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17年培養海外留學高中生近900人
2024-06-14 11:04:54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原標題:廣西17年培養海外留學高中生近900人——

  做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小使者

廣西17年培養海外留學高中生近900人

  畢業留學生朗誦詩歌《採薇》。 蔣光朝/攝

  悠揚動聽的古箏彈奏、鏗鏘有力的詩詞朗誦、整齊劃一的武術演練……6月7日,在廣西華僑學校2024屆高中留學生畢業典禮上,來自泰國、老撾、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留學生輪番上演了充滿濃郁中國風的節目,也為自己的高中生涯畫上難忘的句號。

  這些來自異國他鄉的學子,在廣西的3年求學生涯中,汲取了豐富的學科知識,沉醉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韻味,感受了八桂大地的豐沛民俗風情,進而愛上中國,愛上廣西,逐漸成長為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小使者。

  A 感悟中華文化之美

  舞臺上,7位身穿精美漢服的姑娘,熟練地撥動古箏,一曲優雅的《蘭亭序》在指尖下流淌而出。悠揚的琴音如絲如縷,纏繞在空氣中,充滿了詩意。姑娘們的動作輕盈而有力,每一個指法都充滿了情感,宛如在訴説著千年的故事。現場觀眾沉醉在這美妙的旋律中,就像穿越了時空,來到了墨香四溢的蘭亭,與古人一同品茗論詩,感受那份寧靜與深遠。

  鄧以霖、孫孝殷、李斐娜等幾位來自泰國、印度尼西亞的留學生,用一場精彩的表演,充分展示了她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敬仰。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蘭亭序》餘音未了,印度尼西亞留學生許萬泰身穿漢服長袍,抑揚頓挫地領頌《採薇》這首古老的詩篇,泰國留學生陳婉妹、魏安樂、肖微林等一同附和朗誦。

  他們的聲音在禮堂中回蕩,引領觀眾跨越了歷史長河,宛然看到一位解甲退役的徵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鬥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一幕幕在眾人眼前生動呈現。

  “啪!”“啪!”越南留學生高氏明玉和印度尼西亞留學生洪嘉鎂帶領著一群活力四射的同學,在舞臺上展現《中國功夫扇》的獨特魅力。他們手中的紅面大扇猶如舞動的烈火,每一次揮扇都伴隨著清脆的聲響,如同疾風驟雨,震撼人心。扇影翻飛之間,現場觀眾仿佛看到了中國武術的精髓在空氣中躍動。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留學生們都表達了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和對高中生涯的留戀。“學武讓我強身健體,也磨煉了意志。一招一式中,我領略到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洪嘉鎂希望通過自己的表演,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武術的魅力,以及它背後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

  “學習詩詞,不僅提升了我們的語言能力,也加深了我們對中華文化的理解。”陳婉妹將自己的感悟融入每一次朗誦中,希望借此機會向世界展示中國詩詞的魅力,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文化瑰寶。

  “在華僑學校,我度過了充實而有意義的時光。這裡的校園文化豐富多彩,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交流,讓我拓寬了視野,對世界有了更深的認識。”鄧以霖表達了對母校的依依不捨之情,“在這裡,我收穫了知識和技能,還培養了獨立自主能力。華僑學校的經歷,將成為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B 體驗廣西民俗之樂

  説起對廣西的印象,“廣西三月三唱山歌”是留學生們繞不開的話題。每年的“廣西三月三”,就像一首朗朗上口的詩詞、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吸引他們去探究去品味。

  對於留學生們來説,這個節日不僅僅是一個慶祝活動,更是一次深入了解廣西民俗的機會。他們在山歌的旋律中,感受到了廣西人民的熱情好客和對生活的熱愛,那歌聲裏充滿了對自然的讚美、對親情的懷念和對愛情的嚮往。每一次對唱,都像是一次心靈的交流,讓他們沉浸在這個充滿民族風情的節日氛圍中。

  “廣西三月三,不僅僅是歌聲,還有美麗的民族服飾、美味的五色糯米飯,以及那獨特的壯族習俗。”高氏明玉説,“越中兩國山水相連、習俗相通,廣西三月三讓我找到了一種歸屬感。”

