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藥香越古今 智造贏未來
2025-06-11 17:14:38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劉洋

藥香越古今 智造贏未來_fororder_8716930_cenhr_1749526669307_b

梧州制藥固體車間工藝與技術主管雷潔萍(左一)向徒弟傳授技能。

藥香越古今 智造贏未來_fororder_8716927_cenhr_1749526784708_b

梧州制藥粉針車間的智慧化生産。本文圖片均由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周偉武/攝

  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的時代脈搏中,中醫藥千年智慧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迸發出新質生産力。

  6月3日,走進中恒集團旗下梧州制藥的生産廠區,在寬敞而規範的制藥車間裏,蒸汽管道騰起氤氳熱浪,智慧設備運轉嗡鳴。在這裡,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全鏈智造三股力量同頻共振,為中醫藥産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能。

  一顆顆小小的藥丸,一縷縷綠色蒸汽,一張張實驗數據,不僅重塑著傳統中藥的生産方式,也回答著一個時代命題——傳統醫藥如何與新質生産力深度融合、共生共贏?

  1 綠色動能,激活中藥産業引擎

  晨曦初露,梧州制藥動力基建車間的屋頂光伏板在陽光下折射出一道道銀光,整潔排列在廠房之上。此時,7台4噸燃氣鍋爐正在高效運轉,成為推動企業綠色發展的引擎。

  曾幾何時,燃煤鍋爐的低效與污染是制藥行業難以根除的頑疾,其熱效率僅為60%,作業時黑煙滾滾、粉塵飛揚。如今,一套由梧州制藥研發的智慧供熱系統投入運行,以98%的超高熱效率徹底改寫了這一局面。

  “從依賴老師傅的經驗判斷,到依靠演算法實現精準調控,我們的鍋爐就像擁有了智慧大腦。”動力基建車間負責人石小偉指著中央控制室的大螢幕介紹。螢幕上實時跳動的數據,清晰展示著蒸汽輸出、燃氣消耗、排放及燃氣鍋爐運行狀態等關鍵指標。這套融合模糊控制演算法與自適應優化技術的系統,能夠根據用汽需求,動態精準調整燃料與空氣的配比,提前預測最佳燃燒參數,讓“人盯鍋爐”的傳統模式成為歷史。

  數據顯示,這場“煤改氣”的技術變革成效顯著,企業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1萬噸、二氧化硫13噸、氮氧化物16噸,相當於種下一片常綠森林。

  梧州制藥的技術團隊並未滿足於此。針對鍋爐初期能耗偏高的問題,以石小偉為首的11人攻關小組自主研發了“板式換熱器”節能裝置,通過循環利用廢水餘熱,並配合“預熱供汽”策略,成功將鍋爐單耗從80.98立方米/噸降至76.5立方米/噸,每年可節約燃氣費用近100萬元。

  “現在通過熱交換器,我們能回收50%以上的餘熱,加熱進水後再進入鍋爐循環,節能效果非常明顯。”石小偉説,這一創新成果不僅入選2024年全國職工“五小”創新成果庫,還成為《中藥企業清潔能源應用規範》行業標準的重要雛形。

  屋頂光伏項目也為企業綠色轉型再添強勁動力。在動力基建車間的技術指導下,自2023年11月投入使用以來,該光伏發電系統年均發電量達561.45萬千瓦時。未來25年內,預計累計發電量將高達1.4億千瓦時,可節約電費成本數千萬元,為企業綠色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陽光動能”。

  2 科技創新,賦予傳統手法“數字魂”

  如果説綠色能源是梧州制藥的引擎,那生産車間裏躍動的數字之光,則點燃了中醫藥現代化的“匠心火種”。

  踏入梧州制藥的固體製劑車間,濃郁的傳統中藥香氣撲面而來。“嗒、嗒、嗒……”蠟丸自動成型機正勻速跳動,一顆顆丸劑整齊劃一地從設備中流出,落入篩選通道。流水線上,鐳射噴碼、視覺檢測設備與機器人臂協同作業,勾勒出一幅充滿科技感的未來工廠圖景。

  “過去制丸全靠人工,炭火乾燥、柴火煮糖,火候的把握全憑經驗。如今雖然引入了智慧設備,但我們依然保留了手工調配環節,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了完美平衡。”在雷潔萍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梧州制藥固體車間工藝與技術主管雷潔萍指著一顆顆跌打丸,向徒弟小許耐心講解。

  作為梧州制藥的起家産品,“中華跌打丸”曾是老師傅們用雙手締造的傳奇。2023年,中華跌打丸製作技藝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傳統制丸工藝需經過搓條、分粒、搓圓等多道工序,完全依賴手感與經驗,一名藥工往往需要十年打磨才能熟練掌握。如今,智慧化生産線將這些工序轉化為精確的數據指令,人均日産量提升了150%,合格率超過99.98%。但企業並未因效率而犧牲“魂”的延續,完美保留著傳統工藝的精髓。

  “這一顆顆藥丸,承載著祖輩們的精湛手藝。”雷潔萍在設備旁調試時對小許説,“你看到的是機器,但它的‘手藝’源自對老藥工手法的精準模倣。”該公司的技術團隊將老藥工的搓丸手法轉化為海量數據,並錄入生産系統的數字模型,讓機器能夠像老師傅一樣,“捏”出外圓內潤、手感似玉、氣味宜人的中華跌打丸。

  品質控制領域同樣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品質保證部部長童冰妮引入實驗室管理系統(LIMS),將傳統經驗與現代分析技術有機結合,優化了多個産品的檢驗規程。她辦公桌上的歷年《中華跌打丸品質回顧分析報告》,詳細記錄了多年來每批産品的參數波動趨勢,有力保障了“注射用血栓通”和“中華跌打丸”的品質穩定性,這兩款産品年均分別生産900批和120批次,品質始終保持優良。

  童冰妮翻開其中一份報告,上面密密麻麻的記錄,是産品“穩中求精”的技術答卷。她説,正是這份對傳統的堅守與對創新的追求,讓“中華”品牌以超百億估值躋身中國最具價值品牌500強,成為廣西唯一入選的中藥品牌。

  3 全鏈智造,打造中醫藥現代化新樣本

  “填裝量需控制在±4%,重量偏差産品會自動剔除。”在注射用血栓通(凍幹)生産線上,車間負責人寧鐘靈盯著主控屏説,每一瓶注射用血栓通(凍幹)的罐裝、入櫃、出櫃、軋蓋,都是在B級背景下的A級送風環境下設備自動完成,容不得絲毫差錯。

  “我們現在實行全數監控,而非抽樣檢測。”寧鐘靈解釋道,“就像飛機駕駛艙實時監控飛行狀態一樣,我們的檢測系統能夠第一時間發現異常,確保每一批産品都是精品。”

  科技創新是“智造”的靈魂所在。依託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和廣西三七綜合利用技術重點實驗室,梧州制藥將人工智能引入藥物研發領域。在“注射用血栓通”的二次開發中,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挖掘真實世界研究數據,形成了高級別臨床循證證據,該項目榮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準;獨家品種“去水衛矛醇”被納入2024年《膠質瘤化療中國專家共識》,充分彰顯了企業在創新藥領域的引領地位。

  梧州制藥的智造之路,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升級,更是産業生態的全面重塑。企業構建了內外協同創新機制,聯合上海等地研發中心,目前梧州制藥獲得了有效專利132件,其中發明專利佔比超過七成,6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這種從單點發力到系統突破的全鏈智造轉型模式,為中醫藥産業現代化提供了新樣本。(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周偉武 通訊員 曾 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