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西南劇展文脈傳承 八軼風華再啟新篇
2024-05-24 10:59:41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原標題:西南劇展文脈傳承 八軼風華再啟新篇

  ——紀念西南劇展80週年暨第八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綜述

西南劇展文脈傳承 八軼風華再啟新篇

  《覺醒年代》劇照。

西南劇展文脈傳承 八軼風華再啟新篇

  《蘇東坡》劇照。

西南劇展文脈傳承 八軼風華再啟新篇

  《大宅門》劇照。

西南劇展文脈傳承 八軼風華再啟新篇

  《生命冊》劇照。

西南劇展文脈傳承 八軼風華再啟新篇

  《三街兩巷》路演。 廣西日報記者 沈 程/攝

  1944年,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推動下,上千名文藝工作者齊聚桂林舉辦西南劇展,以戲劇為武器,以舞臺為戰場,用87部劇目、170多場演出,集合10萬餘名觀眾,奏響了抗日救亡文化運動的時代強音。

  80年後,全國戲劇界再次相聚在八桂大地的廣闊舞臺,賡續西南劇展的文脈與榮光,用新時代的藝術盛典向西南劇展致敬,為推動戲劇事業發展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4月17日至5月23日,由文化和旅遊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紀念西南劇展80週年暨第八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在南寧、桂林舉行。舞臺上下精彩紛呈、群星閃耀,劇場內外萬眾歡騰、共享文化成果,在這片充滿厚重歷史文化積澱的土地上,戲劇藝術的火種被再次點燃,迸發出璀璨奪目的新時代光彩。位於桂林市解放西路的廣西省立藝術館,成為連通歷史時空的紐帶,將跨越80年的兩場戲劇盛事連接在一起。這座傳奇劇場見證了西南劇展的輝煌成就,同樣目睹了中國戲劇再次集結出發的腳步鏗鏘。

  1 佳作雲集,引燃觀眾觀劇熱情

  “看不過來,完全看不過來!”4月21日,在話劇《孔子》演出現場,南寧觀眾羅文芳指著門口的演出排期表激動地説,“這次展演的優秀劇目實在太多了,《對稱性破缺》《前哨》《大宅門》《覺醒年代》……每一部我都想看!”

  本次展演歷時38天,34部大型話劇、5部小劇場話劇、2部戲曲劇目和1台桂劇摺子戲,在南寧、桂林兩地演出81場,幾乎每天都有兩場演出同時進行。展演活動名團雲集、群星閃耀、熱劇扎堆,更是讓觀眾目不暇接、分身乏術,連呼“吃不消”。

  參演院團不僅有中國國家話劇院、中國煤礦文工團、全國總工會文工團等國家級院團,北京人藝、長江人藝、遼寧人藝、陜西人藝、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等話劇領域的優秀院團,還有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文化和旅遊部共建院校,北京九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民營院團。演員陣容匯聚了王洛勇、吳樾、聶遠、劉敏濤等一批優秀話劇演員。展演劇目都是經專家評審,從全國篩選出來的口碑佳作。《東湖旅店》《前哨》等革命歷史題材劇目以豐盈的舞臺樣貌、深刻的情感表達,彰顯黨在百年奮鬥歷程中創造的偉大精神譜係;《煙火人間》《老家》等現實題材劇目聚焦當下,表現人民,描繪煙火氣,反映時代精神;《屈原》《蘇東坡》《此心光明》等傳統文化題材劇目向歷史溯源,提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意象和藝術符號;《河街茶館》《駱駝祥子》等經典劇目精益求精,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廣西創排的大型話劇《漓水烽煙》、四幕桂林方言話劇《龍隱居》、原創話劇《三街兩巷》等三部作品入選展演。此外,桂劇《人面桃花》、桂劇摺子戲專場、彩調劇《哪嗬咿嗬嗨》也受邀參加了演出。《漓水烽煙》演繹了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先生在桂林籌建廣西省立藝術館以及發起組織西南劇展的非凡歷程;《龍隱居》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表現了桂林城中一群小人物在民族存亡之際迸發出的昂揚鬥志與英勇抗爭精神;《三街兩巷》則通過講述發生在普通街巷裏的小人物故事,反映了現實生活的喜怒哀樂,以及普通人在社會變遷中的心路歷程……

