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推動生態價值機制創新 拓寬生態價值變現渠道 貴州省首張林業碳票誕生記
2022-04-18 09:37:43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石麗敏

  四月初,畢節市黔西金碧鎮萬家寨社區沙嘎坡國儲林示範點,群山層巒疊翠,風吹綠浪翻涌。

  茂林間,社區黨支部書記文坤正帶領護林員巡山。“近期是火災高發季節,麻痹大意不得,一定要守好我們的‘綠色銀行’。”

  文坤口中的“綠色銀行”,正是貴州首張林業碳票在沙嘎坡涵蓋的800多畝樹林。“有了林業碳票,我們就能從‘綠色銀行’取出鈔票!”

  2月15日,編號為“0000001”的貴州首張林業碳票在黔西市發行,由該市畢綠生態綠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黔西畢綠公司)獲得。據測算,此張林業碳票覆蓋3.3萬餘畝樹林,碳減排量13.573萬噸,預計可實現碳交易價值305萬元左右。

  林業碳票讓這片樹林的固碳釋氧功能具有了作為資産進行交易的“身份證”,把“空氣”變成可交易、可收儲、可貸款的“真金白銀”。

  貴州首張林業碳票是如何誕生的?日前,記者走進畢節,探尋這一改革創新背後的故事。

  呼喚:生態産品變現難

  曾經的畢節,石漠化嚴重,生態極其脆弱。群眾為了生存,把刀斧舉向本就脆弱的林子,毀林開荒,生態遭到毀滅性破壞。

  1988年,全國唯一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為主題的畢節試驗區成立。畢節,拉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幕。

  三十餘年篳路藍縷。畢節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纍纍碩果,森林覆蓋率從14.9%提升到60%。

  如今,走進烏蒙高原,只見青山如黛,茂林疊翠。

  “在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新的問題接踵而至。”畢節市林業局副局長糜小林説,由於生態産品價值實現“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守著“綠色銀行”無法變現,導致群眾和林業經營主體提升森林經營水準的積極性不高,影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

  黔西畢綠公司總經理彭驍也深有同感:“公司實施國儲林項目(一期)14.5萬畝,每畝流轉費3000元,8年建設週期裏,人工林栽培、低質低效林改培、中幼林撫育……需要大量資金卻幾乎沒有收益,壓力很大。”

  2021年6月,貴州省林業局啟動全省林業碳匯工作。省營林總站站長宗煒介紹,省林科院(林業碳匯研究中心)開展的林業碳匯計量監測結果表明,2019年我省森林生態系統固碳量為3023.79萬噸/年,相當於吸收了2019年貴州省能源終端消費總量碳排放量的39.62%。

  數據振奮人心!

  久困于生態産品價值實現難的畢節市林業局看到了破題的可能。

  今年初,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賦予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戰略定位。

  新發展理念引領,先行意味著破題,改革創新是那把破題的鑰匙。

  “福建省三明市的林業碳票探索,給了我們啟示。”畢節市現有2282萬畝林地,林業碳匯可拿到碳匯市場交易,直接變現;可質押,獲取銀行授信貸款,就可以拓寬森林生態價值實現渠道。

  “隨著我國朝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邁進,林業碳匯的前景十分廣闊。”糜小林認為,此舉還對助推畢節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和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範區,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有重要推動作用。

  尋路:他山之石與自我革新

  “畢節肩負著推動綠色發展示範重任,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加強體制機制創新。”2021年12月,省委常委、畢節市委書記吳強在聽取畢節市林業局工作情況彙報後要求,圍繞碳匯試點積極爭取支持,推動碳匯項目開發、碳票制發及流轉等有關林業碳匯創新,推動産品生態價值實現機制創新,讓“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互融共贏。

  同月,畢節市決定啟動林業碳票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綜合協調專班、核算監測專班、碳票審核專班、金融支持專班、權證辦理專班共五個工作專班。”

  激發改革創新活力、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這是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動力之源,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的重要原因。

  “改革,就是摸著石頭過河。福建省三明市2021年在全國率先探索發行林業碳票,為我們提供了借鑒。”為此,畢節市林業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及市委改革辦等6部門組成聯合考察組赴三明市,對林業碳票制發流程、開發對象、計量方法、適用市場等進行深入考察學習。

  如何發揮各界聰明才智,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啃下硬骨頭,盤活資源、提高效能?

