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文化日新 桂在精彩 ——廣西參展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見聞
2024-05-30 11:00:30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文化日新 桂在精彩 ——廣西參展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見聞

  山歌迎客。

文化日新 桂在精彩 ——廣西參展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見聞

  天琴彈唱。

文化日新 桂在精彩 ——廣西參展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見聞

  直播帶貨。

文化日新 桂在精彩 ——廣西參展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見聞

  美食引客。

文化日新 桂在精彩 ——廣西參展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見聞

  壯錦多彩。

文化日新 桂在精彩 ——廣西參展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見聞

  展銷兩旺。

文化日新 桂在精彩 ——廣西參展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見聞

  數字長卷。

文化日新 桂在精彩 ——廣西參展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見聞

  桂版好書。

文化日新 桂在精彩 ——廣西參展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見聞

  文創“吸睛”。

  南海之濱,文氣氤氳,5月23日至27日,被譽為“中國文化産業第一展”的深圳文博會綻放鵬城。廣西以“秀甲天下 壯美廣西”為主題組團參展,通過“暢遊壯美廣西、視聽精彩廣西、風情民族廣西、魅力文化廣西、創新活力廣西”五大板塊,精彩展現廣西的文化魅力和産業動力,讓更多人了解廣西、愛上廣西。

  1 打開一扇窗

  傳統與現代交匯展民族魅力

  圖案絢麗的壯錦、憨態可掬的麼乜、造型精美的坭興陶、活靈活現的合浦角雕、迷你版的壯族天琴……走進位於深圳國際會展中心9號展館的廣西展廳,琳琅滿目的民族工藝品吸引不少觀眾現場諮詢、競相購買。根植傳統走向現代,傳承千年的民族非遺技藝融入當代日常生活,成為潮流文創、時尚單品,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和美好的前景。

  “這是‘田’字紋,代表了壯族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展廳裏,廣西金壯錦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設計師辜曉嫻向觀眾介紹不同壯錦圖案的豐富內涵。展櫃上,全手工壯錦披肩、壯錦圖案手袋、領巾、挂飾等多款壯錦産品頗受參展客商和市民觀眾的青睞。

  廣西壯錦是中國四大名錦之一,其織造技藝傳承千年至今,承載著壯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如今壯錦元素被廣泛運用到文化産品中,其獨有的圖案蘊含著壯民族的文化密碼,成為連接古今的橋梁,讓人們在現代生活中感受歷史文化的溫度。“我們把非遺元素和時尚創意結合起來,希望借助展會打開更廣闊的市場,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和靈感。”壯族織錦技藝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李素英説。

  傳統文化活在當下,産品是載體,文化是靈魂。本次文博會,廣西精心遴選了11個設區市共36家本土優秀文化企業的300多項産品參展,涵蓋非遺傳承、民族工藝、文化創意等多個領域,以更接地氣、更富創意的産品設計,多角度展現富有中華文化底蘊、多民族融合發展的廣西文化。

  生活與靈感邂逅,生産與市場對接,為民族工藝品的生存發展打開了新天地,也為文化傳承積蓄起新生力量。

  “麼乜蘊含著壯族的織繡文化和醫藥文化,是我們古老文化深厚積澱的見證。”在母親唐純翠的引導下,從英國留學歸來的李櫻符看到了非遺技藝更廣闊的未來。展會上,她用熟練的英語開直播、發抖音,在小紅書上推薦最新研發的文創産品。她自豪地説:“通過創新産品讓傳統民族工藝融入日常生活,展示我們新的技藝、新的設計、新的理念,讓更多人了解壯族文化,我是非遺傳承人。”

  展會期間,廣西展館內還設有互動體驗區,多位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身著民族盛裝現身展廳,引領觀眾沉浸式體驗民族工藝品製作、研習非遺技藝、品嘗特色美食,深入了解廣西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2 走出一條路

