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青年”與青年的接力
2024-12-06 16:56:11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站在平陸運河青年樞紐1號觀測臺望去,遠處塔吊林立,施工聲不絕於耳;自卸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平板車,一輛接著一輛來回奔忙。

  轉身,兩個身著安全反光服、頭戴安全帽的年輕人迎面走來,他們是廣西平陸運河建設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的工程師鐘廣達和平陸運河青年樞紐項目部的總工程師劉飛。

  摘下安全帽,黑髮中根根分明的白髮,與他們30多歲的臉龐顯得不太搭。兩人聊起,他們的白髮“野蠻生長”期,是2023年11月全力衝刺青年樞紐泄洪閘通水目標的那段時間。當時,距離泄洪閘通水節點目標僅剩兩個月,卻還有近10萬立方米混凝土尚未澆築。“每天都在不停地想事情,如何優化混凝土配合比、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頭髮突然就白了。”鐘廣達回憶。

  時間緊,任務重。“為了確保能在工期節點順利完成通水任務,施工現場的施工設備數量增加了近3倍。”劉飛解釋,當時現場有300多臺套機械設備和2000余名作業人員集中施工。交叉作業多、安全管理難度高……他們的技術巡查、管理的工作量和難度也翻了倍。那段時間,“連軸轉”“輪班倒”成了他們和其他青年突擊隊隊員的工作常態。

  終於,2023年12月31日,青年樞紐泄洪閘實現通水,成功交接了青年水閘的歷史使命。

  青年樞紐源於青年水閘。而青年水閘的由來,則與一群青年有關。

  “沒建水閘之前,每當海水漲潮上溯時,上游的淡水資源便受影響,當地百姓的日常飲用水和灌溉水都成問題。”中交四航局平陸運河青年樞紐工程項目黨支部書記喻友文説起青年水閘的“前世今生”。

  1959年,一批由共青團員、青年民兵、機關幹部組成的7000余人的青年隊伍,肩挑背扛,耗時一年築成這座哺育了數代欽州人的水閘工程。

  為了紀念這群青年人,水閘被冠以青年之名,幾十年來靜靜佇立在欽江。

  60多年後,面對同樣關乎一方天地前途命運的“世紀工程”,又一群青年站了出來。在平陸運河全線,青年突擊隊有49支,近2000名青年突擊隊員在建設一線與驕陽競速、與風雨共舞。他們接過前輩手中的“接力棒”,劈山向海、一往無前。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今,為了順應平陸運河的建設需求,曾經的青年水閘已被拆除。青年樞紐泄洪閘不僅將“舊青年”阻隔海水、防洪泄洪、發電的功能完整保留,還為魚類搭建洄遊通道,為青年樞紐船閘通行、實現江海聯運服務。

  已至耄耋之年的彭世厚,是當年青年水閘的建設者之一。2023年五四青年節當天,平陸運河集團在青年水閘舊址舉辦了一場“青年思享會”,並邀請老人家到現場分享那個時代青年攻堅克難的故事。

  看著平陸運河雄姿初顯,老人家感動不已。“青年”和青年的接力故事,他見證著。(廣西雲-廣西日報見習記者 曾容英 記者 呂 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