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中越媒體互訪寫下的“雙向答卷”
2025-08-15 12:33:09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劉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841903_grx_1755157378870_b

廣西日報社記者代表同越南媒體代表就AI賦能新聞采編生産展開深入探討。 (本版圖片均由廣西雲-南國早報記者蘇華/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841915_grx_1755157413603_b

越南記者(左一)與貴州廣電國際傳播中心記者穿上中國特色民族服飾拍照留念。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841917_grx_1755158195589_b

記者團探訪四川樂山蘇稽古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842468_grx_1755158225100_b

記者團參觀貴州工藝美術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842345_grx_1755156406585_b

記者團考察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風拂山海,情誼相連。從廣西北部灣港的集裝箱塔吊,到貴州青雲市集的非遺流光,再到四川三星堆的古蜀印記,跨越山海的中越媒體之約,循著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鋪展開攜手服務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的新畫卷。

  今年是中越建交75週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8月4日至11日,“同志加兄弟 攜手向未來”——中越媒體互訪活動在廣西、貴州、四川舉辦。活動旨在從地方層面認真落實中越兩黨兩國領導人達成的系列重要共識,深化廣西與越南各領域友好交流和務實合作,尤其是加強雙方媒體領域的共同發展,由廣西日報社(廣西國際傳播中心)聯合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四川國際傳播中心)、貴州廣播電視臺(貴州廣電國際傳播中心)與越南之聲廣播電臺共同主辦。

  來自越南9家主流媒體的14名記者與中國媒體同行,以“陸海聯通、産業協作、文明互鑒、媒體共創”為主題,探訪中國西部,探尋合作機遇,續寫友誼新篇。中越媒體以文圖、短視頻等形式發佈了90余篇報道,將此行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通過生動報道,向更多國際受眾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1 陸海聯動與産業協作:見證開放發展的澎湃動能

  作為中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廣西、四川的港口樞紐與通道建設成為此次採訪的重點,中越媒體記者在此見證了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強勁脈動。

  在欽州,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智慧作業場景令人驚嘆。無人集裝箱卡車在碼頭有序穿梭,塔吊精準完成裝卸作業,中控室的巨大螢幕實時顯示著海鐵聯運的流程數據。

  “這裡已實現‘下船即上車、下車即上船’的無縫銜接,2024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900萬標箱,目前至越南海防的航線每週常態化運行。”工作人員的介紹讓越南西貢解放日報編輯部主任阮戰勇頗為感慨:“第一次見到如此智慧、高效的港口,運作模式令人驚嘆。期待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能讓兩國合作更緊密。”

  記者們來到平陸運河馬道樞紐的建設現場,這是世界上在建規模最大的內河省水船閘。越南興安報與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範文倡望著繁忙的施工現場激動地説:“這是改變區域交通格局的工程,太讓人期待了!”

  四川成都國際鐵路港則展現了內陸地區聯通世界的開放姿態。作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核心樞紐,這裡已累計開行國際班列超3.4萬列,中越班列實現“天天班”開行,並與中歐班列形成聯合運輸網絡。

  在亞蓉歐國家(商品)館,30余個場館內,東盟特色商品琳琅滿目。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專員岳菲介紹:“依託班列通道優勢,越南的咖啡、水果等産品通過這裡進入中國西部市場,而四川的電子産品、機械設備也借此走向東盟。”阮戰勇對此感觸頗深:“新通道讓包括越南在內的東盟國家與中國緊密相連,期待這樣的平臺創造更多互利共贏的機會。”

  産業合作的深度在科技與農業領域同樣顯現。在南寧捷佳潤科技集團,“AI巡園”系統實時監測作物生長數據,智慧灌溉設備精準調控水肥。該企業副董事長黃文娟介紹,企業以“AI+數字農業”“智慧裝備”“精準營養”為核心,構建從種植到銷售的全鏈條智慧農業解決方案。

  越南國家電視臺時政部經濟處記者杜輝煌聆聽介紹後説:“人工智能工具能幫助農民精準決策種什麼、怎麼管、如何賣,這對農民太有幫助了。”

  在四川極米智慧光電産業園,“一塊螢幕秒變3D影院”的投影技術讓記者們驚嘆不已,當得知該企業在越南南定省設有工廠後,越南之聲廣播電臺VTC News電子報記者范春盛特意詢問投影産品在越銷售渠道,言語間滿是對越南與中國科技企業合作的期待。

  2 文明互鑒與文旅融合:引發跨越時空的文化共鳴

  從非遺技藝的創新傳承到歷史遺産的活化利用,中越媒體記者在廣西、貴州、四川的走訪中,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與傳承轉化,在文化差異中尋獲共鳴。

