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劉春強與農戶一起喂蠶。謝青夏/攝
昭平縣鵲鳴春茶業有機茶種植基地裏,茶農們正在進行除草。李淑貞/攝
自2022年啟動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千雁萬群”“頭雁”培育項目以來,廣西已涌現700名國家級“頭雁”和2100余名自治區級“頭雁”。其中,一支由退役軍人組成的“兵頭雁”尤為耀眼——他們將淬煉于軍旅的戰術智慧轉化為産業突圍的“作戰方案”,在鄉村全面振興戰場上發起衝鋒。
“八一”建軍節即將來臨之際,記者深入八桂田野,記錄這群“最可愛的人”如何以軍人的品格與智慧,帶領鄉親們奮勇前行。
1 茶豆間作拓新路
“這是廣西賀州市昭平縣山澗的陽光味道。”7月4日,在2025第十三屆中國(呼和浩特)茶産業博覽會上,退役軍人羅述長手持瓷盞輕旋,翠綠茶湯泛起漣漪,豆栗香氣引得北方茶客頻頻駐足。13年來,他將“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軍人精神,傾注于昭平縣昭平鎮馬聖村的茶園。
2012年,羅述長退役後回到家鄉創辦昭平縣鵲鳴春茶業有限公司,從學茶制茶到建立“零化學除草劑、物理防蟲”的生態茶園,像守護戰位般堅守品質。2018年,這份堅守贏得中國航空集團超千萬元採購訂單,讓有機茶香飄進萬米高空。如今,茶園累計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年支付勞務工資超280萬元,帶動37名脫貧戶增收致富,4個村集體實現年分紅。
“戰場變了,衝鋒的勁頭不能變。”2023年,羅述長作為“頭雁”項目學員走進華南農業大學,系統學習土壤生態改良等可持續發展理念後,在産業導師指導下在茶園試點大豆間套作模式。通過大豆固氮改良土壤,延長茶葉採摘期,每畝茶園多收大豆100—150公斤,增收300多元,同時減少肥料和人工成本約1000元。
羅述長還牽頭成立“戎彩退伍軍人就業創業協會”,吸引近百名退役軍人紮根鄉村。
2 石山裏的“蠶羊兼養”示範基地
“沙袋必須築牢!”6月隆林各族自治縣遭遇特大暴雨,淩晨3時,退役軍人劉春強帶領30名員工鏖戰12小時,將300多萬元自動化養蠶設備的損失控制在最小範圍。
2012年,劉春強退役後創業,逐漸成長為隆林企業家。2019年,面對隆林石漠化困局,他成立了隆林盛業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動接下桑蠶産業發展重任。
“百姓不信,我們就先幹出來。”為打消村民疑慮,他帶頭流轉土地種桑,聘請專家手把手教學,並選出有發展意願的村民楊德宗,劃100畝桑園給他管理,並派技術員全程跟進指導。當年,楊德宗就獲得了37萬元收入。通過選育良種、合理密植、引入自動化生産線等措施,兩年多時間,桑園面積從265畝擴至3580畝,建成119座現代化蠶房,帶動專業養殖戶23戶。2021年,猴場村蠶繭産量達44840公斤,銷售額達273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560元。
2022年,參加廣西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後,劉春強思路大開。在國家科技特派團等“頭雁”産業導師指導下,他利用年産的數萬噸廢棄桑枝開展蠶沙有機肥、桑枝食用菌栽培等綜合利用試驗,為基地增加經濟收益近20萬元,為養殖戶們節省成本近10萬元。同時,開展桑枝飼料加工,配套建設“蠶羊兼養”示範基地,打造了年出欄3800頭的隆林黑山羊保種繁育基地。
3 反季小龍蝦“攻佔”春節檔
“上海的客戶要500公斤,重慶的要300公斤,廣州的要400斤……”在廣西珠玥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內,董事長晏志新正與客戶確認明年春節訂單。