  名團名劇名家薈萃,涵蓋了不同的題材和風格,不僅代表了中國話劇藝術的高水準,也展現了中國戲劇藝術的多樣性和創新精神,充分反映了新時代戲劇的新氣象。

  展演的許多劇目,本身就是口碑爆棚的話題之作,經過網絡發酵,熱度不斷攀升,不論在哪演出都成為當地的熱點,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地觀眾“打飛的”趕去觀看,只為一睹神劇風采。現在這些精品佳作來到了家門口,更點燃了廣西觀眾的熱情,各大劇場不斷上演著觀眾爆滿、一票難求的熱烈場面。5月6日、7日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上演的中國國家話劇院作品《大宅門》,兩場演出的門票提前幾天就被一搶而空。5月9日、10日在廣西民族劇院上演的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舞臺劇《覺醒年代》在網絡上熱度居高不下,成為年輕觀眾爭相追逐的“爆款”。

  萬眾爭睹戲劇風采,街談巷議奔相走告。舞臺上,演員們用精湛的功力演出著一幕幕盪氣迴腸的人生故事,也為廣西觀眾打開了一扇深入了解戲劇藝術、深度體驗傳統文化、深切感時代精神的心靈窗口。

  2 文藝惠民,共文旅發展成果

  紀念西南劇展80週年暨第八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是一次高水準的戲劇藝術盛會,同時也是一次惠及廣大群眾的文化盛宴。展演活動不僅注重藝術水準,更注重文化的普及和共享。主辦方通過實施一系列優惠措施,讓更多群眾有機會欣賞優秀的話劇作品,感受戲劇藝術的魅力。

  此次展演票價全部採取惠民定價,同步發行“廣西有戲”演藝消費季專屬卡和廣西文惠卡,觀眾在展演售票平臺“新廣西文化惠”微信小程式,可享受充值200元贈送200元的政府補貼優惠政策。此外,還推出了家庭套票、400元/200元通票、多場票優惠套餐,平均下來最低20元可看一場。展演期間還組織開展了專屬卡、文惠卡發放和微博抽獎等活動,廣大人民群眾不僅可以享受專屬觀演優惠,還有機會贏取演出門票、景區門票、文創産品等禮品。據統計,展演期間共發行專屬卡和文惠卡4.3萬餘份,觀眾通過專屬卡、文惠卡購票的比例高達65%。

  “我買了200元的通票,看了四部劇,真是太划算了。”在話劇《尋味》的演出現場,觀眾韋書明興奮地告訴記者,“有些劇在北京、上海那些地方花高價都不一定搶得到票,這回在家門口花幾十塊就能看到,我覺得太幸福了!”

  展演期間,南寧、桂林藝術氛圍異常濃厚,線上、線下兩端持續火熱,4萬餘觀眾走進劇場觀看演出,活動總票房破百萬,22部劇目同步線上直播,4000多萬觀眾在線觀看直播,“西南劇展”“話劇展演”等網絡話題討論度不斷攀高,相關信息閱讀量超過1.5億次。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司長明文軍在展演閉幕致辭中總結本次展演“走實了戲劇舞臺,走出了專業劇場,走進了人民中間”。

  一些主題較為獨特的劇目吸引了許多與劇目演出背景息息相關的人群觀演。比如福建人民藝術劇院《過海》吸引了70多位臺胞到現場觀演,退役軍人事務部策劃組織創演的《兵心》吸引了大量退伍軍人觀看,紅色主題劇目《前哨》《覺醒年代》等吸引了一些當地企事業單位黨支部、團支部以主題活動形式組織黨員、團員到現場觀看。

