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齊心抗旱 力保民生 ——廣西水利系統全力築牢抗旱保供防線
2025-05-07 12:18:44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劉洋

齊心抗旱 力保民生 ——廣西水利系統全力築牢抗旱保供防線

4月29日,在巴馬瑤族自治縣西山鄉弄峰村弄關屯,村民在排隊接水。自2024年11月旱情發生以來,該鄉16個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災,2600余人面臨飲水困難,當地積極組織抗旱送水車為村民送水,累計運送4700余噸生活用水,保障了群眾飲水需求。梁紹恩、羅燕青/攝

  今年初以來,廣西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超六成,創下1961年以來同期最低值,部分地區陸續陷入乾旱困境。

  旱情連著民情。自治區水利廳迅速啟動旱災防禦三級應急響應,各級水利部門聞令而動,持續強化旱情動態監測與精準分析研判,全方位開展幫扶指導、科學調配水資源、實施應急送水等工作,充分發揮大中型灌區和水庫等水利工程效能,以堅定決心和有力行動,全力守護群眾飲水安全,保障農田灌溉用水,將民生福祉扛在肩頭。

  1 保飲水 

  加強調度協調解決飲水難問題

  連日來,上午9時許,象州縣寺村鎮的消防送水車準時抵達上山村委上滿村村口,村民們提著大大小小的水桶,有序排隊接水。

  覃正勤將兩個水桶接滿挑回了家,加上這擔水,她已給自家挑了100公斤水,夠全家7口人一天的用量了。

  “要不是鎮裏每天派消防車送水,這麼旱的天,日子真不知道該怎麼過!”覃正勤感慨道。自去年冬天以來,上滿村就沒下過像樣的雨,周邊的水溝、山塘已乾涸,人畜飲水陷入困境。

  旱情發生後,村裏第一時間向鎮政府反映情況。從1月28日起,寺村鎮便每日安排消防車進村送水,免費供村民使用。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幹部們主動送水入戶,竭力為群眾解“燃眉之渴”。

  與此同時,由縣水利局牽頭立項、縣財政撥款支持,寺村鎮組織專業力量,全力尋找新水源、打井取水。儘管前兩口井打到近100米深處仍未見水,但大家並未氣餒。終於在4月29日,第三口井打到65米時,清澈的井水噴涌而出。

  “這口井每小時出水量達20噸,只要連續抽水72小時確認水源穩定,經水質化驗合格,並完成沉澱、消毒處理後接入管網,預計5月10日就能讓自來水流進村民家中!”上滿村村長黃照經興奮地説。

  自2024年8月來,象州縣水利部門加強調度協調,因地制宜採取應急送水、打井、管網延伸等方式,累計送水5944車次,新打機井30口,臨時管道延伸5公里,覆蓋11個鄉鎮,成功解決3713人因旱導致的飲水困難問題。

  “各級水利部門提前謀劃、週密部署,想盡一切辦法蓄積、引調水源,全力保障群眾飲水和農田灌溉用水,最大限度降低旱災損失。”自治區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廣西旱情自去年11月初現端倪,今年2月12日達到一個小高峰。通過實施供水工程擴網聯網、建設應急水源工程等一系列措施,3月26日,因旱飲水困難人數從32969人降至22537人。然而,隨著旱情發展,近期飲水困難人數再度攀升,截至4月22日,全區因旱飲水困難群眾已達57165人。

  未雨綢繆方能掌握主動。自治區水利廳堅持旱澇同防同治,統籌防汛和抗旱工作,于2024年後汛期(即8、9月份),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雨洪資源,科學蓄水,使汛末全區水庫有效蓄水量比常年多30%左右,為此後抗旱保供水作了充分準備。

  自2024年12月起,自治區水利廳多次派出工作組,前往南寧、柳州、河池、來賓、崇左等受旱地區,督促指導抗旱保供水工作;組織市縣水利部門重點關注水源枯竭、水量不足等突出問題,提前做好水櫃、水池蓄水準備。對於具備建設條件的受旱鄉鎮,優先推動打井取水、供水工程擴網聯網等工作;對暫時不具備建設條件的受旱村屯,精心制定送水計劃和路線,定時定點為群眾送去“生命之水”。

  截至3月底,全區已多渠道籌措農村飲水工程項目資金18.15億元,開工建設項目233個,將提升42.5萬人的供水保障能力。下達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資金1.93億元,將維修養護項目74處,進一步提升供水保障水準。