7月並非小龍蝦生産季,但團隊已開始為明年春節檔上市做準備——這正是退役軍人晏志新依託廣西獨特氣候優勢,打造的冬季鮮蝦錯峰上市的模式,價格是旺季的2倍以上。
自2008年投身水産養殖,晏志新積累了豐富經驗。2017年,他遍訪全國小龍蝦市場後,將創業基地落戶在上林縣三里鎮,創新採用“稻蝦生態共養模式”:小龍蝦捕食害蟲、清除雜草,糞便殘餌化作有機肥滋養水稻,形成“一田兩用、種養共贏”的生態循環。目前,公司在上林縣內已發展4000余畝,帶動貴港、百色、玉林等地發展7500畝,實現畝産150公斤小龍蝦與300公斤有機稻,總産值破億元。
2022年,他榮登全國退役軍人創業光榮榜;2023年,獲評南寧市勞動模範。
“科技是産業的翅膀。”晏志新借力“頭雁”培育、自治區水産科學研究院等平臺,先後參與省級重大專項及重點研發計劃,創新出適配廣西的“淺圍溝稻蝦生態養殖新模式”。該模式採用60釐米淺圍溝(佔比≤10%),改造成本低(約1000元/畝,降幅超50%),不破壞耕作層,有效解決廣西高差大稻田“保糧穩産”難題,高産田雙季稻不減産,中低産田單造畝産超400公斤。通過精準對接水稻曬田與小龍蝦繁育週期,並開發冬閒田養殖,最大化利用廣西氣候優勢。該模式已創造50個穩定就業崗位,通過股權量化帶動688戶脫貧戶增收,吸引10個脫貧村集體入股年收益3.6萬元,並吸納8名退役軍人加入創業團隊。
2025年,晏志新入選廣西農業和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支持專項,獲支持建設“頭雁”領航産才融合試驗站。
4 山林裏的“鷓鴣叔叔”
7月鷓鴣養殖淡季,“鷓鴣叔叔”謝珺卻步履不停,剛簽下成都連鎖餐飲訂單,又扎進廣州考察新市場。“淡季是開拓市場的黃金期。”這位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總在別人歇腳時加速衝刺。
從2008年底謝珺復員回鄉養豬種柑橘,到2018年協助創立賀州戎威公司,投資建有機肥廠解決茶園用肥難題,這位“兵頭雁”始終保持著軍人特有的闖勁。2021年投資鷓鴣養殖時曾因保溫技術不足折損過半雛鳥。關鍵時刻,當地政府及農業農村局牽線廣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專家駐場指導,助其攻克技術難題。
如今,養殖基地年出欄鷓鴣35萬羽,組建了以當地畜牧技術員和脫貧戶為骨幹力量的養殖團隊。
2024年“頭雁”項目培訓結束後,華南農業大學老師到養殖基地回訪,針對飼料配比與養殖密度提出詳實的參數建議。“以前喂料全憑感覺,現在精準到克!”謝珺帶領工人將專家建議轉化為操作手冊。同步組建了兩支電商團隊,通過電商渠道成功開拓廣州、深圳、上海等市場。秋冬銷售旺季期間,鷓鴣産品日銷量超2000羽,單日最高營收超10萬元。謝珺還常化身幽默主播講述養殖趣事,贏得了消費者“鷓鴣叔叔”的昵稱。
“兵頭雁”奮勇衝鋒的背後,是廣西強有力的政策賦能。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圍繞10+3+N特色農業産業體系,構建頭雁領航工程、金雁扶持計劃、頭雁優品計劃等全鏈條支持體系。尤其在金融領域精準發力,設立“桂惠貸”、金融惠企財政貼息等專屬通道,破解“頭雁”升級瓶頸。在政策護航下,“兵頭雁”秉承軍人本色,以攻堅克難的擔當,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廣闊天地領航産業。(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曹麗媛 通訊員 謝青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