  展演期間,藝術家們還積極行動起來,把高水準的演出送到街頭巷尾,送到群眾身邊。在話劇優秀劇(節)目路演環節中,眾多參演院團深入到景區、街區、公園、院校、社區等地點開展公益演出活動。參與路演的劇目既有獲得過文華大獎的作品,也有演藝市場的熱門劇目,還有本土風情的小話劇、小戲,演出之餘,演員也在現場和觀眾互動交流,超過10萬人次遊客觀演,獲得了觀眾一致好評。

  5月13日晚,南寧市藝術劇院的話劇《三街兩巷》,在南寧市邕州古城·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舉行路演活動,戲劇藝術與城市文化相結合,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和沉浸感。在熱烈市場氛圍的帶動下,加上精心策劃和宣傳以及劇場內外積極互動,《三街兩巷》第一次面向市場全場售票,且取得了較好的票房成績,成功打開了市場化運作的新局面。在三街兩巷看《三街兩巷》,讓廣大市民和遊客對南寧的“煙火氣”有了更深的體會。市民劉先生笑著説:“真是一次獨特的體驗,感覺就像劇中的故事走進了現實,讓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南寧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和生活氣息。”

  展演活動正值廣西“三月三”節日期間,廣西推出多項措施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文旅發展的新成果。4月1日至30日,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對符合條件的組織來桂團隊旅遊的旅行社給予補助,全區多家4A級以上旅遊景區向全國遊客推出首道門票五折優惠,部分酒店推出房費打折優惠。桂林市在著名景點國賓洞蘆笛岩舉行重走西南劇展之路藝術旅遊推介會,南寧推出“山水暢遊之旅”“浪漫南寧夜遊”等多條南寧市旅遊精品線路,吸引3000余名外地演職人員暢遊廣西,南寧青秀山景區、桂林兩江四湖景區、各大夜市等熱門景點接待參演藝術家1.2萬人次,廣西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也通過他們的宣傳得到廣泛傳播,極大提升了廣西文化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到廣西參加展演的全國總工會文工團話劇團演員唐麗華,在演出間隙走進南寧三街兩巷體驗廣西“三月三”的熱鬧場面。她告訴記者,“三月三”的獨特風情,既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又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張惠慶激動地表示,自己是第一次來南寧,晚上到夜市去逛了一圈,體驗了夜經濟夜生活,南寧這座城市豐富和旺盛的生命力讓她頗受震撼。

  3 守正創新,譜寫嶄新藝術篇章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80年前的西南劇展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成為中國文化記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八秩榮光,薪火相傳。80年後的今天,中國戲劇人在歷史落幕的地方重新出發,既是為了繼承和弘揚廣大戲劇工作者在西南劇展中表現出的家國情懷和關注現實的責任擔當,也是對廣大戲劇工作者的一次全新集結,激勵大家在藝術上踐行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的要求,展示新時代戲劇人的歷史自信與文化自強,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本次展演特邀西南劇展時期演出的劇目話劇《霧重慶》和桂劇《人面桃花》參加演出,不同時代的戲劇人跨越時空進行歷史對話,表達了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對歷史的致敬和對未來的展望,讓觀眾深刻感受到戲劇藝術穿越時間長河的不朽魅力。

  《霧重慶》復導演查明哲表示,這部劇曾作為重點劇目在西南劇展中演出,80年後再次登上廣西舞臺,既是對前輩戲劇人的致敬,也是當代戲劇工作者學習、繼承和發揚西南劇展光榮傳統的具體實踐。廣西戲劇院導演梁中驥説:“我們重新排演桂劇《人面桃花》是為了傳承文化、守正創新,將堅持和勇氣傳承下去,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我們文藝工作者應有的貢獻。”

