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2020年創新辦會模式 打造永不落幕的數博會
2022-05-16 09:12:29來源:貴陽日報編輯:羅淼責編:蔣碩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數博會組委會並未停歇,而是果斷調整,創新辦會模式,在全國率先開展了以國際性展會平臺聯合媒體共同發起的全球傳播行動——“永不落幕的數博會——2020全球傳播行動”。

  2020數博會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于5月26日啟動,9月30日收官,歷時4個月,成為歷時最長的一屆。通過推出一系列豐富活動,本屆數博會依舊吸引了來自全球的目光。

  2020數博會由數博會組委會主辦,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日報數字傳播、人民網、新華網、環球網、數據觀、貴陽網、圈貴陽等16家媒體共同發起,分為“我們的數博會、數博思想庫、數博不落幕、數谷在線”四個板塊,以“一會議”“一發佈”和系列推介活動的形式,共舉辦78場活動,吸引線上線下專業觀眾81.33萬人次。

  16家發起媒體利用新聞傳播新技術、新手段,生産了大量有看點、有亮點的産品,包括H5、製圖、MG動畫、短視頻、表情包等在內的新媒體産品超過700條(次),新媒體産品累計實現閱讀量(點擊量)逾1.3億次,6部《數小博MG系列動畫》點擊量超過5100萬次;“數小博”表情包(第二季)24款全新表情上線後受到網友廣泛喜愛。

  關注産業,強化數博會作為數字技術、數字産品和數字解決方案、成果轉化平臺的作用,幫助企業和科研機構將更多新産品、新成果轉化為有效的生産力,是2020數博會的最大亮點——

  簽約一批重大産業項目。貴州省政府和華為公司簽署共建“鯤鵬”産業生態戰略合作協議;南明區和騰訊、優特雲圍繞數字産業發展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貴陽市和中智集團用雲簽約的方式簽署數字化招才引智的平臺項目。

  幫扶一批具有潛力的企業。“數博投資人大會”組織幾十家投資機構與10家本土大數據企業進行“面對面”的意向碰撞,通過投資人大會達成超過3億元的項目投資意向。

  “雲上築交會”通過雲展示、雲推廣、雲洽談和線上展示、線下交易等方式舉辦,實現交易額11.74億元,在疫情衝擊的情況下,數博會通過自身的方式為擴大對外開放、加強進出口交易貢獻力量。

  在理論成果推廣方面,統一開設“數博思想庫”專欄,聚焦大數據技術和理論創新,以成果發佈、線上訪談、業界對話等形式,邀請全國知名專家、歷屆數博會參會嘉賓等對大數據理論及産業發展趨勢進行解讀,持續鞏固數博會作為全球大數據理論與産業創新風向標的基礎。截至2020年9月30日,16家發起媒體在“數博思想庫”專欄累計發稿1087條(次),累計實現閱讀量(點擊量)4.93億次,其中,大數據標準術語專業工具書《數典》、《主權區塊鏈1.0:秩序互聯網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首發、《數權法》等引起海內外媒體和讀者的廣泛關注。

  在媒體關注和傳播方面,2020數博會也不輸以往,共有2000余家國內外媒體參與傳播,打造了國內海外雙傳播渠道,引起海外廣泛關注,形成影響覆蓋海內外的全球傳播體系——

  國內傳播累計發稿逾16000條(次),國內累計閱讀量(點擊量)達48.03億次;海外傳播覆蓋11個語種、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流媒體,曝光人次超過18.8億人次。

  行業媒體中,中國大數據産業觀察網通過媒體矩陣,累計刊發相關報道1344條(次),實現閱讀量(點擊量)逾586萬次;每日經濟新聞網(網站、新聞APP)刊發稿件24條(次),累計閱讀量(點擊量)43.6萬次;包括中國科技網、數據猿、中國經濟時報等在內的30余家行業媒體、專業媒體累計刊發相關稿件267條(次)。

  海外傳播中,環球網海外傳播覆蓋18個國家和地區主流媒體,報道語種涵蓋英語、法語、德語、日語、韓語、泰語、越南語、馬來語、印度尼西亞語9個語種,曝光人次超過11.8億次。

  通過開展“海外媒體中國數谷行”採訪活動,組織歐洲新聞圖片社、西班牙埃菲社、西班牙柯爾比薩通訊社、意大利《共和國報》、日本廣播協會、日本《讀賣新聞》和東京廣播公司7家外國媒體機構到貴陽進行實地採訪。同時,通過環球網、海外華文媒體以及數博會的Twitter(推特)、Facebook(臉書)等社交媒體,加大海外傳播力度。

  創新思路,披荊斬棘。2020年,“中國數谷”用全新模式展示了發展大數據的決心和能力,向世界大聲宣告數博會永不落幕。(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錢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