  創意與品牌結合聚發展動力

  民以食為天,文博會上酸嘢、螺螄粉、六堡茶等廣西美食強勢出圈,八方食客尋味而來,“舌尖上的桂味”品牌效益凸顯,帶動流量的同時,也拉動展區交易氛圍。

  將芒果、脆李、蘿蔔等時令果蔬清洗,去皮、削片,放進腌制器皿,再根據不同的風味放入米醋、鹽、白糖、辣椒、甘梅或椒鹽粉,靜待腌制完成……展會現場,廣西酸嘢的小攤前終日人群聚集,酸甜可口的酸嘢供不應求。

  為了推動廣西酸嘢的標準化、品牌化,讓消費者學會用簡單方式製作酸嘢,廣西本土企業酸品王帶來了全新研製的釀造米醋、酸嘢配料以及品牌推廣計劃。企業代表表示,酸嘢製作技藝在傳承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現代元素,為人們提供了獨特的美食體驗,已成為廣西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地域性文化符號。

  茶韻千里,文化飄香,以六堡茶為代表的廣西茶葉是茶船古道上的重要商品,經由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梧州茶廠帶來“三鶴”品牌全新系列産品參展,與各界茶友圍繞文化、技藝、品鑒及收藏等方面展開深入交流。據介紹,六堡茶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頗受歡迎,當地銷售六堡茶歷史悠久,日常品茶蔚然成風。借助參展機遇,相關茶企繼續探尋六堡茶漂洋過海在南洋落地生根的傳奇故事,通過“南洋金花”“山野韻”等面向當地市場主推的特色産品,促進文化交流發展,進一步擴大廣西六堡茶的品牌效益,弘揚底蘊深厚的中國茶文化。

  在橫州市茉盛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展位上,茉莉花茶、茶枕、茉莉精油、茉莉護唇護膚系列等文創産品吸引眾多關注。“我們是一家新型文創企業,這次帶來了二十幾款産品,希望通過這些富有茉莉花特色的産品讓更多人了解到‘好一朵橫州茉莉花’的獨特魅力”,總經理農海珍説。

  時尚賦能,品牌聚力,文化促進消費。廣西文化企業立足特色,激活創意,“文化+美食”的創新方式,為産業發展集聚人氣。

  南寧萬國食品有限公司帶來口味獨特、方便包裝的老友粉;桂林永福福中福羅漢果有限公司推出羅漢果杯茶,適應快節奏辦公日常;桂花公社研發的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桂花精油等系列伴手禮,吸引觀眾紛紛選購;柳州中醫院將傳統中醫與奶茶相融合,調製出沒有“負罪感”的奶茶,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廣西展館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有空我一定要帶爸爸媽媽一起去廣西,好好感受一下廣西的美食美景。”深圳市民田小靜逛展後激動地説。

  3 架起一座橋

  合作與交流並舉促産業騰飛

  展會期間,哈爾濱“老鐵”專程送來蔓越莓,製成口味獨特的南寧酸嘢;內蒙古民歌手帶來馬頭琴與壯族天琴傳承人即興合奏;身著民族盛裝的廣西歌手邊走邊唱,悠揚動聽的山歌喜迎四海賓朋……這些具體而微、有來有往的生動場景,展現了多元文化交流的勃勃生機。

  “薩瓦迪卡,我是卓冰月……”在“視聽精彩”廣西展區,美麗的泰國女主播通過直播向泰國網友推薦廣西好物。作為中國—東盟青年主播創造營的優秀選手,曾在廣西求學的卓冰月用中泰雙語嫺熟地介紹起自己,自覺擔當起中泰文化交流的友誼使者。中國—東盟青年主播創造營自2021年開辦以來,招募、組織了60位青年主播,足跡遍佈5個國家13個地區和城市,記錄、傳播著中國與東盟各國攜手發展的友誼故事。“我們累積了大量的主播資源和國外新媒體平台資源,希望通過文博會找到相應希望出海的商家,推動中國和東盟之間的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廣西華麗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唐嘉嘉説。