  2 保水源

  旱區水工程進入抗旱調度模式

  正午,烈日炙烤大地。記者在象州縣水晶鄉甫上水庫現場看到,庫體大面積裸露,水庫水位已低於出水口30釐米,處於死庫容狀態。

  而水庫邊,水晶河水利工程灌溉管理所主任覃福前和同事頂著大太陽,管護著3台水泵源源不斷從甫上水庫向下游農田輸送“及時水”。

  管理所一共10名工作人員,最近全員奮戰在抗旱一線。

  “水晶鄉這次受旱最嚴重,目前水庫僅剩50萬立方米水可用,我們正全力抽水,最多還能灌溉800畝農田。要是再不下雨,恐怕真的要無水可抽了。”覃福前語氣中滿是焦急與擔憂。目前所裏已投入3台/套設備從甫上水庫抽水,每小時抽水900噸,已累計為1200畝農田“解渴”。

  2024年10月以來,經歷了6個多月無有效降水的乾旱天氣,象州全縣108條河流超半數乾涸斷流,85座水庫中26座低於死水位,水源保障任務艱巨。水利部門組織幹部職工分組排查水源,科學調度各類水工程,支援重災鄉鎮抽水。截至4月底,投入抗旱資金1515.95萬元,維護渠道30.79公里,新建攔水壩27座,15萬畝農田得到灌溉。

  在廣西,一場與旱情的“較量”正緊張有序地進行。旱區水工程進入抗旱調度模式,田野間、溝渠旁、水庫邊,隨處可見農民、幹部、水利工作者忙碌的身影。他們不分晝夜、爭分奪秒地加快水毀修復、渠係疏浚、抽水灌溉,只為將旱災損失降到最低。

  為支持各地抗旱救災,2024年12月、2025年2月和4月,自治區水利廳先後三批下達自治區本級抗旱救災資金共2250萬元,支持南寧、柳州、河池等10個設區市70個縣(區)做好局地乾旱災害防禦工作,儲備必要的儲水罐、抽水設備等物資,保障群眾飲用水需求。

  3 保灌溉

  打通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

  5月6日,橫州市校椅鎮的六藍水電站內水聲如雷,六藍水庫水正以每秒6立方米的下泄流量,衝破高壓閘門,化作源源不斷的活水,日夜不停地流向廣袤的下游農田,為乾旱的土地注入生機。

  在六藍水庫辦公室,工作人員通過視頻監控系統,時刻關注水庫動態和泵站運行情況。

  “除了24小時值班監控,我們還派出6個工作服務隊,每天對六藍灌區的渠道進行跟蹤巡查,及時掌握群眾用水需求,精準匹配農田需水量,科學調水。”六藍水庫服務站站長楊煥利告訴記者,六藍水庫去年蓄水4000多萬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蓄水30%,自4月3日開閘放水以來,累計放水已超2638萬立方米。同時,水庫充分聯動周邊4座小型水庫、泵站及引水壩,通過蓄、引、提等多種方式協同發力,全力投入抗旱保灌溉工作,目前已惠及灌區約10萬畝農田。

  在校椅鎮六藍村的農田裏,村民搶抓時機給水稻施肥。

  “我們村今年種植了1200畝水稻、1900畝茉莉花,現在是水稻生根和茉莉花即將開採的關鍵期,正是需水的時候。去年11月以來一直乾旱少雨,多虧灌區及時調水,保障了今年春灌用水。”六藍村村支書陸亦相説。

  六藍灌區地處橫州市中北部,覆蓋校椅、雲表、馬嶺、橫州4個鄉鎮的46個村委、136個自然屯,惠及17萬群眾。

  “我們全力加快六藍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工程建設,工程提前10個月發揮效益,灌溉水利用系數比原來提高30%,年節水能力1200萬立方米,可新增糧食産量755萬公斤,年灌溉效益達1700多萬元,在今年的旱情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橫州市水利局水旱災害防禦股工程師蘇潤垣説。

  面對旱情,橫州市水利局打出“巡查+輪灌”組合拳,全力守護群眾的“米袋子”和“花經濟”。依託智慧水利系統,實時監測水庫水位、幹渠流量等關鍵數據,優先保障水稻和茉莉花這兩大當地核心農作物的灌溉用水需求。同時,組建多個技術服務隊下沉到17個鄉鎮,精準掌握實際耕種用水情況,通過精細化管控鬥口閘門啟閉,有效提升用水效率。

  春爭日,夏爭時,農時不等人。我區水利部門全力做好灌溉用水保障,加快在建灌區改造項目建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對符合通水的渠道放水灌溉;對已建成的大中型灌區,細化配水分水計劃,有序開展春灌供水。同時,開展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與管護攻堅行動,通過渠道維修、清淤、清障等措施,打通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確保春灌春種期間渠道暢通。

  截至4月30日,全區累計灌水量18.6億立方米,累計灌溉面積1373.53萬畝。各地建設小水源工程499座,建設灌區渠道834.33公里,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183.72萬畝。

  就在記者採訪後不久,5月5日上午至6日上午,新一輪降雨降臨廣西,桂北桂中部分地區出現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到大暴雨,不僅驅散了暑熱,也為飽受乾旱之苦的土地帶來了新的希望。(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周 映  通訊員 駱遠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