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第22屆東博會公眾開放日入場觀眾如潮
2025-09-22 12:17:54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劉洋

  原標題:第22屆東博會公眾開放日入場觀眾如潮  科技感拉滿,中國智造繪盛景

第22屆東博會公眾開放日入場觀眾如潮_fororder_8921503_gxts1_1758466402345_b

9月21日,在第22屆東博會公眾開放日上,觀眾興致勃勃地觀看機器人格鬥表演。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梁凱昌/攝

  “媽媽,快去看機器人打拳!”南寧國際會展中心B1展廳裏,一個小男孩興奮地拽著母親往人工智能體驗區跑;不遠處的展位上,幾個年輕人正戴著AI眼鏡手舞足蹈:“能看到飄浮的文字,還能把越南語翻譯成中文!”9月21日,第22屆東博會公眾開放日的最後一天,觀眾們沉醉在這場科技嘉年華中,不願錯過每一個精彩瞬間。

  本屆東博會首設1萬平方米人工智能專館,超100家國內頭部企業、獨角獸企業、初創團隊參加,不少AI前沿技術和一批新科技、硬核産品爭相亮相,讓觀眾直呼長了見識。“聽説本屆東博會新設了AI專館,高新技術展品也大幅增加,我要規劃好逛展路線,抓緊時間多多參觀學習。”南寧市民陳先生跟著“AI東博”智慧體導航,步履匆匆。

  人工智能專館作為東博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單體主題館,憑藉科技感足、趣味性高成為新晉的“流量擔當”。在杭州宇樹科技展位前,觀眾圍得裏三層外三層。“大家都想看機器人表演拳擊、跳舞,要擠進前排很費勁。”市民韋先生只好讓孩子坐在他的肩膀上探頭往裏看;中國電信展位的AI戲曲變臉體驗區前,鐘奶奶往機器前一站,一會兒就拿到了身著花旦戲服的紀念照,她笑著和老伴打趣:“你看,我穿戲服是不是也挺美的?這技術真有意思。”

  不僅有炫酷表演,AI技術還融入生活場景。從事自媒體行業的林女士被中醫AI問診吸引,體驗後連連讚嘆:“AI問診像老中醫一樣專業,真沒想到逛展還能看診。”消防救援展區內,智慧水下機器人、消防偵察機器狗、智慧感知消防救援服等新裝備一字排開,讓觀眾直呼“太酷了”。

  “這個‘大瓦特’AI大模型,它是電力行業的智慧大腦,還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先進技術展區裏,市民王先生帶著孩子站在南方電網展臺前,給孩子做科普,“看,有了它,家裏用電、工廠生産的供需都能精準匹配,以後就不用擔心停電了。”

  轉過展臺,中科衛星科技集團帶來的衛星更讓人目不轉睛。“太神奇了!網上看圖片和現場看模型完全不一樣,我忍不住拍了好多視頻。”初二學生李傑是第一次跟隨父母逛東博會,展會上的衛星模型、智慧機器人讓他對科技有了更直觀的認知。“一開始我還不懂‘合成孔徑雷達(SAR)’是啥,聽了專業的解釋才明白,這衛星特別‘能幹’,不管晴天陰天,哪怕下雨下雪,都能清晰‘看見’地面情況。”市民藍先生特意帶孩子來參觀:“展品看得見、摸得著,孩子在這能真切地感受國家的科技實力。同時讓孩子明白,原來這些高新科技離我們的生活這麼近,與書本上知識相比更直觀。”

  “今年開放日觀眾數量明顯增多,帶孩子來的家庭比往年多了不少。”王麗珍是中國移動廣西公司展臺的工作人員,展區裏有一塊數字大屏以星雲圖實時展示場館人流趨勢,她會隨著展位參觀的人數多少即時調整展陳模式,讓機器人、機器狗在展廳裏和大家互動。她正在上中學的女兒對人工智能非常感興趣,趁著公眾開放日,也來到展館裏參觀。“以前我總帶著孩子往北上廣參觀學習,現在家門口就有這麼多業內優秀的高新技術參展,實在是不能錯過。”王麗珍説。

  “逛完人工智能專館、新質生産力專館還有先進技術展區,我體驗了很多智慧穿戴設備,那些第一次公開亮相的展品,讓我感觸很深。”市民李先生感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如今能成為融入生活、惠及民生的實用力量,讓他打心底裏感到高興。

  場館裏仿佛按下了時光加速鍵,轉眼就到了閉館的時間,不少觀眾仍流連在展位前,臉上滿是不捨。“公眾開放日給老百姓提供了接觸前沿科技的絕佳平臺。”不少觀眾表示,東博會上的科技成果讓大家清晰看到“中國智造”的實力,也期待未來有更多先進技術走進尋常生活。

  來自江西的周女士從事電纜生産行業,第一次以展商身份參加東博會,此刻正和工作人員一起整理展品,臉上滿是笑意:“這不僅是一場展會,更讓我們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雖然馬上要撤展了,但我們和合作夥伴的交流不會停,這份因東博會結下的情誼,更不會散場!”(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柳思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