬元。”渠洋鎮渠洋街黨支部書記黃志安介紹。
近年來,靖西市立足特色鄉村旅遊資源,持續深化農旅融合,不斷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環境風貌,積極引導村民開辦農家樂,發展庭院經濟,培育“住農家屋、吃農家飯、享農家樂、觀農家景、過農村節”的鄉村旅遊産業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共有民宿和農家樂約360家,從業人員上千人。
B“旅遊+邊貿”助民增收致富
2023年12月28日,中國龍邦—越南茶嶺國際性口岸正式開通,中越邊民大聯歡在龍邦口岸零公里處火熱開場,中越兩國藝術家融合兩國傳統文化,同演兩國情,共奏發展歌,推動中越文化繁榮發展,促進邊境旅遊恢復發展。
溫暖適宜的氣候、豐富的特色小吃、濃郁的邊關民族風情……隨著中國龍邦國際性口岸的通關,位於口岸附近的護龍村商業街迎來客流高峰。在龍邦國際性口岸貿易市場,越南特産店、紅木工藝品店、特色小吃店等商鋪春節期間“不打烊”,市民和遊客熙熙攘攘。
“春節期間遊客增多,店內每天營業額有2萬—3萬元不等。”龍邦鎮護龍村排幹屯村民黃鳳彩開起特産經銷店,主要經營靖西和越南的特産和手工藝品。
隨著邊關旅遊業的持續升溫,越來越多像黃鳳彩一樣的村民吃上了邊關“旅遊飯”。護龍村排幹屯63戶村民,家家戶戶在家門口做起了生意,有的經營特産店,有的經營小飯館,生意紅火。據統計,春節假期期間,護龍村商業街營業額達345.44萬元。
“我們將旅遊和邊貿融合發展,引導村民從事本地特産、越南商品經營,有力促進了群眾穩定增收。”龍邦鎮護龍村黨支部書記麻元波介紹。
隨著旅遊業和邊境貿易的蓬勃發展,吸引了眾多企業入駐,為邊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穩定的收入來源。“以前在老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到外地打工,現在在家門口上班,既能賺錢又能照顧家人。”在岳圩口岸廣西互貿通科技有限公司上班的大興村村民駱彬靜説。
立足“邊”的實際,做活邊的文章。近年來,靖西市用好用活口岸區位、資源、政策等優勢,依託環廣西國家旅遊風景道,積極融入桂西南共同旅遊圈,協同崇左市大新縣、憑祥市友誼關、防城港市,構建中越邊關風情旅遊帶,以龍邦口岸為核心,大力發展邊關紅色旅遊,實現旅遊與邊境貿易融合發展,推動邊關邊貿特色旅遊産業提質增效,帶動邊民通過創業就業增收致富。
C “旅遊+文化”激活鄉村活力
夜幕降臨,錦繡古鎮燈火通明,古香古色的壯族文化特色星光熠熠,花燈、繡球、壯錦、倣古民居、石板小巷等元素勾勒出一幅古城夜色美景圖。春節期間,壯族八音表演、特色小吃展示、民俗篝火晚會等特色活動熱鬧迎客。
“錦繡古鎮露營公園項目正在有序推進,結合相應的戶外運動,我們不斷拓展文旅消費的新空間。”該市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局長李萍説,靖西市積極推動夜間經濟與文旅融合發展,引導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創業就業,增添夜市的新鮮感、體驗性、互動性,有效提升城市品質內涵。
在新靖鎮舊州街,家家戶戶製作和售賣繡球、壯錦、壯族服飾,並推出傳統工藝品製作體驗項目,深受遊客喜愛。“舊州的古街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裏邊向繡娘學習繡球製作技藝,又到花海漫步,體驗到了不一樣的壯鄉風土人情。”來自山東的遊客李小梅説。
近年來,靖西市深入挖掘鄉村民俗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開發“廣西三月三”、七夕繡球節等特色節慶活動,培育壯錦廠、繡蘊坊等非遺形象體驗店,展示壯民族文化,引導錦繡古鎮、小城故事、舊州、鵝泉等景區挖掘壯民族文化內涵,進一步提升項目文化品位和吸引力。
同時,該市通過深入挖掘村屯自然、歷史、産業、民俗等特點,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鄉村旅遊發展思路,打造化峒鎮八德村、湖潤鎮新靈村等特色村屯。策劃包裝河陽村龍河屯古村落民宿、愛布國際旅遊度假區、民族工藝産品文創基地等一批農文旅融合項目,全力推動通靈大峽谷、古龍山大峽谷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不斷拓展旅遊項目。
“得益於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靖西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靖西市以鄉村振興為引擎,努力塑造靖西文旅新亮點,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不斷延伸産業鏈,進一步激活鄉村發展活力,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旅遊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廣西日報 記者 王艷群 通訊員 趙福播 何秋艷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