  貴州工藝美術館內,千余件銀飾、刺繡、蠟染作品展現了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從細膩的苗繡紋樣到精湛的蠟染技藝,創作者通過新材料應用與創新設計,讓古老技藝煥發出獨特的時尚活力。

  “在越南也有蠟染工藝,但與貴州的有所不同。”越南之聲廣播電臺對外部(VOV5)記者范秋水仔細對比展品後發現,“貴州以捆紮蠟染為特色,而越南多采用蜂蠟染,圖案常以鳳凰、蓮花為主,雖然技法有別,但都寄託著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工藝差異中的文化共性,成為記者們熱議的話題。

  在貴陽新印1950街區,由老印刷廠改造而成的商業空間裏,紅磚墻與玻璃幕墻相映,舊機械與時尚店舖相融。世界與越南報文化社會處主任范氏順讚賞道:“將舊廠房改造為年輕人喜愛的商業街,既實現了廢棄建築的再利用,體現環保理念,又能促進經濟發展,值得借鑒。”

  四川的歷史文化探訪同樣令人驚嘆。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內,青銅神樹在柔光中舒展枝丫,多媒體沙盤折幕重現古蜀王都的市井煙火。范春盛感嘆:“這些文物展現了中國古代工匠們驚人的創造力,講解結合故事與科技,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

  樂山大佛的宏偉氣勢帶來心靈衝擊。越南國家電視臺時政部創意展示處副處長陳玉俊望著大佛,即興打起太極拳:“這讓我想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哲理,與越南傳統文化有相通之處。”

  在蘇稽古鎮,蹺腳牛肉的醇香與糖畫、棕編等非遺技藝的靈動,構成鮮活的市井畫卷。范秋水第一次品嘗蹺腳牛肉,連連稱讚:“味道獨特,背後的故事更動人,這裡的文化很有吸引力。”

  廣西的文化探訪充滿地域特色。在南寧三街兩巷,雕花騎樓與現代商鋪交織,壯族麼乜香囊、壯錦等非遺文創産品吸引了越南通訊社編輯秘書和對外關係部記者武英明,在了解香囊寄託美好祝福的寓意後,他當即選購作為伴手禮:“這小物件很能傳遞情誼。”

  欽州坭興陶博物館內,復原的古龍窯場景與精美陶藝作品,讓越南之聲廣播電臺新聞時事頻率(VOV1)政治處副主任黃氏荷楠倍感親切:“越南也有特色陶瓷,日用品裏藏著相似的生活智慧,很容易讓人産生共鳴。”

  3 媒體共創與友誼傳承:搭建民心相通的堅實橋梁

  作為活動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合作成果的見證者與傳播者,從技術交流到歷史回顧,中越媒體人在互動中加深理解,為傳承、鞏固傳統友誼注入新動能。

  活動啟動當天,廣西日報社記者與越南媒體代表就AI賦能新聞采編生産展開深入探討。越南快訊世界部記者丁紅幸對中國媒體的智慧生産系統充滿好奇:“希望了解AI如何應用於新聞業,比如自動翻譯、智慧剪輯等技術。”

  廣西日報社記者現場演示了融媒體生産平臺AIGC相關功能,雙方還就跨語言傳播、國際輿情應對等議題交換看法。業務交流在後續行程中持續深化。在南A中心,記者們體驗了多語種機器翻譯系統,丁紅幸感慨:“從算力支持到産業孵化,中國對科技發展的投入令人印象深刻,期待越中在AI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歷史記憶的探尋讓友誼增添了厚重底色。在南寧育才學校舊址(越南中央學舍區),記錄20世紀50年代中國為越南培養人才的珍貴照片,讓範文倡深受感動:“這段歷史是越中友好的生動注腳,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將通過報道讓更多人了解這份跨越時空的情誼。”

  此次活動也是中越媒體合作的延續——今年4月,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五洲傳播中心、越南之聲廣播電臺聯合主辦,廣西日報社(廣西國際傳播中心)、廣西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對話新時代”中越青年媒體交流會在越南河內和中國南寧成功舉辦。“同志加兄弟 攜手向未來”——中越媒體互訪活動正是此次交流會的深化與延展。

  8天的行程中,中越記者攜手同行、並肩採訪,結下深厚友誼。陳玉俊在行程結束時説:“中國的發展令人驚嘆,這裡的歷史、文化和美食很有吸引力,下次我一定要帶上家人再來。”

  這場跨越山海的媒體之約,通過兩國記者的筆觸與鏡頭,多維度呈現了中越在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合作成果。生動、翔實的報道將成為連接兩國民心的紐帶,讓“同志加兄弟”的傳統情誼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為服務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注入媒體力量。(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藍于涵 何 妮 覃林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