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數據加持,小微企業輕裝快跑
2025-05-22 16:39:04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劉洋

數據加持,小微企業輕裝快跑_fororder_8678708_huanghn_1747714059598_b

中國—東盟跨境徵信服務平臺。 (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數據加持,小微企業輕裝快跑_fororder_8679016_huanghn_1747756800000_b

中國人民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徵信查詢服務大廳內,企業工作人員正在辦理相關業務。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冼妍杏/攝

  今年以來,廣西不少民營小微企業越來越明顯體會到,除了傳統抵押物之外,自身的經營數據也可以便利地轉換為支持企業發展的真金白銀。

  打通數據“變現”壁壘的,是從國家到地方日益完善的徵信體系和徵信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人民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依託“國家+地方+市場”各類徵信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全覆蓋、多層次”徵信服務體系,激活數據“增信”價值、暢通徵信促融機制,推動民營小微企業敢貸、願貸、能貸、會貸。

  1 動産變現,喚醒沉睡的資産

  觀 數

  一季度,廣西企業通過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促成融資123.65億元,同比增長近三成,其中,中小微企業融資額佔比超八成;促成“政採貸”融資1495萬元。

  截至2025年3月末,累計建成40條融資供應鏈,幫助上游1691家企業和農戶融資342億元。

  一季度,廣西企業依託動産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辦理動産擔保登記2.15萬筆、查詢4.5萬次,截至2025年3月末,累計支持4.48萬家中小微企業獲得動産擔保融資。

  讀 數

  長期以來,民營小微企業普遍因缺乏充足的傳統抵押物而面臨融資困境,但這些企業擁有的各類流動資産價值不菲,卻很難在獲得貸款方面産生助力。

  瓶頸如何打破?帶著將企業沉睡的動産轉化為金融“活水”的使命,央行徵信基礎設施——動産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應運而生。

  今年,廣西在經濟回升向好的背景下,依託兩大動産融資平臺促進企業融資取得突破性進展。

  “我們協同財政、工信等部門,引導核心企業通過兩大平臺為上游小微經營主體應收賬款確權,立足區域經濟和産業特色,創新拓展動産和權利擔保貸款品種,有效破解小微企業融資缺乏抵押物的難題,拓寬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中國人民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徵信管理處處長郭敏介紹。

  生豬、活牛等生物活體抵押貸款,六堡茶等半成品、成品倉儲質押貸款,海洋碳排放及碳匯收益權、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留抵退稅”等權利質押貸款,植物新品種證書質押貸款,碳酸鈣産能抵押貸款,數據資産質押貸款……在政策支持下,一系列動産融資産品持續“上新”,為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更靈活的方式、更多樣的選擇。

  應收賬款是企業重要的流動資産。廣西持續挖掘中徵平臺功能,大力發展在線供應鏈融資、線上“政採貸”融資等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金融機構引導核心企業將財務系統接入中徵平臺,依託平臺為其上游小微經營主體提供線上融資服務,這一基於核心企業信用的在線供應鏈融資模式有效拓寬了小微企業融資渠道,也保障了供應鏈穩定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與自治區財政廳加強“財政+金融”聯動,推動政府採購相關係統與中徵平臺對接,打造基於政府採購信用的線上“政採貸”融資模式。

  “企業中標政府採購項目後,銀行可以將政府採購合同項下應收賬款做質押,為企業發放貸款。”郭敏説。

  2 全景畫像,挖掘大數據金礦

  觀 數

  一季度,廣西金融機構依託“桂信融”平臺為4305家首貸戶企業授信5220筆、金額322.09億元,筆數、金額較上年同期分別提升50%、60%。

  截至3月末,“桂信融—流水貸”數字金融産品累計支持3193家企業通過經營信用獲得融資66.96億元。

  讀 數

  “只要信用好,貸款並不難!”近日,南寧市一家小微企業的負責人道出心聲,“即使傳統抵押物不足,憑藉企業長期穩健的經營狀況,銀行就能放貸。”

  在金融領域,良好的信用能讓企業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並且可以享受更優惠的貸款利率。

