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激活水動能 釋放“黃金效益”
2025-01-08 11:58:48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激活水動能 釋放“黃金效益”

繁忙的西江黃金水道梧州段。

激活水動能 釋放“黃金效益”

梧州港碼頭貨船裝卸作業有序進行,現場一片繁忙。 本文圖片均由潘紹珊/攝

  2024年12月31日,在長洲船閘的控制室內,工作人員有序操作著設備,確保船舶安全、高效地通過。隨著最後一批重載船舶緩緩駛出4號船閘,長洲船閘的年過貨量已超2.24億噸,同比增長22.06%。長洲船閘再次位居全國天然河流船閘年過貨量首位。

  這份亮眼成績單,正是梧州市持續加強西江流域治水興水工作,推動西江黃金水道不斷釋放“黃金效益”的成果。

  梧州,這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如何激發江活力,做足水文章?

  答案是:依託兩大驅動引擎,借助西江黃金水道的區位優勢,打造以梧州港為核心的港航物流體系,推動億噸級西江樞紐港建設;強化河湖治理和全域治水,推進水安全、水資源和水環境的協同治理,構建堅實的西江生態安全屏障。

  2024年1—11月,梧州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9283.64萬噸,同比增長32.96%,集裝箱吞吐量95.93萬標準箱,持續保持廣西內河港口第一;地表水水質排名連續六年進入全國前30名。

  1 “三水”同治 逐浪淘金

  1月5日,梧州臨港經濟區赤水港碼頭一片繁忙景象。裝卸工人們正緊張作業,江面上滿載貨物的貨輪蓄勢待發。

  “2024年以來,赤水港深度融入西江黃金水道和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創新業務模式和優化服務,外貿業務量穩步增長。”廣西西江臨港赤水港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韋曉鳴説。

  目前,赤水港新增3條外貿航線,實現了內河港邊境小額貿易的“零的突破”;邊境小額貿易通關貨運量突破1800標箱,使赤水港成為邊境貿易吞吐量最大的內河港口。據測算,2024年赤水港估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386萬噸,同比增長14.79%。

  近年來,梧州市緊緊圍繞自治區關於推動水網和水運網“兩網協同”的部署,壓實河長治水責任,統籌西江流域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同治”,謀劃現代化水網,促進水資源配置與水運需求的精準匹配,做足水的文章,激發江的活力,跑出共融加速度。

  同時,梧州市以黨建為引領,構建西江生態保護協作機制,主動對接肇慶、廣州等大灣區城市,聚焦解決航道擁堵、船舶收污治污、碼頭雨污直排等90余項難點問題,不斷提升區域協作效能。這一舉措,不僅有效保障了西江航運幹線的暢通與有序,還鞏固了梧州作為大西南與大灣區間重要交通紐帶的戰略地位,為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西江航運幹線的通暢對於區域發展至關重要。”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廣西辦事處處長虞飛虎説,梧州市在跨部門協調與跨省區聯動發揮了重要作用,極大降低了全社會物流成本,對服務區域協調發展和産業結構調整、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了有力的水運支撐和保障

  為進一步激發水的動能,梧州港口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赤水圩作業區碼頭三期工程和大利口作業區一期5#、6#泊位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用,顯著提升了港口的整體通過能力。“五定班輪”運輸完成4507班次,其中33%的集裝箱吞吐量實現從梧州港直達粵港澳大灣區。

  梧州市還大力推動大宗貨物和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的“公轉鐵”“公轉水”模式,水路與鐵路貨運量佔營業性貨運總量的52%,遠高於全國和全區平均水準。通過推行過閘積分管理制度,長洲船閘整體效率提升了25%。此外,鐵路運輸的“量價互保”模式和多式聯運的“一單制”“一口價”推廣,為企業節省物流成本超7000萬元,為地區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西水東輸 潤澤兩地

  在萬秀區城東鎮思扶村,有一塊刻著“同飲一江水,粵桂一家親”的石碑,這是鄰近的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街道所贈。

  過去,江口街道大旺村因各種原因一直沒有通上自來水。為此,萬秀區和封開縣兩地積極溝通,聯合推動。2021年底,一根流著“西江水”的供水管道從廣西思扶村鋪到了廣東大旺村,當地1000多名村民從此喝上了“放心水”。

  “這一舉措不僅實現了‘西水東輸’,更加強了粵桂兩地人民互幫互助的友誼。”城東鎮黨委書記胡露穎説。

  近年來,梧州市以河長制為抓手,圍繞保護西江母親河、築牢西江生態屏障這一重要使命,廣泛開展“河長制進村屯”保護母親河,愛我梧州“弘揚紅船精神,護衛三江碧水”等活動,結合黨員護河瞭望哨、護河志服務隊、河小青志願聯盟等形式,充分調動兩地廣大黨員幹部、社區群眾、校園師生等社會各界護河熱情,共組建相關隊伍108支,發動志願者近萬人次,不定期開展清理河道垃圾雜物、整治岸坡違規種植等志願服務活動,助力一江清水向東流。

  該市深入推進西江流域“清四亂”常態化規範化,從嚴管控污染物入河排放,全市地表水水質常年保持在全國前列,西江粵桂交界斷面的水質優良率保持100%,保障了大灣區城市的用水安全及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

  “作為廣西的東大門,從一江清水的日常維護到‘壓鹹補淡’的應急調度,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梧州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説。目前,全市11個地表水考核斷面、23個水功能區水質均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8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Ⅱ類及以上標準,達標率100%。

  3 以水為媒 招客迎賓

  “這裡環境好,空氣好,住著很舒服。”在梧州市泗洲島遊玩的廣州遊客何文文女士讚許道。

  長洲區長洲鎮泗洲村四面環水,宛如鑲嵌在西江上的一顆明珠。近年來,憑藉獨特的島嶼風情,泗洲島吸引了不少粵港澳大灣區遊客前來打卡。

  當地利用這一優勢,積極打造疍家文化體驗區、水韻農莊和水上休閒運動等一批涉水文旅項目。如今,上島遊客越來越多,到了旺季,島上的民宿一房難求。

  不僅是泗洲島,蒼海湖也憑著整治,一躍成為周邊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曾經的蒼海湖,地勢低窪,每年西江洪水倒灌,附近農田顆粒無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梧州市啟動了下小河綜合整治蒼海湖項目,建設了一批防洪排澇工程,徹底結束了洪水災害的歷史。

  如今的蒼海湖,已成為蒼海新區的核心;蒼海國家濕地公園裏,碧水藍天交相輝映,清澈的湖水讓人流連忘返。

  “蒼海湖更是在2021年入選首批廣西幸福河湖名單,成為梧州市幸福河湖建設的亮點之一。”梧州市水利局主要負責人説,通過有序開放岸線空間,完善親水便民設施,該市已陸續建成31處廣西幸福河湖,提升了當地的居住環境,也成為遊客必到之地。

  靠水吃水,堅持人水和諧共生。該市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進入廣西旅遊的“首站”。據統計,2024年1—11月,全市共接待遊客5150萬人次,同比增長20.1%;旅遊收入達到465億元,同比增長22.2%。(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梁乾勝  通訊員 黃 芬 林斯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