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廣西測土配方施肥20年巡迴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南寧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廣西20年已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0.6億畝(次),覆蓋全區約1.5萬個行政村,全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超90%,帶動農民節本增收130.07億元。
2005年,農業部啟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廣西緊跟國家部署,不斷探索開拓,推陳出新。全區累計採集土壤、植株樣品73萬多個;累計收錄1.5萬幅土壤圖,開展各類田間試驗4萬多個,形成作物施肥縣級區域配方2941個。打出了“建議卡”入戶、“示範片”到村、“培訓班”進田、“配方肥”下地、“觸摸屏”進店等技術推廣措施組合拳,構建起“野外調查—採樣檢測—田間試驗—智慧配肥—示範推廣”的全鏈條技術路徑。其中,在全國首創“測産選肥 錢糧雙增”大型科技服務活動,獲全國農技中心點讚“六個全國之最”;推行“測土信息公示、施肥方案上墻”技術入戶新模式,曾得到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肯定;成功研發電腦觸摸屏施肥“點點通”和手機施肥“點點通”,打通技術入戶“最後一公里”,贏得了農戶的廣泛讚譽。
特別是“十四五”期間,自治區土肥站大力推廣“三新”(應用施肥新技術、肥料新産品、施用新機具)技術集成創新和綠肥種植、秸稈還田、有機肥施用、水肥一體化等關鍵技術模式,探索建立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全區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從“十三五”峰值263.83萬噸降至2023年247.57萬噸;化肥利用率提升至41.67%,2024年耕地品質等級較2020年提升0.17個等級,有力助推廣西2024年實現糧食面積、單産、總産“三增長”,單産創歷史新高。
此外,自治區土肥站還集成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建設、耕地地力評價、施肥模型構建等11項核心技術攻關,獲得多項技術專利、軟體著作權,多次多人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廣西科技進步獎等榮譽。
20年春華秋實。目前,測土配方施肥已成為廣西推廣面積最大、效益最好的單項農業技術,“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正推動農業生産從“重産量”向“提品質、保生態”轉變。賀州市八步區宗繼家庭農場農戶羅宗繼有感而言:“過去農民種田施肥靠經驗,現在有了測土配方施肥,土地缺什麼養分就補什麼養分,農作物相當於吃了‘營養套餐’,吃得好、不浪費。”羅城仫佬族農民用山歌這樣唱道:“傳統農業已落後,幾多汗水白白流;測土配方施肥好,又節支來又增收。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唐廣生、楊靈燁 通訊員樊思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