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桂林酸雨治理取得里程碑式進展 前三季度酸雨頻率創近十年最低
2025-11-03 22:41:23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劉洋

  10月28日,記者從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治區桂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獲悉,桂林市酸雨治理取得里程碑式進展,2025年前三季度酸雨頻率創近十年最低,污染治理迎來歷史拐點。

  生態環境部門2025年1—9月的監測數據顯示,桂林市城區酸雨頻率降至22.6%,較去年同期下降36個百分點,創下自2016年以來的最低紀錄。降水pH(酸鹼度)均值穩步上升至5.82,同比改善0.62個單位。這一變化標誌著桂林市酸雨污染態勢已從局部改善轉向全域好轉,反映出近年來綜合治理措施正在發揮顯著成效。特別值得關注的是,8月份降水pH均值達到5.93,創下單月曆史最佳水準,展現出污染防治工作的持續向好態勢。

  “空氣污染物吸濕轉化為降水中的酸性物質,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因素,環境空氣品質的優劣直接影響酸雨污染態勢。”自治區桂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專家介紹,經過十年系統治理(2016—2025年),桂林市環境空氣品質得到全面改善。與2016年相比,2025年主要污染物濃度大幅下降,其中二氧化硫降幅43.8%,細顆粒物降幅39.5%,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改善31.4%;與此同時,酸雨治理取得突破性進展,降水pH值從4.99提升至5.82,酸雨頻率從73.3%降至22.6%。這一系列數據充分證明,桂林市大氣污染防治採取“源頭防治、過程管控、末端治理、區域聯動”的綜合防治體系,實現了酸雨防治與空氣品質改善的協同推進,為南方酸雨區城市污染治理提供了成功範例。

  據了解,近年來,桂林市針對酸雨監測站點周邊污染源實施“一站一策”治理方案,通過科學精準研判、強化科技支撐、加大企業幫扶,不斷強化污染防治和監管能力;重點管控涉氣企業污染物處理設施運行和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城市揚塵污染綜合整治、餐飲油煙的治理、露天焚燒、露天燒烤和過境柴油貨車尾氣排放;通過運用無人機、可攜式火焰氫離子檢測儀、顆粒物雷達等技術設備用來溯源和查找污染源頭,完善監測能力,極大提升了污染治理的精細化和技術化管理水準。

  未來,桂林市將繼續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建設世界級旅遊城市為目標,持續推進能源結構優化、産業結構調整和運輸結構升級;重點深化工業污染治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強化科技支撐能力,努力實現酸雨防治與空氣品質改善“雙提升”,讓“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輝。(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余鋒 通訊員韋夏妮、周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