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將根基築牢 促農民增收
2024-10-29 11:08:46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風吹穗浪,稻穀飄香。

  時下,賓陽縣新圩鎮三塘村委三塘村水稻種植區迎來豐收季,田間地頭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我們大力推廣農業實用技術、病蟲害統防統治、秋糧‘一噴多促’等技術服務,全鎮糧食作物長勢喜人,糧食總産量有望超過去年。”該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糧穩天下安。今年以來,廣西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穩面積、提單産兩手發力,積極抓好春耕夏種,夏糧、早稻繼續保持播種面積、産量、單産“三增長”。

  據農情統計,截至10月24日,秋糧已收1573.14萬畝、完成54.14%,同比快32.54萬畝。

  在穩面積的基礎上,如何提單産?圍繞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工程,我區發力綠色高産高效創建、水稻增密增穗和玉米大豆合理密植、水稻玉米高産攻關三大行動,重點推進建設16個國家糧油綠色高産高效項目縣和抓好92個縣(市、區)糧油單産提升行動項目實施,在52個縣(市、區)創建水稻高産攻關示範片。據調度統計,全區創建水稻高産攻關示範片共761個,輻射帶動面積205.13萬畝。

  為了助力糧食豐産豐收,我區農業農村部門組建自治區級糧油生産巡迴指導組,統籌發揮水稻創新團隊、技術部門技術力量,建立健全包保聯繫和專家對口聯繫機制,發揮自治區、市、縣、鄉四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鄉村科技特派員等技術力量,開展常態化跟蹤聯繫和蹲點包片指導服務,實現“網格化”技術服務。全區農業科技人員“揭榜挂帥”積極領辦增密增穗示範片654個,佔比82.16%。

  各地依託社會化服務組織,科學提高拋插秧密度,保障水稻基本苗和有效穗。興安縣為破解現有插秧機難以滿足增密需求難題,添置了行距25cm的插秧機,興安縣示範片機插規格全部採用25cm×12cm。

  早稻增密增穗行動初見成效後,我區繼續實施晚稻增密增穗行動,累計創建晚稻增密增穗示範片998個,輻射帶動面積372.39萬畝,佔晚稻播種面積的30.22%,平均合理增加密度0.17萬—0.24萬蔸/畝。

  一攬子措施成效不菲。“預計秋糧種植面積2890.36萬畝、産量903.39萬噸、單産312.1公斤/畝,分別同比增長0.15%、0.67%、0.52%。預計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同比略增。”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説。

  夏糧秋糧豐收大局已定,冬種糧食穩步推進。根據10月25日農情調度,全區冬種糧食作物已播38.86萬畝、同比快6.99萬畝,完成冬種意向的21.09%。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我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成各有關部門促增收政策措施,制定印發《廣西2024年推動農村居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措施》,形成25條切實管用措施,千方百計推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

  針對脫貧地區、脫貧人口這個增收難點,廣西專門組建自治區促進脫貧地區農民和全區脫貧人口增收工作專班,印發《促進低收入脫貧人口增收幫扶若干措施》,指導各地做好脫貧地區農民和脫貧人口增收工作“一縣一策”。

  為了織牢防返貧監測網,我區還組織開展防貧監測幫扶政策“明白紙”宣傳專項行動,開展2024年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集中排查,組織開展未消除風險監測對象幫扶攻堅專項行動。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區累計納入防止返貧監測對象16.08萬戶58.8萬人,通過落實幫扶措施累計消除風險10.05萬戶37.84萬人。

  據國家統計局廣西調查隊反饋,2024年前三季度,廣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1元,同比名義增長7.1%,增速比全國平均水準高0.5個百分點,居全國31省第5位。

  為了讓農産品順産又順銷,我區開展系列農産品産銷對接活動,掀起幫扶消費熱潮。

  今年6月,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聯合福建、廣東、海南,在欽州市靈山縣共同主辦第二十二屆中國(廣西)荔枝龍眼産銷對接活動,活動現場産銷對接簽約額4.37億元。

  同時,廣西與廣東攜手構建我區農産品暢銷大灣區長效機制,通過“産業園—物流冷鏈—批發市場—商超”的模式與大灣區城市建立線上産銷合作。2024年1月至6月,廣東省已累計採購、幫助銷售廣西農産品和特色手工藝産品132.8億元。

  著力抓好秋冬農業生産,奪取全年糧食豐收,促進農産品順産順銷,加強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我區農業正全力衝刺四季度,向著全年目標邁進。(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陳 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