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貴州六盤水從“黑轉綠”再到“綠轉金”

2018-12-25 15:16:5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曾經,入地找活路;如今,上山謀發展,個人命運與城市發展緊緊相連。”62歲的劉光喜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 他種植的20多畝獼猴桃今年收入10多萬元。

  “雖然賺錢沒有以前開煤礦來得快,但基本沒有風險,收益穩定。”劉光喜是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人,以前是一個“煤老闆”。前幾年,劉光喜響應政府號召把煤礦關閉了,轉而發展山地農業。“現在吃得規律,睡得安穩,活得踏實。” 劉光喜坦言。

  地處烏蒙山區的貴州六盤水,1978年12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建市,是國家“三線”建設時期發展起來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業城市。煤炭探明儲量221億余噸的六盤水是長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素有“江南煤都”之稱。煤炭、鋼鐵、建材三大産業,很長時間裏構成了六盤水市工業經濟的主體,奠定了六盤水的經濟基礎。

改革開放40年:貴州六盤水從“黑轉綠”再到“綠轉金”

北盤江大橋(供圖 六盤水市委宣傳部)

  六盤水在40年的礦産開發中,向國家輸送了大量的原煤和電力,取得了驕人業績。然而,這驕人業績的背後,帶來的卻是嚴重的環境污染。20世紀90年代,大多數企業設備老化,生産方式粗放,産品結構單一,環保投入不足,“三廢”排放長期不能達標,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

  “那個時候,只要一下雨,頭髮就變得臟兮兮的,那都是下酸雨造成的。加上漫天的白煙,刺鼻的氣味,嚴重威脅著身體健康。除了空氣污染,一些煤礦、焦化廠、重化工企業廢水直接排放到水裏,水質變得又黑又臭。”在六盤水工礦區工作生活多年的陳明賢回憶道,“風吹沙塵跑、百里鳥飛絕”是當時六盤水的真實寫照。

  面對巨大的生態環保壓力,六盤水市從20世紀末開始植綠造綠。期間,六盤水市政府出臺系列政策為林業發展保駕護航。近年來,六盤水市又將保護生態環境的履職情況作為幹部考察的重要內容,對履職不力的領導幹部嚴厲問責。要生態,就必須首先擺脫“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發展模式,走出“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為此,六盤水提出“絕不要污染的GDP”。

  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六盤水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持轉型升級發展、堅定淘汰落後産能、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厚植綠色發展根基,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原動力,全市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

  “以前是伐木越多貢獻越大,如今是種樹越多貢獻越大。” 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月亮河鄉的花德河國有林場場長王熙介紹。林場始建於1958年,近半個世紀主要是為煤礦巷道建設提供坑木,用山上的木材換地下的煤炭。近十年,六盤水市加快推進煤炭去産能及煤礦機械化、智慧化改造,降低了對坑木的消耗,造林護林成了林場的主要職能,林場面積也從當初的1.4萬畝擴到了5萬餘畝。

  花德河國有林場深處有一片100多畝的松林,林間的木架上整齊擺放著10多萬支菌棒,貴州鴻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雇用的當地農民正在採摘菌菇。“天然林場是一個溫濕適宜的生産基地,種出的菌子品質好,市場供不應求。”企業工作人員介紹。

改革開放40年:貴州六盤水從“黑轉綠”再到“綠轉金”

六盤水冬季旅遊(供圖 六盤水市委宣傳部)

  六盤水建市之初,森林覆蓋率只有9.86%,鳥類僅剩60余種。2018年底,六盤水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59%,已知植物2160種,動物1063種,鳥類恢復到343種。從植綠造綠到兌現“綠色紅利”,與改革開放同齡的六盤水市40年來不斷探索,走出了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新路。

  生態變好了,農民也增收了。近年來,六盤水市堅持以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為紐帶,採取“公司+農戶+村集體”等形式,將林地、林木資源以及新一輪退耕土地參與森林旅遊、林下種養、精品水果種植等産業發展。截至目前,六盤水市參與“三變”改革的林地面積達140萬畝以上,參與農戶70余萬人,助推戶均增收近1500元。近年來,六盤水市還積極探索林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引導林農以林地流轉、租賃、合作、入股等方式參與産業建設。

  改革開放40年來,六盤水市的農業産業從少到多、從弱到強,實現了糧食産量穩步增長。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轉變,農業産業從單一駛向多元化發展快車道,農旅一體化發展格局正在形成,農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準顯著提高。

  2012年,國發2號文件將文化旅遊發展創新區列為貴州省5個戰略定位之一。隨後貴州省委、省政府組織編制《貴州省生態文化旅遊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將六盤水打造成中國避暑休閒城市、國家山地戶外體育旅遊休閒基地、山地康體養生度假勝地。

  圍繞休閒、運動、康養、度假等主題,六盤水打造了牂牁江、妥樂銀杏、娘娘山、野玉海、梅花山等10余個納入省“1+5個100工程”名錄的重點景區。一批機場、高鐵、高速公路在六盤水建成投運,旅遊通達性顯著提高。六枝、盤州旅遊集散中心和一大批品牌酒店、星級鄉村旅遊客棧等陸續投入使用,旅遊接待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六盤水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並上線運營“玩轉六盤水”智慧旅遊APP,切實讓遊客行之順心、遊之舒心、娛之開心。

  截至2018年8月,六盤水市已錄入旅遊精準扶貧雲系統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58萬人,帶動4.7萬貧困人口受益,其中A級景區帶動14858人增收,鄉村旅遊帶動26841人增收,越來越多的群眾正在從旅遊發展中獲得“紅利”。如今,涼都春有玉舍國家森林公園的浩瀚“林海”,夏有七彩花田、野雞坪、大河堡的百花齊放,秋有世界古銀杏之鄉的滿目金黃,冬有銀裝素裹的雪國風光。

  中共六盤水市委書記王忠認為,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同時,把生態要素變成生産要素、把生態優勢變成發展勝勢。

  如今,走進六盤水,山綠了,水清了,天藍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六盤水市委、市政府謀劃著通過科技創新、區域協同、産業轉型,實現由“綠”轉“金”的高品質發展,讓資源“動”起來、産業“騰”起來,讓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走得踏實、穩健。(文 黃傲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