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大地,一幅春季農忙的生産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在廣西平南縣的萬畝沃野上,處處是辛勤耕耘的身影,樣樣蘊含著科技的力量,讓春耕生産不僅充滿生機和活力,更蘊含增産的底氣。
走進平南縣南部水稻産業中心的育秧大棚,一台臺巨大的智慧自循環育秧苗床正在不斷翻轉,讓秧苗能夠實現循環採光。“這樣一套系統大大節省了育秧用地,也減少了勞動力投入,只要幾個人就能操作這幾十台設備。”該中心負責人朱偉宗介紹,中心是廣西首家使用循環立體運動式育秧苗床的基地,也是首家使用全自動供盤、碼盤機械手的現代化工廠化集中育秧中心。
在廣西平南縣南部水稻産業中心的育秧大棚,智慧自循環育秧苗床正在培育秧苗。新華社記者楊馳 攝
從播種到碼盤、從噴水到灌肥,中心內育秧全過程都已實現了機械化運作。往日裏農民忙碌育秧的身影被一台臺現代化農業機械的轟鳴聲取代,帶來的更是數十倍效率的提升。
平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謝安穎告訴記者,像這樣的工廠化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全縣有23個,自動育秧生産線達24條,工廠化育秧能力可超40萬畝。育秧中心採用的種子拌藥包衣、機械播種增加噴施消毒、催芽後噴水洗芽等技術,有效減少了秧苗帶菌移植,為水稻穩産增産保駕護航。
在廣西平南縣南部水稻産業中心的育秧車間,工人正在操作自動播種機。新華社記者楊馳 攝
在平南街道遙望村,種糧大戶梁天銀正帶領數十名村民疏浚田間的毛渠。“每年大家參與的熱情都很高,有好水才有好田,我們種糧人就是要帶好頭、種好糧、出好米。”梁天銀説,這些年村裏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變化大,路成行、渠成網,種田不再是“靠天吃飯”。
農田水利管護難曾是困擾當地種糧人的“老大難”。近年來,平南縣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大中型灌區改造、鄉村振興建設等項目,支持當地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同時,發動種植大戶、村集體等參與,實現多元化投入,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
在廣西平南縣平南街道遙望村,村民正在疏浚田間的農渠。新華社記者楊馳 攝
2023年底,遙望村啟動山塘清淤加固整治工作,對山塘周邊進行加固、整治。同時,結合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實施,將山塘淤泥用於土地整治項目復墾,作為農業副土培肥土地,既節約了資金投入,又提升了地力。“村裏灌溉效率由原來的68%提高到85%,原來無法耕種的100多畝荒地也變成了良田。”平南縣副縣長、水利局局長張力予説。
“十四五”以來,平南縣已累計投入2.88億元對213個灌區和1449座山塘、堰壩、泵站等“五小水利”設施進行維修改造,恢復改善農業灌溉面積55.93萬畝。同時,當地引導群眾擔任“田管家”,承擔小型農業水利設施日常“巡、管、護”工作,保障工程有效運行。
平南縣委書記蘇幹秋介紹,全縣還通過強化春耕生産社會化服務,大力發展“訂單式”農業,引導農機大戶和農機服務組織為農戶提供優質種子、技術服務,降低種糧成本,提高春耕生産效率。目前,全縣各水稻産業中心已育秧3.6萬畝,提供社會化服務1.5萬畝,推動全年節本增收3600多萬元。(記者楊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