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星空下的“中國天眼”(維護保養期間拍攝,長時間曝光照片)。 新華社發
貴州省射電天文數據處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支啟軍查看實驗室設備工作情況。 (資料圖片)
2021年12月20日,國家天文臺與貴州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天文大數據聯合實驗。 (資料圖片)
北盤江第一橋全長1341.4米,橋面至江面距離565.4米,刷新了此前的世界第一高橋記錄。
“中國天眼”已進入成果爆發期。截至目前,已發現660余顆新脈衝星。
這幾天,在貴州大學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文大數據聯合實驗室”裏,科研人員正與第三方合作,在光碟陣列存儲方面開展研究,以解決海量天文數據存儲問題。
這是國家天文臺與貴州大學合作共建的實驗室。隨著FAST每年運行達6000個機時以上,由此産生的海量數據,無論在存儲還是計算等方面,都讓“中國天眼”面臨新的挑戰。
貴州大學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少波介紹,實驗室將密切關注天文大數據前沿知識和技術,充分用好“中國天眼”這一大科學裝置,推動天文科學與大數據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國內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天文大數據實驗室,助力“中國天眼”産出更多科研成果。
不久前,貴州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院長、貴州省射電天文數據處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支啟軍聯合中外科研人員,利用FAST首次探測到緻密雙星系統中等離子體的極端湍流現象,為“黑寡婦”脈衝星的掩食機制提供了新的線索。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今年42歲的支啟軍,是貴州本土培養的天文科技人才。在參與FAST科學數據存儲、處理和計算過程中,他使用基於人工智能的脈衝星候選體智慧識別演算法和快速射電暴的人工智能識別處理演算法,為FAST數據存儲處理、發現新脈衝星的早期候選體識別和發現新的快速射電暴現象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學研究不僅要能吃苦耐勞,還要敢於挑戰。”支啟軍説,“在把貴州建設成為世界射電天文研究中心和天文人才培養基地的征途中,將努力在量子新型材料和量子信息等物理領域、在人工智能和電子信息等數字領域、在天文物理和空間技術領域開展科技攻關,並引進培養一批青年創新人才,推動貴州天文事業高品質發展。”
2021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視察,在與“中國天眼”團隊連線時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科技為先,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和中堅作用。他勉勵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南仁東等傑出科學家為榜樣,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領域實現並跑領跑,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殷切囑託,把感恩之心化為維護之志、奮進之力,緊緊圍繞主戰略主定位,堅持“四個面向”,厚植家國情懷,勇於創新爭先,在奮力譜寫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征程中勇攀科技高峰,服務貴州高品質發展。
如何提高航空、航天等領域所用的高溫合金、鈦合金等原材料的利用率,是邱偉和他的團隊攻關的課題。
今年38歲的邱偉是航空工業貴州安大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總長、高級工程師。自2010年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堅守在科研、生産一線。
在高溫合金機匣盆形環鍛件的精化研製工作中,為收集生産現場第一手資料,他和團隊經常連續十多天在生産班組蹲點,無畏鍛件高溫餘熱的炙烤,聯合生産班組逐個測量並記錄熱鍛件的尺寸,整理近千余份關鍵數據,最終完成産品的精化等各項工作,使生産效率提高一倍。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FAST凝望浩瀚蒼穹,高速公路峽谷大跨徑橋梁建設關鍵技術奠定中國峽谷橋梁在世界領先地位;面向經濟主戰場,立足貴州為國家找大礦,重塑全球錳礦資源格局;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甲基汞中毒機制新理論填補我國自然源大氣汞排放清單空白,為履行國際汞公約和汞污染控制的國家需求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斑蝥酸鈉原料藥及製劑的技術填補國內空白,超200萬人次癌症患者受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通過“十三五”的努力,貴州科技工作打破長期滯後的局面,逐漸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差異化創新路子,實現跨越式發展。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2021年,貴州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第18位,比2015年提高4位;綜合科技創新水準居全國第25位,比2015年提高5位;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2015年的62.3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61.71億元年均增速21.02%,居全國第一;研發投入強度連續5年提升;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15年的26.02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89.27億元,增長10倍。貴州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
當下,貴州將展開“六大科技戰略行動”——實施戰略科技力量培育、支撐新一輪找礦戰略突破、礦産資源選冶攻關、能源産業綠色低碳轉型、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支撐、數字化賦能産業,以增強對重點産業的資源保障能力,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以變革性技術推動産業變革,推動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數”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尚宇傑 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