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群眾正在乾涸的河道探尋水源。
紅渡村村民在引水微灌、滴灌。
雨滴叩擊著屋檐與窗臺,奏響久違的樂章。4月22日晚,都安瑤族自治縣澄江鎮佳億生態循環種養合作社負責人韋作義聞聲跑到田埂上,張開雙臂迎接這場姍姍來遲的甘霖,並呼喚村民們搶抓時機儲水蓄水。
連續5個月的乾旱少雨,讓喀斯特地貌的脆弱生態暴露無遺。韋作義的筆記本裏,密密麻麻記地錄著旱情對100畝水稻的影響:“葉片焦黃,根系脫水。”
澄江河褪去往日碧波,露出灰白河床,水位線降至歷史最低值。澄江鎮13個村超八成耕地出現缺水,118余座水櫃乾涸,3000畝農作物瀕臨減産減收局面,120名群眾生産生活用水告急。
旱情如火,十萬火急!都安相關部門迅速發出防旱抗旱的號角。澄江鎮黨委、政府以“水脈”破題,在峰叢洼地間開闢3條輸水戰線,打響科學抗旱的全民戰役。
六柱村部分溝渠因年久失修,淤積嚴重,影響了輸水效率。該村黨委書記藍松心急如焚,連續駐守3天工地,帶領村民疏通最後50米淤塞溝渠。“這1.2公里的溝渠通了,農作物就能喝上‘救命水’。”望著潺潺清流浸潤沿線170余畝農田,他佈滿血絲的雙眼泛起欣慰。
面對喀斯特地貌溶隙水系的複雜地質,澄江鎮啟動“水井攻堅”行動,技術人員運用物探技術精準定位,晝夜施工,在百地村、六里村等缺水村落打出深井30口,惠及群眾4000余人。“我家3畝玉米地有救了。”井水涌出的剎那,百地村村民藍必蘭喜極而泣。
山那邊的抗旱接力仍在繼續。連接地表與地下河的地下天窗,是獨一無二的“天然水塔”。萬茂村第一書記溫昌盛帶領工作隊深入地下河中架設抽水設備。“水雖冰涼,但聽見水泵轟鳴聲,渾身就熱了。”他們鋪設了12000米管道,將“地心清泉”引出,讓該村12個屯172戶769名群眾擰開水龍頭,便能接到甘甜的山泉水。
在這場旱情大考中,黨員幹部們衝鋒在前,下沉一線“答題”。全鎮各級黨組織累計投入抗旱人力2000人次,通過清渠引流水、掘地取活水、通窗尋清水,解決農田灌溉用水超3000畝,挽回農業經濟損失逾600萬元。(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王克礎 通訊員 韋宣合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