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花2塊錢,就能吃飽一頓飯,還能結伴聊天。”貴港市平南縣安懷鎮旺官村慈善老年助餐愛心食堂,83歲的唐漢英是這裡的常客;
“送孫女來社區托育園後,我有更多的時間去鍛鍊身體、看書。”南寧市青秀區銀杉社區居民盧女士,對社區嵌入式綜合服務中心感到滿意……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近年來,我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落實落細到暖心民政的實踐。一件件民生實事,一張張生活剪影,一個個開心笑臉,把民生願景轉化為各族群眾可感可及的幸福實景。
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
9月12日,走進柳州市柳北區雅儒街道為老服務中心,82歲的韋風麗正手持畫筆,專注臨摹國畫。
“中心的飯菜每天都不重樣,在這裡還能唱歌、畫畫,大家開開心心。”
每天上午9時,她準時來這裡,與老夥伴們閒話家常。中午就在長者飯堂就餐,家門口的便捷養老服務,讓轄區居民的晚年生活充滿歡聲笑語。
雅儒街道為老服務中心負責人李芳介紹,該中心配有長者飯堂、老年大學、日間照料中心,為轄區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居家養老服務,讓養老變享老。
養老服務是關係千家萬戶的重要民生問題。截至2024年底,廣西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981萬,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多元。
我區持續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擴大優化養老服務供給。
截至目前,全區養老服務床位總數25.37萬張,各類養老服務設施達到1.28萬個;建成138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100%;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9.6萬戶;建設老年食堂483家,全區18萬特困老年人納入政府供養範圍;建立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等制度,惠及40多萬老年人。
在統籌城鄉養老發展中,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特色路徑。
南寧市健全居家社區設施網絡,開展助浴、居家上門、長期護理等試點,加快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柳州市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桂林市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讓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階段,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
“唱山歌哩,這邊唱來那邊和……”在欽州市靈山縣沙坪鎮那瑯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們一邊拍手一邊唱歌。
該中心由閒置五保村改造而成,日間照料室、老年助餐愛心飯堂、活動室等設施一應俱全,成為全村574名老人的“快樂驛站”。
據了解,針對五保村閒置多的問題,我區按照“留用一批、改造一批、轉型一批、移交一批”的思路開展整治,目前已完成維修改造496個、轉型發展616個、優化移交4001個,統一配備電視、廚具、桌椅等基本生活設施。
“要讓老年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自治區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陳科吉介紹,為破解農村養老難題,近年來,全區累計投入10多億元發展農村養老服務。
牽手“童”行,微光如炬
“我想要一套課外書”“希望有一個新書包”……在廣西兒童福利綜合服務雲平臺上,一條條來自農村孩子的“微心願”,被各地兒童主任認真記錄、發佈。
廣西牽手“童”行關愛幫扶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公益行動中的“點亮微心願”貼心工程,今年已徵集到3000多個孩子的“微心願”。
各界愛心人士參與認領,為心懷夢想的孩子們點亮微光。
作為勞務輸出大省區,廣西農村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群體龐大。這些孩子在生活、教育、安全、心理等方面,需要更多的關愛和保護。
截至目前,全區已有5.1萬名黨員幹部化身“愛心家長”,與7.27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結對;組建起1700多名兒童督導員、1.6萬名兒童主任的工作力量,織密織牢兒童關愛保護網。
今年9月,廣西牽手“童”行——萬名“愛心家長”關愛幫扶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公益行動,獲評全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先進典型。
9月12日上午9時,陽光透過枝葉,斑駁地灑在院子中。欽州市兒童福利院熱鬧起來,孩子們有的在上特教課,有的在做康復訓練。
