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造合作新窗口 “鏈”接東盟大市場
截至2025年5月,廣西沿邊臨港産業園區承接跨區域跨境産業鏈項目總投資超2000億元
聽,在東興市産業園區的一家公司內,越南籍主播在直播設備前妙語連珠,向東盟消費者推薦家電、首飾等中國商品;
聞,濃郁的榴蓮香味從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的落地加工企業中飄出,大量東盟優質水果在此“變身”為零食果脯,成為國內食客的舌尖美味;
看,施工車輛來回穿梭、工人繁忙奔走,廣西沿邊臨港産業園區瞄準人工智能和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産業,構建跨區域、跨境的産業鏈供應鏈……
當前,隨著廣西持續擴大高水準對內對外開放,一個個合作新機遇正在沿邊臨港産業園區具象化。據統計,截至2025年5月底,沿邊臨港産業園區已承接150家企業155個跨區域跨境産業鏈項目,總投資超2000億元。
“打開門是越南,走兩步就進東盟”。依託得天獨厚的區位和政策優勢,廣西沿邊臨港産業園區如何打造對外合作的“新窗口”?
1 落地加工激發産業動能
連日來,東興口岸一派繁忙景象,滿載新鮮水果、海鮮的貨車從越南芒街一側魚貫而入。經海關查驗後,這些原材料將馬不停蹄運往東興産業園區,進行落地深加工。
廣西金姑堅果産業有限公司內,自動化流水線連軸運轉,工人有條不紊地將來自越南的腰果分揀、包裝,隨後製成零食銷往國內廣闊市場。
“靠著東興口岸獨特區位優勢和便捷通關效率,我們幾乎不會為優質原材料的短缺而發愁。”該公司副總經理鐘宏巍告訴記者,越南腰果供應充足,公司業務發展穩步向前。
當下,乘著東興口岸經貿繁盛的“東風”,東興産業園區正持續釋放對外開放活力,將口岸優勢轉化為經濟和産業發展優勢。依託來自東盟源源不斷的優質生鮮,落地加工已成為沿邊産業園區的重要産業動能。
據悉,東興市落地加工企業由2015年的6家,發展到如今的64家,涉及海産品、農産品、中藥材加工等多個跨境産業。2024年新增落地加工企業11家、規上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15.9%。
沿邊産業園區作為毗鄰東盟的前沿市場,不僅是東盟優品“走進來”的平臺,更是中國好物“邁出去”的跳板。
在東興衝攬工業園中越泰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地清洗處理荔浦芋,這道曾被列為“皇室貢品”的美味,將製成零食運往越南市場。
“在一次展會交流中,越南客商對荔浦芋表現出濃厚興趣。我們想著利用沿邊加工貿易的優勢,試著生産荔浦芋零食銷往越南,沒想到銷量節節攀高。”中越泰國際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慶勳頗為驚喜。
隨著廣西與東盟開放合作平臺建設的加快推進,憑祥、東興等沿邊臨港産業園區立足自身優勢,持續深化面向東盟的特色産品加工貿易産業體系,打造廣西沿邊臨港産業園區的重要競爭力。
防城港境內的十萬大山,是天然中藥材寶庫,全市已種植肉桂、八角、金花茶等中藥材香料面積達149萬畝。當地正立足優勢,加快建設廣西東盟中藥材香料智慧産業園,打造集中藥材和香料産品研發、精深加工、智慧交易、進出口貿易、跨境金融結算和跨境保稅物流於一體的現代化中藥材香料産業發展平臺。
項目建成後,將構建完善的中藥材和香料國際産業鏈和供應鏈,建立防城港市乃至全區最大的中藥材和香料種植、加工、産銷、貿易全産業鏈發展平臺,成為最具沿邊特色的中藥材和香料産業園。
2 新興産業釋放創新活力
6月27日,走進憑祥産業園的中科阿爾法新一代信息智慧製造基地,SMT貼片機正滿負荷運轉,員工們忙碌著將製作好的手機充電器組裝打包發往東盟國家。
這家以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研發和晶片設計生産為主要業務的公司,2024年初便在憑祥投資建設12000平方米的生産廠房,面向東盟國家銷售手機充電器、藍牙音箱、藍牙耳機等科技産品。
“東盟消費者的購買力不斷增強,通過沿邊臨港産業園區的交通地域優勢,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地開拓東盟市場。”中科阿爾法行政主管裴俊英告訴記者,預計今年該公司的年産值將達到5000萬元。
數據顯示,東盟整體GDP從2022年的3.6萬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4萬億美元,已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經濟增長帶來的新商機,成為國內不少高新技術企業眼裏的“香餑餑”。而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的沿邊臨港産業園區,是這些企業絕佳的“出海”基地。
廣西瞄準這一優勢契機,以沿邊臨港産業園區為載體,梳理全區與國內重點區域以及東盟産業鏈供應鏈合作基礎,聚焦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裝備製造等重點新興産業,強化産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提升産業集群的整體品質和競爭力。
在北海鐵山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洋能源裝備零碳産業基地,廣西藍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已簽訂多個海內外訂單,先進的海工裝備借港“揚帆”;在廣西自貿試驗區崇左片區,廣西龍馬管控集團年産10萬噸鉚焊精密製造項目正在加快建設,為中國與東盟的裝備製造合作注入澎湃動力。
當前,為吸引更多新質生産力項目落地沿邊臨港産業園區,廣西正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模式,重點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等匯聚前沿産業的地區,加快承接産業轉移,打造産業集群,借勢實現産業的向新佈局。
同時,自治區園區辦主動與東部發達地區對接,不斷深化東西部産業協作,在上海、深圳分別設立廣西産業合作中心,充分發揮資源和資本優勢,聚焦重點行業開展産業鏈招商。1—5月,上海和深圳中心分別協同相關市新簽約項目共47個、投資總額超500億元,為持續提升沿邊臨港産業園區能級注入創新動能。
3 園區改革優化資源配置
廣西沿邊臨港産業園區曾長期面臨散、小、弱的困境,當前好産業優項目源源不斷,該如何把握?
“市場化再造是最為緊迫的園區改革任務。”廣西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曹玉娟一語道出關鍵。
當前,廣西正進一步深化産業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園區管理機構。在自治區園區辦的指導下,全區各設區市按照自身發展情況出臺園區改革方案和人事薪酬改革方案,推進“一強化、兩剝離”改革,推行崗位聘任制和幹部競聘上崗,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以人才賦能的作用,提升沿邊臨港産業園區在對企服務、招商引資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力。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廣西創新推進“2+N”“3+N”園區共建模式,積極引入中央企業、地方國企、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沿邊臨港産業園區的運營建設,加快引進優質項目,優化園區的資源配置水準。
在百色産業園區,當地以“中交集團(杭州實業集團)+百色工投集團+N家民企”的合作模式共建長三角(飛地)先進製造産業園;在北海鐵山東港産業園,由“廣西交投+北海龍港新區投資開發公司+新福興、東方希望等N家民企”共建打造的光伏産業集群正蓬勃發展。
目前,全區“2+N”“3+N”園區共建模式成效明顯,已引入中國電子、中能建、中鐵建等合作項目超90個,總投資已超2300億元。
沿邊臨港産業園區不僅是廣西謀求對外合作、産業升級的“新窗口”,更是服務國家戰略、深化中國與東盟産業合作的重大平臺。隨著一大批重大企業項目落地投産,海內外訂單紛至杳來,全區沿邊臨港産業園區的未來發展正匯聚巨大能量,令人期許。(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劉俊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