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沙巴州拿篤啟文學校的交流課上,梁媛老師使用手機AI軟體讓學生變身“小宇航員”,大家爭相體驗。覃寧寧/攝
海外華文教育是傳播中華語言文化、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是面向海外華裔青少年進行民族語言、文化教育的民生工程。
近年來,南寧積極探索海外華文教學新路徑,為華文課堂煥新添彩。7月19日,在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自治區僑務辦公室以及南寧市僑務辦公室的指導與支持下,南寧市民主路小學13名骨幹教師再次啟航,帶著深化華文教育交流、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使命,到馬來西亞、老撾、泰國、越南開展為期21天的“華文傳承邕係東盟”華文教育交流推廣工作。
創新方式,破解痛點
在馬來西亞,來自南寧市民主路小學的老師們亮出了看家本領。
“同學們,我們的飛船正在太空遨遊,大家是不是飄起來了?”7月21日上午,馬來西亞沙巴州拿篤啟文學校三年級教室裏傳來陣陣歡笑聲,語文教師梁媛以《太空生活趣事多》為題,帶領學生展開一場奇妙的太空探索之旅。她巧妙運用AI智慧生成技術,設計“失重體驗”互動遊戲,讓學生模倣宇航員,在沉浸式體驗中輕鬆掌握“趣、宇、宙”等漢字精髓。這種情境化、遊戲化的教學創新,顯著提升了非母語環境下的華文教學效率。
“大家用手摸一摸,這是課本的面積,我們可以用課本測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在數學教師劉廣松的《認識面積》的課堂上,他拿起課本、作業本等物品,引導學生通過“用課本測量長方形面積”等動手活動,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可觸摸的生活體驗。
“我會變成一隻自由飛翔的鳥兒,從高空俯瞰大地。”“我會讓自己化身為一條魚,在海洋中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山打根中華中學,語文教師陳永泰在《變形記》課堂上借助AI工具讓學生於虛擬環境中體驗變形的過程,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分享自己的創意。
出訪期間,老師們還先後走進仙本那育華小學、拿篤區古納培新小學,與當地老師開展華文教育研討、與孩子們互動,指導孩子們背誦古詩、寫小故事。這種源於真實場景的教學方法,成為解決實際教學難題的“金鑰匙”。研討會上,拿篤啟文學校教師李美玲不禁發出感慨:“抽象知識直觀化的教學方法,有效跨越了語言障礙導致的概念理解鴻溝。這正好解決了我們華文教學的痛點!”
文化融合,深度沉浸
在老撾瑯勃拉邦省新華學校的課堂上,3位教師帶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華文課程。
陳菊老師的非遺剪紙課以“十二生肖”為媒,創新性地採用“老撾語講解步驟+同步教授漢字發音”的雙語模式開展教育。學生們在剪出鼠、牛、虎的過程中,動手能力與文化認知同步提升,實現了沉浸式語言學習。
“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手北來右手南。”在漢語課堂上,孩子們正通過手勢舞快樂地學習方向詞。張紫玲老師創新採用“音樂+手勢+遊戲”三維教學法,讓抽象的方位詞變得直觀可感,“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抽象的方向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深受孩子們喜愛,能有效激發他們學習漢語的熱情。”
在教“梅花”畫法時,融入“不畏嚴寒”的成語故事;示範“牡丹”構圖時,講解“花開富貴”的吉祥寓意——在中國畫課上,陸盈盈老師則為老撾五年級學生帶來融合了語言學習與文化體驗的創新教學。
以“沉浸式”文化體驗為核心,南寧市民主路小學骨幹教師團隊將華文學習與多學科結合的創新模式進行授課,奏響了“非遺+華文”深度融合的創新樂章。
AI搭橋,交流共鑒
自2022年起,南寧市民主路小學深耕海外華文教育。今年的交流活動,不僅延續了前期與東盟國家學校的交流與合作,也在教學方法、文化融合與長效合作機制上實現了升級。
截至7月29日,此次交流活動的教師團隊已走進6所東盟國家學校進行展示,聽課評課、開展交流研討,參與的東盟學校教師達260人、學生320人。鋻於2024年與泰國友好學校開展師生互動交流的成功經驗,南寧市民主路小學還派出骨幹教師和優秀學生代表,組成“師生聯合交流團”到泰國和越南,將開展以AI為主題的華文教育交流活動,教師團隊將嘗試運用AI智慧技術設計課堂互動遊戲,以真實場景的教學方法解決華文數學教學痛點,運用“AI+華文”的多學科沉浸式文化體驗模式。
“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我校華文教育‘走出去’戰略已邁入深耕細作、區域聯動的新階段。在馬來西亞,依託駐沙巴州國際工作室樞紐,構建多層次合作網絡;在老撾,實現從單校扶持向多校資源覆蓋的轉變。此外,學校還在越南、泰國開創性地融入了學生科技交流團,成為推動交流主體多元化、內涵科技化、成果長效化的關鍵一步。通過在海外華文教育推廣交流上進行拓點增容,我們實現了從初期‘點對點’支援向‘平臺搭建、資源整合、主體多元、區域協同共建’的深化合作跨越。”南寧市民主路小學校長劉李平介紹。(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黃玲娜 通訊員 梁卉卉 實習生 王 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