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數智聯東盟 青年創未來 ——2025中國—東盟青年領軍者圓桌對話會側記
2025-09-18 18:03:31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劉洋

數智聯東盟 青年創未來 ——2025中國—東盟青年領軍者圓桌對話會側記

2025中國—東盟青年領軍者圓桌對話會現場。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何學俏/攝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

  9月17日,主題為“數智聯東盟 青年創未來”的2025中國—東盟青年領軍者圓桌對話會在南寧舉行。

  當前,人工智能與傳統産業融合的創新實踐,正通過一場青年對話,轉變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的嶄新機遇。

  聚焦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區域發展,在圓桌對話會上,與會青年各抒己見,從不同視角探討了數字創新對區域協同與進步所帶來的深遠影響,現場交流氣氛熱烈,觀點碰撞富有建設性。

  “我們鼓勵學員們利用AI賦能自己的本職工作,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新模式,爭取明年的聯合課題調研報告能夠加入更多的 AI底色,更加出彩。”在專家引領環節的發言中,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副秘書長梁藝光認為,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推動各行業轉型的重要力量,鼓勵青年學員主動學好AI、用好AI,從而提高工作效率與創新能力,展現出更鮮明的智慧科技底色。

  青年一代是推進區域協同和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如何讓他們更好地發揮作用?世界貿易組織原副總幹事易小準表示,中國與東盟國家正在持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青年更應加強國際視野培養,積極參與跨境合作,利用創新技術推動深化自貿區合作並推動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多邊貿易治理,促進區域合作與全球可持續發展。

  科大訊飛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聰圍繞多元大模型如何助力中國—東盟合作發展展開闡述,重點介紹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最新進展,以及在國産化算力支持下,國內多語言大模型研發成果。此外,他還分享了這些技術在教育、醫療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中的實際案例,併發布了面向東盟國家語言的通用語義大模型,將有助於打破語言壁壘,促進中國與東盟在人文、商貿等領域的深度交流與合作。

  從理念共識到實踐行動,正是本次對話會承前啟後的關鍵所在。這些前沿的觀點與倡議,也恰恰呼應了中國—東盟青年領軍者成長計劃自2024年啟動以來所倡導的務實合作與深度交流。

  2024年9月,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首次啟動中國—東盟青年領軍者成長計劃。該計劃旨在搭建雙方青年交流合作的機制性平臺,促進青年一代的相知、相親、相融。首批30名青年領軍者來自中國和東盟各國商務主管部門、青年社團、知名企業和專業領域。

  本次圓桌對話會上,他們共同發佈了題為《發揮青年力量助力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基於區域産業協同與青年實踐》的第一期中國—東盟青年領軍者成長計劃調研報告。該報告不僅是中國與東盟國家青年夥伴用腳步丈量、用智慧凝練的成果,更是他們從“參與者”向“貢獻者”的角色升級的重要標誌。一年來,這些青年領軍者參與研學培訓、項目考察和經驗分享活動,走訪廣西的人工智能企業、鄉村振興項目,赴東盟國家開展考察交流,系統梳理了中國—東盟青年在經貿、産業、供應鏈互通、新興領域、法律服務、文化等方面的創新案例,提出了青年參與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和富有建設性的建議。

  在領軍交流環節,青年領軍者代表們分享了各自的實踐與思考。

  “參與到中國—東盟青年領軍者成長計劃,對我來説,是一次意義非凡的經歷,重塑了我對區域合作的看法。在廣西參觀交流,讓我看到了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廣闊前景。我已經把所見、所聞、所感、所得帶回國,與更多夥伴分享。”作為首期學員的緬甸青年領軍者溫密屯感慨,這次經歷讓他意識到青年在區域合作中的責任與使命,他希望通過連接青年力量,推動數字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活動將政府、企業、創新者和青年聚集在一起,讓大家分享經驗,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東盟合作的巨大潛力。作為跨越行業和文化的青年領軍者,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新加坡青年領軍者翁鼎朕認為,亞洲青年應以數字智慧為工具,在包容、協作與創新的基礎上主動塑造區域未來。

  “人工智能、無人機等新技術已經成為我們這代青年交流的新語言與橋梁。”來自中國的青年領軍者石哲元提出,以低空經濟和無人機技術為載體,推動文明互鑒與國家形象傳播,實現“科技讓文明跨越邊界”的願景。

  通過此次圓桌對話會,東盟國家青年不僅深入了解到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也增強了與中國的情感聯結。正如會場上一位青年代表所言:“我們不是一樣的語言,卻有一樣的渴望。”這是關於合作發展、共贏共榮的故事,而故事的新篇章,正由中國和東盟青年親手書寫。(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許莎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