  交流,是一種深刻的文化體驗;合作,為了共同奔赴的美好;互鑒,才能打開更多可能。

  文博會上,文化出海“新軍”齊聚,展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多元探索。廣西乘風就勢,積極展示文化産業領域的最新成果、優勢資源和發展潛力,展示廣西在推進中國與東盟文化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努力和成績。

  文化交流,書香為橋,今年文博會廣西展館,出版是一大亮點。我區各大出版社展示了一批精品圖書、特色圖書,以及近年來廣西“走出去”好書。廣西出版行業還通過圖片、圖書、視頻、宣傳冊等方式集中展示了我區搭建中國—東盟版權貿易服務平臺、中國—東盟少兒出版閱讀論壇、中國—東盟少兒圖書版權交易會等一系列平臺,以及實施中國—東盟文學互譯出版工程、海外珍稀文獻出版工程、“藝術之橋”國際傳播項目等取得的顯著成績,展現廣西出版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活力。

  “出版的加入增加了文博會廣西館的文化厚度,增強了廣西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我們將繼續用好文博會平臺,加強與頭部文化企業和科技企業的合作,推進融合出版;進一步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尤其是面向東盟的合作,講好中國故事、廣西故事,提升廣西出版的國際影響力。”廣西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利來友表示。

  項目引領産業發展。展會期間,11家廣西視聽文化企業和行業協會共7個視聽産業合作項目集中簽約,包括建設面向東盟的視聽作品融合平臺、網絡視聽産業基地、天文科研普及示範點等,為廣西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力。

  4 闖出一片天

  科技與文化結合顯創新活力

  今年的廣西展館以藍、白為主色調,讓海的意向在空間中衍生、蔓延,凸顯廣西“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的發展思路。文博會上,廣西全面展示數字技術在文化産業領域的廣泛應用,以新質生産力賦能文化産業繁榮發展。

  在暢遊壯美廣西展區,自治區黨委、政府“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的全域旅遊智慧服務平臺“一鍵遊廣西”亮相展會。通過該平臺,遊客可享受覆蓋遊前、遊中、遊後的一站式、一體化、全過程服務,實現來桂、在桂“吃、住、行、遊、購、娛”一鍵訂單、一鍵投訴和綜合監管。

  走進創新活力廣西展區,觀眾可以與廣西産研加一數字虛擬技術研究所研發的數字人人機對話、互動交流;通過廣西廣播電視臺廣西衛視AI創作中心製作的宣傳片,現場感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節目的效果;坐上廣西中易弘達科技有限公司的VR駕駛艙,體驗數字駕培的樂趣……

  新質生産力的提出,讓文化産業在技術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等方面擁有了更廣闊的空間。人工智能新技術與社會主流文化價值的有效結合,為提升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傳播方法和技術手段。

  廣西展館裏一幅長約8米的數字互動長卷吸引眾人關注。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新華智雲聯合出品的“廣西文學家數字長卷”首次線下亮相,重點展示了唐朝至今的168位廣西籍作家。曹鄴、馮京、王鵬運……點開每一位文學家的名字,可以看到他們的文學成就,在頁面裏還包含一個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與24小時在線的廣西數字文化使者“銅鼓娃娃”展開實時對話。

  基於《廣西通志·文學藝術志》的內容,長卷融合了AIGC、大數據、大模型、數字人等前沿技術製作而成,以歷史為經、藝術為緯,以文學為魂、數字為形,勾勒出廣西文學的輝煌篇章和“文學桂軍”的卓越風姿。燦爛悠久的八桂文化以數字化方式繁衍生息,觸手可及。

  科技日新月異,文明積厚成勢。當“軟實力”遇到“硬支撐”,良性的文化發展,需要在産業背景下落地生根。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文化與産業共發展,廣西文化産業向高品質發展邁進的腳步從未停歇。(廣西日報 記者 秦 雯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