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解碼貴州·讀懂中國】貴州苗繡:一針一線躍動鄉村振興“她力量”
2022-04-19 15:49:4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淼責編:趙銀平

  國際在線貴州報道(記者 楊雲):“五一”假期臨近,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的苗繡繡娘們開始忙碌起來,為把自家最好的苗繡繡品賣個好價錢,不少繡娘不斷完善繡品的細節和創意。

  苗族刺繡是苗族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苗族刺繡是苗族婦女們世世代代不斷創作積累的審美藝術作品,她們遵循苗族經典《苗族古歌》的生命美學觀念,將自然和人作為審美對象,在刺繡中發揮神話思維的藝術想像力,用誇張、變形、抽象等手法創作出無數神奇多彩的刺繡紋樣。

(原創)貴州苗繡:一針一線躍動鄉村振興“她力量”_fororder_楊雲1

苗繡技藝展示  攝影  楊雲

  農閒時,苗族婦女三五成群,聚作一堆,各自鋪開針線,勾勒心中的美好,一面閒拉家常,一面暗自比較,相互學習繡品。刺繡時,時光便在一針一線的翻飛中靜靜流淌。

  在苗族地區,苗族姑娘從小便開始跟隨自己的母輩們學習刺繡技能,到十五、十六歲左右,姑娘們便開始親手繡制嫁粧,完成需幾年時間。刺繡的過程既是技藝不斷提高的過程,更是不斷學習、了解、掌握民族文化的過程。每一幅刺繡圖案都闡釋和包含了特定的文化內涵,對於傳承民族文化、保存民族技藝意義重大。

  苗族老人楊發珍,年過七旬也沒有停下母親傳承給自己的苗繡技藝,“對於願意學習苗繡的小輩們,我很願意教一教她們,苗繡是我們苗族女子的本能技藝,也是我們的‘根’與生活力量,我希望祖先創造的苗繡技藝能夠一代代傳承下去,越來越好。”

  “我們的歌,我們的刺繡,我們的銀飾,傳承我們民族的文化和歷史,這是我們的藝術,也是我們的生活。”黔東南州凱里市季刀苗寨苗繡繡娘陳琴認為。

  苗族刺繡圖案包含諸多神秘古老的紋樣,記載了苗族的歷史、宗教信仰、道德倫理、社會變遷,也體現了苗族人民的世界觀、價值觀、審美意識,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苗族服飾被世人公認為“穿在身上的史書”,緬懷祖先是世代苗族婦女刺繡不可缺少的主題。

(原創)貴州苗繡:一針一線躍動鄉村振興“她力量”_fororder_楊雲2

身著苗繡盛裝的苗族婦女  攝影  楊雲

  2018年開始,貴州省黔東南州施秉縣把苗族刺繡産業作為吸納帶動就業的一項重要舉措,針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婦女、留守婦女等人群開展苗族刺繡技能培訓,鼓勵非遺加工企業打通銷售渠道,把“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幫助廣大繡娘在農閒時節實現家門口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2019年以來,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積極培育傳統非遺文化産業,成立非遺手工刺繡作坊,採用“村支部+合作社+農戶”形式,承接旅遊商品訂單,刺繡、蠟染等“指尖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

  同時,黔西市還加大對民族刺繡産業的扶持力度,在該市紅林、定新、鍾山等15個鄉鎮投資創建苗家刺繡作坊23個,用以傳承民族文化刺繡、蠟染等技藝;同時還在苗家刺繡作坊引進電腦繡花設備提高工效、降低成本,使刺繡老工藝煥發新生機。

  家住化屋村岔河組的苗族婦女王進敏介紹,她在車間做刺繡,每天有100元的收入,除了農忙時節,一個月她能幹20多天,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既能提高自己的刺繡手藝,又能在家門口掙錢。

  “傳統的也是時尚的。”化屋村創業者楊文麗堅信這句話,並認為,“苗族先輩一針一線繡出來的物品,何其精彩!一定要積極參與,發揚光大苗繡,這既能繼承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文化,也能為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2021年10月20日,《關於加快推動貴州苗繡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行動方案》應運而生,明確將重點實施苗繡保護傳承、市場主體提升、産業園區建設、品牌培育、科技創新、市場推廣“六大工程”,通過3年左右時間的努力,把苗繡産業打造成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優勢産業,初步實現産業化、時尚化、國際化、品牌化目標。

  苗繡已成為多彩貴州的一張名片,指尖技藝成為“指尖經濟”。多彩貴州文産集團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黃遠平表示,“創新傳承方式,推廣非遺技藝,幫助苗族繡娘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提高繡娘收入,是我們一直以來努力和奮鬥的方向和目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