  近年來,廣西積極打造地方徵信平臺——“桂信融”平臺,構建“信息—信用—信貸”轉化長效機制,暢通大數據融資“快車道”,增添了眾多小微企業的貸款底氣。

  據了解,“桂信融”平臺以大數據為基礎,從工商、稅收、司法以及上下游關聯企業、交易往來等50余個風控維度,為企業進行“全景信用畫像”,為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業內專家表示,作為央行徵信系統的有益補充,“桂信融”平臺能有效幫助企業增信,緩解企業授信額度、貸款利率、抵質押品的壓力,促進綜合融資成本降低。

  今年以來,廣西持續優化升級“桂信融”,創新“信用畫像+信用評分+專屬信貸産品”徵信促融模式,賦能更多中小微企業融資增信。

  目前,工行、農行、中行、交行、郵儲銀行、廣西農商聯合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柳州銀行、桂林銀行9家銀行信貸系統已經與“桂信融”平臺直連,打通關鍵環節,進一步提升沒有信貸記錄的“白戶”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性。

  工行“鏈群交易e貸”、交行“科創快貸”、北部灣銀行“小微OK流水貸”……多家金融機構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依託“桂信融”平臺大數據進行個性化建模,推出覆蓋線上線下的“桂信融—流水貸”數字金融産品,擴大金融供給。

  今年,中國人民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將引導更多金融機構參與“桂信融”平臺大數據開發應用,引入專業市場機構增強數據整合分析能力,幫助更多小微企業利用自身良好的經營數據獲得融資。

  3 雙輪驅動,滿足多元化需求

  觀 數

  截至3月末,廣西聯合徵信有限公司已與全國90余家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累計提供企業徵信報告3191萬份,服務融資超過4000億元,全國857萬家中小微企業受益。

  截至3月末,中國—東盟跨境徵信服務平臺已支持787萬家東盟企業及4.9萬家國內外貿企業信息的“一點查詢、一鍵翻譯”,為廣西企業“走出去”提供徵信支持。

  讀數

  信用能不能發揮作用,關鍵看信用信息能不能用好、用準、用到位。市場化徵信機構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對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市場化社會化水準作出明確要求,提出做優做精企業徵信市場,探索發展聚焦細分領域的企業徵信機構。

  為更好地滿足市場多元化徵信需求,中國人民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加強對地方備案企業徵信機構的培育,指導廣西聯合徵信有限公司立足“賦能普惠、助企出海”定位,以“數字技術+數據要素”雙輪驅動發展市場化徵信服務。

  近年來,廣西聯合徵信有限公司發揮專業信息服務效能,整合航運、物流、外貿、農業等特色産業數據,將商業信用和金融信用相結合,開發聚焦特定産業、特定場景的小微企業徵信報告,幫助金融機構優化金融服務。

  隨著中國與東盟跨境貿易和投融資往來日益密切,高水準的跨境徵信服務成為企業開展境外業務的迫切需要。

  業內專家指出,由於東盟各國徵信業發展基礎條件不一,未形成徵信聯動體系,市場徵信渠道匱乏,企業要獲取可靠、高效的跨境徵信信息還存在較為突出的信息壁壘。

  面對市場需求,廣西聯合徵信有限公司建設上線我國首個面向東盟的跨境徵信服務平臺——中國—東盟跨境徵信服務平臺,通過與境外徵信機構合作的形式,整合境內外企業信用數據和産業交易數據,形成豐富多元的跨境徵信産品體系,為國內外政銀企跨區域交流及合作提供信息服務。

  “出海尋找境外合作夥伴更方便省心,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進程加快。”“銀行快速了解我們境外股東公司的信用信息後,很快為我們開立跨境人民幣賬戶並及時提供金融服務。”……多家進出口企業負責人在談及中國—東盟跨境徵信服務平臺時説。

  業內專家表示,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市場化徵信機構的加快發展有效提升了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普惠性,為其輕裝前行提供了強助力。

  中國人民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數據跨境流動試驗區為契機,積極打造面向東盟的跨境徵信合作“前沿陣地”,完善中國—東盟跨境徵信服務平臺等跨境信息基礎設施,構建“立足廣西、輻射全國、面向東盟”的多元化徵信産品體系,推動本地徵信機構深度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向海外輸出征信專業能力,進一步推動跨境信息互通、互享,助力企業向海圖強,賦能廣西社會經濟高品質發展。(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譚卓雯)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