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秀美邕江,穿城而過。(南寧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水,是生命之源、生産之要、生態之基。
“山清水秀生態美”,賦予廣西的不僅是“金字招牌”優勢,更是一種持續的責任擔當與考驗。
如何推動河湖水環境品質持續向好,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水缸”安全?
3月21日,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過去一年廣西在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保好水:
讓全區水環境品質持續保持優良
陽春三月,河水清澈,鳥兒嬉飛。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靈魂,被譽為全球最美的15條河流之一。一直以來,漓江保護管理工作備受中央、自治區領導的重視。
據了解,近年來漓江幹流國考斷面水質常年達到國家地表水二類水質標準,但目前漓江城區段主要支流中還有南溪河、瓦窯河、朝陽河、靈劍溪等4條是劣五類,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要求年內要實現返清。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黃穎向記者介紹,近期,該廳組織由80余人組成的漓江流域環境風險點排查工作組,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船隻巡航等“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技術,對漓江幹流202公里及相關支流587公里的區域開展全方位、立體化排查,共發現環境風險問題109個,查處環境違法典型案例6起。同時,成立技術幫扶小組,持續推動漓江流域環境問題整改,截至3月15日已有35個問題完成整改。
據統計,2024年,全區112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9.1%、劣Ⅴ類水體比例為0;全區有8個市進入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地表水環境品質前30名榜單,其中柳州、桂林、崇左、河池、百色、來賓6個市進入前10,柳州市連續5年保持全國第1名。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負責人黃勇介紹,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將會同自治區有關部門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持續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推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
治差水:
從黑臭水體到美麗河湖
仲春時節,南寧那考河濕地公園內,百畝美人蕉花開正盛,白鷺時而掠過水面。
“十年前這裡臭得連窗戶都不敢開,現在每天散步都能聞到花香!”家住附近的市民秦慧蓁感慨道。
那考河是南寧市18條城市內河之一竹排江的支流,全長6.35公里,具有重要的城市水系生態價值。
據南寧市副市長徐科峰介紹,近年來,那考河經綜合治理,實現了從黑臭水體到美麗河湖的華麗轉身,並在2023年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在那考河的示範作用下,目前南寧市已建成21個濱水公園,綠化面積約780公頃,配套親水步道、景觀亭和體育場等設施,更多城市內河“化繭成蝶”,深受市民眷戀。
廣西水系發達,河流眾多,境內有大大小小河流1.8萬多條、19個湖泊、4556座水庫。
在保好水的同時,如何治差水?
據黃穎介紹,過去一年,廣西全力推進重點污染源管控——累計建成市、縣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29座,全區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64.2%;完成珠江流域、長江流域和西南諸河等干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累計排查出入河排污口1.2萬餘個,近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解決了一批污水直排、亂排問題。
據統計,自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以來,目前廣西地級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累計完成治理農村黑臭水體112條(其中包括納入國家監管農村黑臭水體72條)。
黃勇透露,《廣西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清單》也計劃于近期印發,涵蓋了我區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環境敏感脆弱、社會關注度高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水庫,把群眾身邊的小微水體納入建設範圍,讓群眾“推窗見綠、開門見景”。
護飲水:
推動水源地環境問題動態“清零”
百色市澄碧湖是珠江源頭之一,是當地飲用水水源地。近年來,百色市持續抓好水環境治理,穩步提升水環境品質。2024年,以澄碧河水庫斷面為代表的百色市水環境品質排名全國第9位。
飲用水安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截至2024年底,全區共劃定水源保護區3811個。
2024年,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共組織開展3輪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排查整治等相關工作,督促和指導各市加快推進水源地環境問題排查,建立環境問題整治工作臺賬,推動水源地環境問題動態“清零”,進一步保障水源地環境安全。
為強化水源風險防控和應急能力建設,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還聯合水利、住建、林業等多部門建立飲用水水源地日常監管和協調聯動機制。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加密監測,組織各市開展對轄區內工業園區、化工企業、污水處理廠、尾礦庫等重點環境風險源進行全面排查等工作,有效防範化解水源地源頭風險,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能力。
據統計,2024年,全區在用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余 鋒 通訊員 計韋傑)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