  當年的西南劇展在上演百餘場戲劇的同時,組織了由田漢等十人組成的批評團,對每個戲劇的演出進行了集體討論,還成立了由瞿白音等九人組成的劇展演出檢討會,對演出團隊的工作方式與作風、藝術傾向與戲劇路線問題廣泛進行評議和研究。今天的展演同樣延續並呼應了前輩戲劇人的優良傳統,全國戲劇界專家齊聚廣西,通過2場主題研討、3場專題研討,圍繞新時代中國戲劇發展的熱點問題進行深入交流,有力加強了文藝理論建設;通過25場“一劇一評”,專家與劇目主創人員面對面交流,為劇目修改提升、市場開拓提出建議。研討會既從宏觀上探討了“繼承與創新:擔負起新時代文化使命”和“新時代戲曲的守正創新與現代發展”,又從細微處入手研究了“現實題材創作中的戲劇擔當”和“主旋律戲劇創作的市場化探索”,最終描繪了“戲劇高品質創作演出的新業態、新趨勢”。與會人員既有戲劇領域的專家學者,又有戲劇院團的主要負責人,還有著名戲劇作品、戲劇節慶展演活動的創始人、策劃人、製作人。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入手,結合自身實際,交流和探討了當下戲劇發展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的方向,引發對戲劇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全新思考。

  多次研討會上,各界專家學者對新時代廣西戲劇事業的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廣西作為西南劇展的舉辦地,一直自覺傳承著西南劇展的精神火種,持續打造“廣西有戲”品牌,堅持舉辦三年一屆的廣西劇展,組織創排了彩調劇和歌舞劇《劉三姐》、彩調劇《新劉三姐》、音樂劇《血色湘江》、雜技劇《英雄虎膽》、民族歌劇《柳州》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原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周予援在研討會上提到,廣西的戲劇氛圍非常好,劇場內氣氛很熱烈,能感受到觀眾的熱情和對戲劇的熱愛,説明廣西觀眾是懂戲劇的。這種濃厚的戲劇之風不僅為戲劇演出提供了良好的氛圍,也為本地戲劇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馗表示,戲劇藝術的發展要跟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結合起來,廣西是面向東盟國家的重要文化陣地,應該更好地傳承發展桂劇、邕劇、彩調劇等廣西地方劇種,與京劇等國粹一起積極向海外展示中國文化魅力,擔當起對外文化交流、傳播中國聲音的重任。

  在“戲劇高品質創作演出的新業態、新趨勢”專題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建議,要把廣西的民族資源、旅遊資源和文化資源進行有機整合,深入挖掘包括戲曲在內的人文資源和歷史資源,助力推動新時代戲劇事業創新發展。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宋寶珍表示,廣西是戲劇大省,西南劇展已經過去80年,廣西戲劇依然充滿活力,相信未來還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一切事業的未來繫於青年,年輕人是戲劇藝術的傳承者、創新者和觀眾。年輕人的參與和熱情對於戲劇藝術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廣西大學藝術學院戲劇影視文學系一位李姓同學連續觀看了《滄浪之水》《天·糧》《生命冊》等多部劇目,他表示觀看演出令自己獲益匪淺,“這些行業內標杆性作品代表著當前中國話劇的最高水準,每一場演出對我來説都是一次心靈的觸動,讓我對戲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這些劇目不僅讓我感受到了戲劇藝術的無窮魅力,也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和靈感。”

  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表演係青年教師孟繁壯告訴記者,這次展演在廣西舉行,對於廣西戲劇人是一個難得的觀摩學習機會,“我看了20多場戲,一有時間就帶學生去觀摩學習。這麼多優秀的劇目、優秀的演員集中展演,將對廣西戲劇藝術的長遠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西南劇展史脈留香,擔當作為賡續文脈。在西南劇展故地,戲劇藝術的種子重新生根發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這裡曾是戲劇藝術的沃土,如今再次成為年輕一代戲劇人追夢的舞臺,他們在這裡汲取靈感,播種希望,孕育著戲劇藝術無限美好的未來。(廣西日報 記者 孫鵬遠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