  印度尼西亞留學生黃琦瀚和王克文曾參加“山水之聲·壯美之約”中國—東盟青少年民族歌會,以男女對唱的形式演唱印尼民歌《思念儲存罐》。“我從小就熱愛中國文化,9歲開始學習中文,夢想有一天能來中國留學,終於美夢成真。”黃琦瀚説,“廣西和我想像中一樣美麗,這裡的民族風情非常吸引我。”

  今年5月,廣西華僑學校組織來自印尼、老撾、泰國、越南的8名留學生參加首屆廣西高校國際學生廣西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背簍繡球、毽球(花鍵)、板鞋競速3個項目中,榮獲4個二等獎和4個三等獎。

  “能得獎很高興,但最開心的還是比賽中的配合和拼搏!”楊庭輝、曾維雄、郭富城和鄧暉煌在背簍繡球比賽中,獲得男子團體二等獎的好成績,回憶起比賽的情景,楊庭輝飆了一句廣西方言。這是他跟著教練學習投擲繡球,耳濡目染學來的一句話。“要將繡球投入同伴的背簍,一要掌握力度,二要掌握角度,出手的時機很關鍵。”楊庭輝一邊説,一邊手把手教記者拋球的技巧。

  “板鞋競速考驗的不僅是運動員的速度和協調性,更是團隊合作、策略運用和默契程度。”洪嘉鎂、劉明明、張慧芬獲得板鞋競速女子團體賽二等獎,她們對廣西這一民俗比賽情有獨鍾,總結出不少經驗。面對比她們年齡更大、力量更足的大學生代表隊,她們就是用“121”協調一致的口號來統一步調,從而實現了高中生戰勝大學生的逆襲。

  C 搭建文明互鑒之橋

  記者了解到,廣西華僑學校是廣西唯一一所建制招收海外來華留學生的中等學校,自2007年開始創辦海外留學生高中學歷班以來,已培養了高中學歷留學生近900人,生源分別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的14個國家。在該校畢業的留學生申報中國大學錄取率為100%,學子足跡遍佈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華僑大學等國內知名學府。在中國學習和生活多年,這些學子逐漸成長為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知華、愛華、友華力量。

  廣西華僑學校副校長覃志堅介紹,該校當前的留學生群體以高中生為主。學校致力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常規的學術課程,還精心策劃一系列課外活動,開設古箏演奏、民歌演唱、民族舞蹈、書法研習、武術演練、詩歌朗誦等課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中華藝術的豐富多樣,品味其中的樂趣,深刻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學校將持續努力,為留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化交流平臺,積極推動中外文明的相互學習和借鑒,為構建全球化的文化交流橋梁作貢獻。

  泰國駐南寧總領事館總領事彬嘉瑪·塔維她雅濃表示,泰國今年有14名在廣西學習的高中留學生畢業。留學3年來,他們逐漸了解中華文化,學會用創造性的方式展現自己,生活得溫暖而幸福,希望他們進入高校學習後,能獲得更大成功。

  老撾駐南寧總領事館總領事翁巴奴·西巴色表示,有志於到中國求學的老撾學子,提前到廣西讀高中,可以為接下來的大學階段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他希望此次畢業的老撾留學生可以成為精通漢語或其他專業的人才,為中國—東盟經貿、文化、科技合作貢獻力量。

  今年畢業的泰國留學生陳婉妹被浙江大學錄取,就讀專業是她心儀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在數字經濟領域方面,中國的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很值得泰國學習借鑒。”陳婉妹説,她希望以後做一名數字技術工程師,在浙江大學學到更多本領,為泰國和中國的信息技術交流合作作出貢獻。

  去年被浙江大學錄取的泰國留學生李明月念的是經濟學,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外交官。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她認為經濟學可以助力她圓夢:經濟學提供了對國際經濟關係和貿易合作的深入理解,這對外交工作中處理國際事務至關重要。“廣西就像我的第二個家,我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深情,每每想起都會讓我心生溫暖和嚮往,我渴望回到這個美麗的地方。”李明月在接受記者微信採訪時,表達了對廣西的深深眷戀之情。(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馮 輝  通訊員 李 丹 閆會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