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奔流千年 生生不息
2024-07-23 12:10:35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原標題:奔流千年 生生不息

  ——興安縣持續推進靈渠農水旅産業融合發展見聞

奔流千年 生生不息

  泛舟靈渠。 (興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七月盛夏,驕陽似火。興安縣興安鎮三桂村山腳村,卻是一個清爽的世界。靈渠水穿村而過,渠水清亮、垂柳幽幽、環境優美。村民們坐在河畔,吹著徐徐微風,聽著潺潺流水,共話美好生活。

  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興安縣以古運河文化為引領,以靈渠水系綜合治理為重點,聚焦水利與旅遊融合發展,全力推進靈渠全域旅遊發展建設,打造農水旅産業融合發展新典範。

  靈渠是廣西唯一上榜2023年度國家水利風景區高品質發展典型案例。隨著靈渠保護提升工作的深入推進,一條煥發生機與活力的民生之渠、連通之渠、文化之渠呈現在大眾面前,成為桂林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的一張靚麗名片。

  A 統籌靈渠全流域治理

  打通産業灌溉“毛細血管”

  “環境變好了,住在村裏感覺很舒服。”近日,山腳村村民小胡自豪地説。山腳村的美麗風光,得益於興安縣近年來開展的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項目建設,以水為紐帶,通過水系連通、堤岸加固、沿河綠化、增加濱水綠道等便民設施,將河湖池塘建設與鄉村文化、生態景觀融為一體,進一步保障了區域防洪安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還帶動了當地旅遊産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家門口處處是風景”。

  行水利之善,辦水利實事。興安縣水利局負責人介紹,興安縣依託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項目,以恢復河道基本功能、改善河湖水環境品質、激活鄉村經濟發展。

  截至目前,該縣綜合治理靈渠流域40余公里,新建護岸60余公里,充分發揮靈渠水利工程在農業發展中的基礎作用,持續完善灌溉系統,全力推進上桂峽水庫擴容工程,通過增建干支流渠道及對原有渠道和堰壩進行加固等舉措擴大靈渠灌溉面積。

  如今,靈渠總灌溉面積已達6.5萬畝,灌區覆蓋興安縣的5個鄉鎮186個自然村,受益人口5.9萬餘人。灌區除種植水稻外,還種植葡萄、柑橘、草莓等經濟作物。

  B 深挖古運河文化內核

  打造千古靈渠“活態遺産”

  走進靈渠博物院,鐵碼子、胡人俑、陶屋、古錢幣……琳琅滿目的展品、豐富的文物實體,講述著靈渠的歷史記憶,展示古代勞動人民創造這一偉大水利工程的智慧。

  興安縣委書記賁黃文介紹,興安縣先後成立靈渠研究會、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考古工作站,對靈渠沿線開展考古調查研究,挖掘千年古運河核心文化,為推動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進一步開展農水旅産業融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

  位於興安縣溶江鎮的秦城遺址通濟城,曾是秦軍統一嶺南的重要軍事據點之一。已知文獻記載的瑣碎與矛盾使得秦城遺址迷霧重重,但隨著考古工作的逐步開展,秦城遺址的神秘面紗終將揭開。

  類似的,興安縣已完成靈渠博物院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工程、古嚴關摩崖石刻保護項目,整理嚴關窯文物5000余件。精細修繕大小天平、鏵嘴等遺址遺跡;實施靈渠(南渠南陡至大灣陡段)修繕工程及沿岸古碑、石刻、古橋等遺存保護修繕。大力推進秦城遺址(通濟城)考古發有序開展靈渠北陡考古試掘,實現靈渠原真性保護。

  桂林市和靈渠博物院成功獲得2026年世界運河大會舉辦權,《靈渠》宣傳片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年紀錄片片單,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列入《桂林世界級旅遊城市建設發展規劃》,獲自治區排名第一併推薦至國家文物局。

  C 創新“旅遊+”融合發展

  實現生態和社會效益雙贏

  7月18日,記者走近靈渠,只見昔日古磚築起的堤壩依然牢固,水流潺潺,古樹蒼翠,風景優美。乘坐一艘小船,搖著蒲扇,隨著靈渠南渠一路往下,穿過一座座古橋,欣賞著文物古跡,別有一番趣味。

  “靈渠兼具旅遊和科普的價值,到此一遊,不虛此行。”當天,記者邂逅了一批來自北京的研學團隊,北京清華附中的孩子們到靈渠切身感受千年古運河的神韻與魅力,對靈渠精巧的設計深感震撼。

  興安縣依託靈渠精妙水工技術和靈渠博物院完備展示功能,與國內相關院校共建共享教育基地,開發水利工程科普遊等研學産品,靈渠入選2023年度廣西首批研學旅行精品路線名單。同時,當地文旅部門結合靈渠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開發了“大秦帝國穿越遊”“靈渠人家民宿遊”“十里湘漓水上游”等休閒度假産品。

  近年來,興安縣還圍繞靈渠探索“旅遊+水利”和“旅遊+農業”的融合發展模式,對漓江上游流域沿岸72個村屯進行了改造和提升,打造了一批現代農業示範區;通過靈渠北渠、南渠兩岸村屯風貌改造及田園文旅綜合建設,打造了靈渠秦風田園綜合體和陡江古韻田園綜合體,有效推進旅遊與水利、農業的融合發展。

  隨著現代交通業的發展,靈渠的水運功能已退出歷史舞臺,但通過旅遊開發和農田灌溉,其生態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日益凸顯。興安鎮柘園村村委會主任蔣功元告訴記者,生活在靈渠景區旁邊的南陡口村村民,一直在享受著靈渠旅遊帶來的經濟效益,“村民們除了在景區從事相關工作外,還經營農家樂和大排檔。”

  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的傑出代表,靈渠擁有別具一格的吸引力。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靈渠景區共接待遊客20.97萬人次。“興安將繼續突出特色亮點,大力挖掘靈渠的旅遊潛力,全力打造農水旅融合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水美名城’。”賁黃文説。(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李家健  通訊員 付秋紅 蔣 萍  實習生 張恩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