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區3萬多家民企實施3.68萬個興村項目,惠及1.1萬個村
萬企興萬村 興出好圖景
晨光熹微,南寧市興寧區五塘鎮的雞舍裏,養殖戶滕培繁正彎腰刮鏟最後一堆雞糞,場地消毒後將迎來一批新雞苗。
一個月前,滕培繁飼養的約1.5萬羽小麻雞出欄,7萬多元的純收入讓他喜笑顏開:“跟著富鳳集團幹,日子有奔頭。”
一隻只小麻雞的背後,是我區民營企業以産業、科技、金融、文化多維賦能,推動“萬企幫萬村”向“萬企興萬村”升級的生動實踐。
10年來,在“萬企興萬村”行動中,我區有超過3萬家民營企業實施了3.68萬個興村項目,惠及1.1萬個村,覆蓋全區44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近6000個重點幫扶村。
1 産業聚力:從單點突破到全鏈振興
走進廣西富鳳農牧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鳳集團)的養殖基地,只見標準化雞舍整齊排列,自動化喂料線、飲水系統一應俱全。
“我們統一規劃欄舍,提供雞苗、飼料、疫苗和技術服務,農戶只需負責養殖,成品雞由公司保價回收。”富鳳集團副總經理韋宗海介紹。
這一模式既降低農戶的養殖風險,又顯著提高養殖效益,戶均年收入超10萬元。滕培繁正是受益者之一,今年是他跟著富鳳集團養小麻雞的第九個年頭。
作為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富鳳集團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産業化模式,輻射帶動3.5萬多名農民從事小麻雞養殖,覆蓋南寧、百色、梧州等地,讓200個脫貧村的7000余戶農民端穩“金飯碗”。
我區是農業大省,農林牧漁業總産值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十名,水果産量連續七年全國第一,鄉村全面振興前景廣闊,為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不斷打開新空間。
入夜,廣西金福農業有限公司的火龍果基地裏,補光燈宛如星河。該公司在隆安縣丁當鎮保灣村連片種植火龍果5500畝,累計帶動1.09萬戶農戶年創收1500萬元。
在“萬企興萬村”行動中,我區以特色産業為筆,勾勒出“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生動圖景。自治區工商聯的數據顯示,全區3.68萬個興村項目中,産業類佔比超75%,形成“桂字號”農業品牌矩陣。
2 科技煥能: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
“過去收完稻穀要曬半個月,現在公司直接收走烘乾,晚稻播種不耽誤!”來賓市興賓區城廂鎮平洞村村民覃業都高興地告訴記者。
稻穀晾曬耗時費力,容易影響晚稻播種。來賓廣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來賓廣榮)投資建設的烘乾中心,9台烘乾機可日處理濕稻240噸,讓農民告別了“曬谷難”。
走進興賓區三五鎮廣榮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千畝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智慧平臺實時監測著土壤肥力和病蟲害情況,以及水稻生長變化。該基地綜合機械化率達99.45%,輻射帶動周邊6.3萬畝水稻機械化、標準化種植。
“我們採取‘育秧、機插、水肥管理、機收、烘乾、加工銷售’統一模式,農戶按標準種,我們負責後續烘乾、包裝和品牌行銷。”來賓廣榮總經理黃少彥介紹。這個現代化糧食産業體系讓傳統農業各環節更加緊密,實現了産業鏈無縫銜接。
目前,來賓廣榮累計服務農田面積25.8萬畝,惠及農戶超5000戶。標準化種植讓農民增收節支達350元/畝,每年帶動合作的村集體和農戶增收500多萬元。
從看天吃飯變為“知天”而作,廣西農業項目的科技成色越來越足。
在北海市鐵山港區,乃志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引進深海抗風浪網箱技術,解決了傳統養殖受颱風影響的難題。他們還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科學養殖,帶動200多名村民就業,人均年增收2萬餘元。
3 金融扶持:從融資難到活水來
近日,影視劇《長安的荔枝》熱播,一些影視明星出席活動時,手拿的荔枝籃也“火”出圈。這些産品正是出自廣西博白縣凰圖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凰圖工藝)。
“得到銀行的資金支持,讓企業有了更大發展。”凰圖工藝總經理黃連將説。該公司聯繫編織農戶有900多戶,遍佈博白縣21個鄉鎮。然而,收購農戶的編織産品需要結現款,産品出口歐美、東南亞等地回款週期長,新廠房建設要投入,企業資金週轉壓力很大。
“我們通過‘一戶一策’‘一行一品’服務企業、行業,優先為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的企業提供授信。”中國農業銀行玉林分行博白縣支行副行長劉佳靈介紹。至今年2月,玉林分行成功為649戶民營企業提供信貸支持,貸款餘額超40億元。其中,支持超2000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餘額23億元。
精準的金融扶持,為特色産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2024年,農行玉林分行支持的博白編織行業,産業實現工業總産值40.43億元,外貿出口額12.46億元,實現雙增長。
興村項目融資難、融資貴是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面臨的難題。當下,各個金融機構通過創新信貸産品和服務場景,強化生産、流通、加工等環節的全産業鏈金融支持,積極推出“萬企興萬村貸”“堅果産業貸”“傳統村落保護提升貸”“訂單貸”“設施貸”“鄉旅貸”等,讓企業發展“有貸可依”。
4 文化鑄魂:從振興經濟到振奮精神
“媽媽,採茶真好玩!”暑假裏,賀州市黃姚樂耘莊園裏歡笑聲與茶香交織。
“這兩天剛有一撥大灣區的遊客過來,有得忙了。”賀州市樂耘休閒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飛語氣中透著愉快。
該公司依託黃姚古鎮的5A級景區資源,結合農耕文化和茶藝研學,打造出集農業種植、鄉村旅遊、研學教育于一體的特色休閒農文旅産業,頗受歡迎。
2024年以來,莊園接待參觀遊客7萬人次,拉動了當地餐飲業、住宿業和農産品消費,助農消費金額超40萬元。
“莊園有就業崗位,村民可就近務工;茶園有遊客,茶葉有銷路,對鄉村發展好處多。”賀州市昭平縣黃姚鎮北萊村村支書張德祿告訴記者。
鄉村振興,文化為魂。廣西民營企業將文化元素融入鄉村振興之中,通過挖掘和保護地方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打造文化品牌等方式,激發鄉村的內生動力。
清香的稻田、飽滿的玉米、姹紫嫣紅的花朵……走進百色市右江區江鳳村那西屯,精緻的村容村貌十分驚艷,微田園、微菜園、微果園點綴其間,讓人流連忘返。
這是百色市幸福印象文化傳媒公司打造的“印象那西”項目,將農耕、蔗園文化與“四合院”農房風貌融合,86棟改造後的民居兼具民族特色與現代審美,成為當地新晉網紅打卡點。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2024年,那西屯村集體經濟收入從不足5萬元突破至3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2.5萬元,産業結構成功從單一農業向“農文旅”多元業態轉型。(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岑 琴)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