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農業農村部門多措並舉抗旱保春耕
2025-04-26 13:29:1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今年以來,面對廣西局地氣象乾旱持續發展的情況,廣西農業農村部門及時響應,將抗旱促春耕作為當前農業生産重中之重,統籌部署抗旱救災措施,科學組織春耕備耕工作,積極緩解旱情影響,春季農業生産穩定有序進行。截至4月24日,廣西春季農作物播種面積4646.13萬畝,完成春播意向的94.59%。

  廣西提前部署推動春耕備耕、防災減災等各項工作,通過召開春季農業生産現場會、全區和分片區農業旱情和早稻生産專題調度會等,壓實抗旱責任。廣西于4月19日啟動自治區農業重大自然災害(乾旱)Ⅳ級應急響應,加密調度抗旱工作,推進落實抗旱措施,加快早稻等農作物生産進度;先後印發多份指導文件,分區域分類型精準開展抗旱指導,累計派出抗旱工作服務隊分赴全區各地開展抗旱保春耕指導服務35次,及時發佈農作物病蟲情報8期,舉辦廣西植保大講堂14期,加強早稻、春玉米等主要春種糧食作物病蟲害防控。

  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各級累計投入2.9億元用於支持人工增雨作業、採購抗旱物資設施設備、打井灌溉、抽水運水、修繕農田水渠等農業恢復生産工作,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通過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農業生産救災資金投入超3700萬元。廣西累計啟動抗旱井27551口,其中新增抗旱井2935口投入抽水設備26.39萬台(套)打井、人工抽水累計13.37億噸灌溉農田儲備救災備荒種子189萬公斤,確保及時調撥種子抗旱救災,滿足補種等用種需求。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強化科技支撐,大力推廣高效抗旱技術,推動節水增效,指導落實地膜覆蓋、秸稈覆蓋、葉面噴施、節水技術、推廣抗旱品種、改種耐旱作物等技術,提高植株耐旱能力。今年以來指導落實農業抗旱技術1153.79萬畝,其中,推廣節水技術面積578.33萬畝,推廣抗旱品種面積370.02萬畝

  同時,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強化與水利、氣象等部門會商合作,加密雨情、水情和旱情調度根據旱情的輕重緩急科學調水增雨。2024年11月以來,共開展36架次飛機增雨作業,飛行時長約147小時,開展地面人影作業1060次增加有效降水約8.3億噸。深入開展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與管護攻堅行動,聯合水利部門通過渠道維修、清淤、清障等措施,打通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截至4月中旬,各地共建設小水源工程89座,建設灌區骨幹渠道126.78公里,建設灌區田間渠道418.89公里,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107.99萬畝。(文 楊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