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市欽南區茅尾海中,十里蠔排與龍門大橋互相映襯,壯闊無比。
欽州的夜,煙火氣自一份烤生蠔嫋嫋升騰。
踏入欽州的主要夜市——新興街夜市,琳瑯小吃如潮涌般將人簇擁,其中最多也最受歡迎的,當屬烤生蠔。
冬季正是生蠔肥美的季節,肉質飽滿如凝脂的生蠔,加上蒜蓉,在炭火上烤得滋滋作響,看著就很誘人。老闆熱情招徠:“10元5個,包靚。”
論起大蠔的新鮮,欽州人底氣十足,這裡是“中國大蠔之鄉”。從新興街出發,只需半小時車程,就能抵達擁有萬畝蠔排的茅尾海。
氣候溫和、水闊浪靜,欽江和茅嶺江在此入海,形成鹹淡水交匯的獨特環境,使茅尾海孕育了被譽為“海上牛奶”的欽州大蠔。
在欽南區犀牛腳鎮丹寮村附近的金鼓江邊,有一座名為芭蕉墩的小土墩。欽州市博物館原館長李世川告訴記者,這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貝丘遺址,距今約8000—9000年。
這座看似普通的小土墩,不僅覆蓋著厚厚的牡蠣、蚌殼堆積層,還出土了蠔蠣啄等石器。這表明,早在遠古時期,先民們便已借助簡易工具,吃上了美味的大蠔。
中國人的食蠔史源遠流長。
東漢時期成書的《神農本草經》便記載了生蠔的藥用價值。至唐宋時期,蠔作為美味愈發受到人們喜愛。大文豪蘇東坡被貶海南時,當地漁民送來大蠔,他“食之甚美”,特地寫下《食蠔》一文以記之。
過去,獲取大蠔主要靠下海採集。欽州的漁民因而練就了“汆水”(潛水)的本領。民國《欽縣縣誌》記載:(漁民)幼習水性,冠則汆水深落十丈八丈,敲取大蠔連殼上船,滿載而歸……
20世紀50年代,欽州漁民針對大蠔附著生長的特性,開始人工養殖。經過數十年的技術改良,如今採用水泥片浮筏吊養,畝産最高可達30噸,欽州也一躍成為華南地區大蠔養殖面積、産量、苗種繁育量排名第一的城市。
1月10日,在欽南區龍門港鎮南村漁民曹冠雄的帶領下,我們出海去看蠔排。
“突突突……”伴著發動機的哼鳴,漁船在碧綠的海面上犁出雪白的波浪,不過七八分鐘,便抵達龍門大橋附近。
海面上,一張張面積達兩三畝的蠔排隨浪起伏。船停在一張蠔排邊,老曹拉起一根吊養繩,一串大蠔浮出水面。
撬開一隻檢查,露出的蠔肉白嫩飽滿,不過老曹並不滿意:“這張蠔排沒有遷到外海保育,大蠔長得有點慢。”
原來,一隻大蠔的養成要歷經三年,經過採苗、育苗、育肥三個階段。其間,還需依據季節變化和大蠔生長需求,在內海與外海之間進行數次遷移。尤其是在育肥階段,要將大蠔遷移至鹽度較高、海水潔凈且營養豐富的海域,這樣大蠔才能長得快、長得好,達到上市標準。
每到大蠔“搬家”之時,茅尾海上,一艘艘漁船拖著大片蠔排浩浩蕩蕩進發,場面蔚為壯觀,構成一幅“耕海牧漁”的美麗畫卷。
靠海吃海,大蠔在欽州人的生活中始終佔據著重要位置。為守護好這一地道風物,平陸運河建設過程中,人們付出諸多努力。
“我們對航道範圍的牡蠣天然種質資源進行異地遷移保護,採集牡蠣2萬多個,並確保野生牡蠣親本成活率達90%以上。”在龍門大橋附近一處海域,平陸運河航道15標項目總工程師何曉文介紹道。
茅尾海是平陸運河的出海口,為了儘量降低工程建設給海域及大蠔帶來的影響,開工前,運河建設團隊就組織施工紅線內以及紅線兩側50米範圍內的蠔排、蠔樁進行遷移,並優化管線布設方案,使排泥管線避開蠔區。
同時,運河建設團隊還與科研機構合作,使用野生牡蠣親本,開展苗種繁育,保障親本群更新和增殖放流成貝的需要。
每年12月,欽州都會開展蠔情節系列活動。連續13年,欽州以蠔為媒,廣交朋友,不斷擦亮城市品牌。
1月12日,記者在夜市見到,人們喝著啤酒、吃著生蠔、談天説地,孩子在旁邊嬉笑玩鬧。這平常又溫馨的一幕幕匯聚成了城市的煙火氣。玉林遊客覃華強感慨地説:“等平陸運河建好了,我們還要帶孩子來看運河。”
當年東坡先生“食蠔而美”,在文章中詼諧地告誡兒子,不要將生蠔之事外傳,“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倘若他能穿越至今日的欽州,想必會改變主意,欣然遍邀親朋好友,一同感受這市井煙火、美“蠔”人間。(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梁 菡 庾 琳 見習記者 漆洲宏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