  糜小林説,“回來之後,我們結合實際深入謀劃,進一步理清工作流程,梳理詳細工作清單和時間表,建立了專家庫和第三方名單庫,推進林業碳票工作。”在省林業局的幫助下,制定了《畢節市林業碳票碳減排量計量方法(試行)》,為全市林業碳票項目開發利用、監測計量與評估提供了依據。

  “我們充分考慮貴州、畢節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灌木林在森林面積中佔了很大比重。加上貴州大力發展刺梨、茶葉等産業,這些經濟林木都是灌木,於是創新提出把灌木林納入林業碳票碳減排量計量範圍。”

  今年2月,在省林業局的指導下,《畢節市林業碳票管理辦法(試行)》率先在全省印發,為該市林業碳票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撐,為貴州省首張林業碳票的發行奠定了基礎。

  破題:讓碳票變鈔票

  2月15日,經過充分準備後,全省首張林業碳票在黔西市發行。“我們用了不到三個月成功探索發行了全省首張林業碳票。”糜小林介紹,這張林業碳票是對全省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有益探索,拓寬了森林生態價值的實現渠道。

  畢節市林業局造林綠化中心工程師陸芝説,這張林業碳票計量方法採用森林年凈固碳量方法計算森林碳匯,可激發林業經營主體造林育林的積極性,謀求擴大森林面積、提升森林品質、增加群眾收入等多贏的格局。

  “33056畝林木,碳減排量13.573萬噸,預計可實現碳交易價值305萬元左右。”看著翻滾的綠浪,彭驍欣喜地説。這意味著,林場除了正常的生産經營活動,增加了一筆額外的收入。

  更讓彭驍驚喜的是,這張林業碳票很快成功變現!3月25日,貴州銀行畢節分行通過“林業碳票質押+保證”的“混合型”方式,為黔西畢綠公司下游勞務承包方畢節市農投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授信500萬元貸款額度,首次放款200萬元到賬。彭驍説,這進一步緩解了公司發展面臨的資金壓力,堅定了公司發展的信心。

  “本次交易的碳匯,是2016年至2020年監測期內的固碳量,下一個監測期産生的固碳量,可以再次流轉。”彭驍説,“只要林子管好了,林木所有權人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收入。”

  “在成功發行首張林業碳票的基礎上,我們正著手推動第二張林業碳票在赫章縣海雀村發行。”糜小林介紹,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預計四月下旬便可發行。

  “在推進林業碳票工作中,最大的困難是碳票變現難。”這是有關人士的共識。目前,林業碳票的探索還局限在很小的範圍內,流通範圍狹小,加之碳交易市場還不成熟,因此林業碳票交易難度較大。為積極破解林業碳票變現難,畢節市探索出臺了《畢節市銀行保險機構支持林業碳票改革工作方案》,從制度設計方面推動林業碳票健康發展。

  改革已過千山萬水,未來仍需跋山涉水。

  目前,畢節市正加強與貴州省農村産權交易中心、貴陽環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綠色交易所等交易平臺的溝通對接,推動林業碳票交易變現。下一步,該局將逐步推開林業碳票發行工作,激發林權所有人、各類市場主體申請制發、購買林業碳票的積極性;爭取建立林業碳票保險試點,探索把林業碳票和群眾的綠色生活方式結合起來,不斷讓碳票變鈔票,讓青山變金山。(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燕 謝朝政 尚宇傑 馮相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