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微米是什麼概念?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一半。位於貴陽經開區的貴州航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電科)運用智慧化生産線,將所生産産品的貼裝精度控制在30微米。
得益於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如今,航天電科不僅生産精度、效率更高,産品設計、研發也更快。5月10日,記者走進企業,探訪兩化融合帶來的“智造”轉型。
智慧化生産 精度效率雙提升
“在我身後高速運轉的就是智慧化貼裝生産線。”航天電科電裝車間副主任劉瑤説。
機器人從AGV系統獲取配件訂單後,自動從智慧化料架上領取配件,然後送往智慧化貼裝生産線……放眼望去,長達10余米的智慧化貼裝生産線上,只有兩名工作人員。
劉瑤介紹,智慧化貼裝生産線與傳統生産線相比,産品的貼裝精度達到了30微米,而且産品品質控制由原來的産品最終檢驗前移到過程檢驗,一次提交合格率達到99%以上,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生産效率大大提高。
記者在現場看到,生産線上印製板剛放入,便有機器立即對其進行噴碼。劉瑤告訴記者,這個二維碼相當於印製板的“電子履歷”,生産流程中的每步工藝參數都將採集綁定到二維碼上,實現了全流程的電子履歷採集。同時,生産數據也由以前的人工紙質填寫升級為系統自動採集,不僅節約了時間,還能精準追蹤所有數據,實現了品質精細化管控。
電裝車間的智慧化,不僅體現在生産線上,在各項物料運輸方面也有跡可循。
“我們的物料品種多達2700多類,出庫運送十分繁瑣,通過AGV智慧搬運機器人替代人工,可將物料送到對應位置。産品完成生産後,AGV智慧搬運機器人還會將成品運送入庫。”劉瑤説。
數字化研發 新品設計加速跑
除了加快智慧化生産,航天電科還全力加快數字化研發。
“公司以前的研製速度,一般情況3到5年才能研製1個産品,現在一年內最少能研製20個以上型號的産品。從某個具體産品來説,最快能在42天內完成一個産品的交付,大大縮短了項目研製週期。”航天電科研究所三室主任張瑞飛説。
據介紹,航天電科目前已經建立了以PLM為核心的數字化研發平臺,全面集成基於數字模型的設計、倣真、試驗、試製、製造等流程,可對産品研發過程中的工藝進行精細化、結構化分解,實現産品研發的全數字化。
胡智評是航天電科的一名系統應用工程師,有著多年研發經驗的他對如今的新品試製流程讚不絕口。
胡智評介紹,以往的新品試製,通常由車間按照設計方案來組織生産,新品試製在採用物理樣機進行生産製造時,每年可能會出現幾千個錯誤,如今採用虛擬樣機後,出現的設計錯誤、設計更改等情況減少了90%。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航天電科共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項50余項;獲有效專利213項,其中發明專利105項;多項自主研製成果填補了業界空白。
談起航天電科近年來兩化融合帶來的變化,航天電科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愛軍感慨萬千。前不久,航天電科收到的由國家工信部、兩化融合專家評定工作委員會核定,授權評定機構頒發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AAA級評定證書”更是讓他倍添信心。
“當下,以數字化製造為突出特點的新一輪産業革命正在航天裝備製造業領域深入推進,航天電科加快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既是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推動發展戰略轉型的迫切要求,也是打造可持續競爭優勢的迫切需求。”張愛軍説,評定證書的獲得讓航天電科對於加快兩化融合、推進智慧製造底氣更足、信心更滿。
信息化管理 以用促建搭系統
“數”融百業,“智”匯萬物。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個行業領域、場景的信息化管理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對於航天科電來説卻是塊“硬骨頭”。
“對企業而言,建系統易,用好系統難,我們以‘以用促建,用為重點’的指導思想,自主搭建框架並研發出一套專用系統,加強了業務系統深化應用,持續推進數據治理,打通業務數據通道,通過數字化轉型驅動公司管理變革、創新的進程。”航天電科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部部長張元説。
前端介面展示、後端數據交互、伺服器硬體設施配套及程式優化……經過360多個日夜的奮戰,由航天電科系統應用工程師胡智評和軟體工程師張家春、楊雪峰共同開發的信息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成功上線運行。目前,該系統已實現近千台信息設備100%線上管理,能為內部信息和信息設備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管理效能提升50%以上。
前不久,航天電科系統應用工程師李正武研究開發的《ERP計劃管理功能擴展》項目在航天江南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航天控制杯”信息化大賽上榮獲二等獎。這個小程式通過對ERP系統生産計劃管理功能進行擴展,實現了無線産能條件下的自動排産、物料需求計劃預警及生産計劃信息共享,提高了生産計劃可執行性和計劃人員的工作效率。
“兩化融合是企業面向未來塑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要,也是企業運用數字化轉型走出高品質發展新路子的戰略選擇。”航天電科黨委書記、董事長唐德宇表示,下一步,航天電科將持續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加強研發投入,全力推進公司産業向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全面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力爭把公司建設成為探測制導與引信專業的國內一流企業。(記者 王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