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人工智能助推傳統産業高品質發展
2025-04-09 15:48:16來源:南寧日報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人工智能助推傳統産業高品質發展

在廣西徐沃工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借助數字設備焊接零部件。(潘志安 攝)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已成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近年來,南寧市積極搶抓人工智能産業發展機遇,持續推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正加速形成,在賦能千行百業中助推高品質發展。

  當人工智能遇上傳統産業,能迸發怎樣的火花?連日來,記者在廣西—東盟經開區多家傳統企業看到,一台臺智慧機器人正為精密製造“點睛”,一項項數字技術幫助工業生産精準“把脈”……在智慧化改造與數字化賦能之下,技術供給與産業需求實現精準耦合,傳統産業正逐漸煥發“數智新生”。

  數字賦能助推製鞋效率提升

  智慧機械精準裁切鞋面材料、AGV無人車穿梭運送物料、雲端系統實時追蹤生産數據……在製鞋這個傳統産業領域,位於廣西—東盟經開區的東盟李寧中心正通過“技術革命+數字賦能”雙輪驅動,書寫著産業轉型升級的新篇章。

  東盟李寧中心是李寧集團的研發基地,也是依託現代專業運動科學體系的創新型技術中心,著力提升生産製造技術和核心生産工藝的研發水準。自2021年啟動建設以來,該中心致力實現物料運輸、裁切、擺放、配送等全流程智慧化管理,開啟了從“製造”到“質造”再到“智造”的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傳統製鞋工藝正經歷顛覆性變革。“作為製鞋的關鍵環節,以前物料裁切、物料運輸都是人工完成,耗時耗力,在精準度、安全性等方面均存在弊端。”李寧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心結合行業特性,聯合設備製造商共同研發製造了高度智慧化、自動化的生産設備,圍繞裁切、針車、成型全生産流程,全面升級十余類生産設備,打造出更高效、更智慧、更環保的生産設備。新升級的設備不僅提高了生産效率,也大幅提升了産品品質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人工智能助力企業向“智造”躍遷

  在廣西—東盟經開區,人工智能的應用無處不在,助力企業更好地節能增效。專注于林業全程機械化及工程機械屬具製造的廣西徐沃工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沃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近日,徐沃公司生産車間裏機聲隆隆,先進的人工智能生産設備高速運轉。各類林業機械組裝下線後,經過嚴謹的質檢程式即將發往國內外市場。

  徐沃公司生産副總經理楊鎮和説:“近年來企業不斷加大投入,通過自主研發,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零部件生産與焊接流程,顯著提升了創新能力,部分車型零部件生産達到國內領先水準。現在公司已擁有120余項專利,産品遠銷阿根廷、芬蘭、越南、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家。”

  企業在成長,自主創新是不竭動力,楊鎮和表示,公司未來將通過實施“智慧化+全球化戰略”,努力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世界智造”躍遷。

  智慧化賦能引領行業未來

  廣西伊利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曾獲評國家級、自治區級“綠色工廠”“廣西工業龍頭企業”“廣西智慧工廠”等。近年來,在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的浪潮中,該公司不斷加大投入,將數字技術應用於企業管理、産品生産、環境改造等各領域,實現全場景數字化運營能力的大幅提升。

  企業生産車間內,標準化的自動生産線有序運轉,産品生産的前、中端全部實現智慧化。據介紹,2023年以來,該公司先後投入1億多元用於技改提升和環境改造,現已擁有10條世界先進的冷飲生産線,日産能300噸以上。

  未來,作為推動行業數智化發展的先行者,廣西伊利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將持續提升生産效率與産品品質,繼續通過“數智”轉型,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研發、生産、行銷中的應用,全力構建“技術+生態”雙輪驅動模式,為中國冷飲産品的智慧化轉型提供可行的“廣西樣板”。

  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持續增強,正逐漸成為廣西—東盟經開區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力量”。近年來,廣西—東盟經開區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錨定高品質發展目標,堅持創新主體培育,通過成立科技企業服務組,加大政策、資金的扶持力度,不斷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智慧化改造提升深度融合。截至2024年底,開發區累計協同打造技術創新平臺43個,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轄區內規上工業企業智慧化程度大幅提升,進一步激發産業發展新動能。(南寧日報記者胡光磊 通訊員常麗瑩 潘志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