“媽媽,媽媽——”福利院護理部副主任李明英走過來時,幾個孩子老遠就親熱地和她打招呼。
“李媽媽,你去哪兒了?我好幾次到你辦公室,都沒看到你。”12歲的小雪説。小雪出生不久,就被送到福利院,是李明英照看長大的。經過精心護理,小雪羸弱的身體逐漸好轉,性格變得活潑起來。
李明英從事兒童護理工作22年,曾榮獲民政部最高榮譽獎“孺子牛獎”。“沒有什麼能比看到孩子們進步更讓我們欣慰了。”李明英錶示,她和同事的所有努力,都是期待福利院的孩子們健康成長。
據了解,目前我區兒童福利機構孤殘兒童全部實現設區市一級集中養育,全區15家集中養育兒童的福利機構不斷提高養、治、康、教服務水準,幫助孤殘兒童更好融入社會。
自治區民政廳兒童福利處副處長嚴曉軍介紹,“十四五”期間,全區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累計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16.22億元。
對於考入高等院校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廣西“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項目,共發放助學金超9000萬元,惠及1萬餘人次。全區3.3萬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79.32萬名低保、特困兒童,全部獲得分類醫療救助。
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
41歲的邱先生來自玉林市陸川縣,因車禍致殘罹患尿毒症,全家4口借住南寧市青秀區親戚家。
2020年,得益於“居住地申辦低保”政策,邱先生一家被納入低保保障範圍,如今每月可領取2020元低保金。2024年1月至2025年7月,共享受醫療救助3.6萬元。
“社區工作人員經常上門了解情況,幫我們落實各項救助政策,在異鄉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邱先生感激地説。
自治區民政廳社會救助局負責人表示,全區各級民政部門圍繞“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的總目標,持續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讓每一位困難群眾都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兜牢民生底線——
截至今年8月底,全區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總人數為347.84萬人,其中納入城鄉低保275.92萬人、特困供養27.67萬人,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完善救助體系——
我區著力構建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運用“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模式,加強低收入人員監測,確保救助精準及時。“十四五”以來,每年將約300萬困難群眾納入低保、特困供養等基本生活保障範圍,累計臨時救助142.2萬人次。
提升服務效能——
我區在全國率先推進居住地申辦社會救助改革,打破社會救助地區“隔閡”和戶籍“壁壘”,其中南寧市獲得全國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優秀案例。“十四五”以來,全區累計將符合條件的居住地申辦低保55.78萬人次納入低保範圍。
傳遞愛,收穫愛
“我是一個被遺棄的孩子。我沒有媽媽,但在我心裏,蒙老師就是我的媽媽!”9月5日,在廣西“慈善一日捐”活動上,廣西中醫藥大學學生樊春藝,講述與來賓市興賓區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蒙曉梅的故事時,不禁潸然淚下。
“是蒙老師改變了我的命運。”樊春藝來自來賓市忻城縣大石山區,初中時,蒙曉梅幫她聯繫愛心人士資助;中考後,推薦她上免費的希望高中。
奶奶去世後,樊春藝失去了唯一的親人。蒙曉梅抱著她説:“別怕,我一直在!”
傳遞愛,收穫愛。
“其實,我也是喝百家奶長大的領養兒。”蒙曉梅説,受鄉鄰善意感召,她從做代課老師時就投身慈善事業,用32年時光,為600多個像樊春藝一樣的孩子,撐起成長的天空。
近年來,廣西不斷健全覆蓋自治區、市、縣、鄉、村的五級慈善組織網絡,兩年來推動縣級慈善會增長208%;舉辦兩屆“八桂慈善獎”活動,讓愛心善舉蔚然成風。
百色市田林縣的婦女麥瓊方,46年用一根扁擔挑著捐贈物資走進偏遠村屯,資助125個孩子;廣西慈善聯合總會“桂善行·助醫項目”為困難群眾掃除病痛陰霾;揚翔集團單獨或聯合慈善組織傾情打造250家老年助餐愛心食堂……一個個善行義舉,匯聚成溫暖八桂的愛心暖流。
“十四五”期間,全區慈善組織每年接受捐贈總額6億元左右,其中2024年達7.3億元,同比增長約20%。
“解決了”“方便多了”“實事辦得實、辦得好”“幸福感更足了”……老百姓一句句樸實直白的話語,道出民生改善帶來的真切獲得感,繪就了各族群眾生活的幸福底色。
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區民政系統將不斷夯實民生基石,在積極主動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上聚焦聚力,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何明華 通訊員 安忠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