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 從125.8萬個山頭看貴州“綠色之變”
2023-07-06 10:20:13來源:天眼新聞編輯:羅淼責編:魏寒冰

  近日,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獲得國務院1000萬元激勵表彰,用於推動森林草原資源保護,進一步提高梵凈山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 從125.8萬個山頭看貴州“綠色之變”

世界自然遺産地梵凈山

  山地和丘陵佔貴州國土面積的92.5%。據統計,全省共有125.8萬個山頭,從它們看貴州,山地公園省的稱號名副其實。

  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貴州,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並舉,堅持做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在梵凈山生物多樣性保護、烏江流域鐵腕治污、晴隆石漠化治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實現了水變清、荒變綠、綠變富的精彩蝶變。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 從125.8萬個山頭看貴州“綠色之變”

  系統治理:“一張圖”規劃引領

  入夏,赤水河一級支流大同河和赤水河交匯處,生態島上白鷺翩躚起舞,美不勝收。

  近年來,赤水市通過對大同河、赤水河系統修復治理,調整優化生物佈局,完善親水步道、生物隔離廊道,建立白鷺島核心保護區等,赤水河流域綠水青山得到呵護,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 從125.8萬個山頭看貴州“綠色之變”

白鷺在赤水河沿岸的黃桷樹上嬉戲停留 陳穎 攝

  赤水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試點工程,是烏蒙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的其中一個子項目。

  目前,在自然資源部的統籌指導下,貴州已順利完成烏蒙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試點工程建設,並加速統籌武陵山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建設。

  對生態修復什麼、在哪修復、如何修復?貴州給出了系統性答案。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 從125.8萬個山頭看貴州“綠色之變”

烏蒙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赤水河流域白鷺島保護修復後的影像。(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以山水為界,統籌國土空間佈局,貴州對全省生態修復工作進行“一張圖”綜合規劃,計劃2021年至2035年,分步驟有序實施武陵山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工程、黔中城鎮生態修復和國土整治重點工程等“十大生態修復工程”,圍繞修復高原生態屏障、保障流域生態廊道、提升城鎮生態品質、維護生物多樣性四大任務,構建全省生態修復新格局。

  當下,貴州正積極探索“生物多樣性+環境保護”的武陵山模式,武陵山區涉及的各生態修復子項目有序推進。項目實施完成後,區域森林覆蓋率將提升至63%,土壤流失量年均可減少30萬噸;廢棄礦山修復率達100%;中度以上石漠化治理率達15.49%;耕地品質顯著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重要進展。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 從125.8萬個山頭看貴州“綠色之變”

烏蒙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典型案例——畢節草海北坡治理後效果。(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源頭治理:“一盤棋”統籌考慮

  烏江作為貴州省第一大河、長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貴州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系統治理觀念,踐行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中的“貴州擔當”。

  烏江34號泉眼,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地名。

  2009年,經環保部門檢測,該處泉水總磷濃度高達300毫克/升;氟化物濃度高達120毫克/升。泉眼以下的烏江遵義境內斷面全部為劣Ⅴ類水質。

  循著34號泉眼,找到污染源頭——交椅山渣場。礦山渣場的磷石膏廢渣堆積如山,由於缺乏防滲漏設計,高濃度含磷污水滲入地下,與烏江地下水匯合,通過34號泉眼污染烏江。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 從125.8萬個山頭看貴州“綠色之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鄧剛 攝

  烏江成了“污江”,如何再讓烏江變清?做好源頭治理是關鍵。

  保護長江,必須下好“一盤棋”。2009年,鐵腕整治烏江沿岸磷化工污染,管控生活面源污染,實施全面禁漁,引導漁民拆除網箱養魚……一場烏江生態保衛戰全面打響!今年3月1日,《貴州省烏江保護條例》正式施行。

  今天,來到地處烏江源頭水域的黔西市新仁鄉化屋村,曾經的漁民收起漁具,在岸邊開起了農家樂、民宿、特色農産品網店等,綠水青山真正成為了村民的“幸福不動産”和“綠色提款機”。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 從125.8萬個山頭看貴州“綠色之變”

貴州磷化集團福泉化工廠區。賈慶祥 攝

  貴州磷化集團持續推動技術革新,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準,取得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的新突破,將磷石膏廣泛應用於綠色建材、可降解地膜、新型材料包裝箱等新産品中。目前,磷石膏綜合利用已形成建材、充填、水泥緩凝劑、分解制酸、生態處置五大路徑,年消納處置量1000萬噸。2022年,貴州磷化集團已實現磷石膏增量“産消平衡”,磷石膏綜合處置利用率突破80%。

  …………

  重塑山水底色,一條烏江的綠色蝶變,見證了貴州生態保護修復的決心、力度。2022年,我省119個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和9個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優良率均為100%,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98.3%,全省河湖生態持續向好。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 從125.8萬個山頭看貴州“綠色之變”

  綜合治理:“一體化”系統修復

  作為世界上岩溶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貴州岩溶出露面積佔全省總面積達61.92%。亂石橫生的荒山禿嶺遍佈,如何打贏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翻身仗”?

  在晴隆縣茶馬鎮,透過石縫,漫山遍野的花椒枝條汲取水分頑強生長。

  面對山高坡陡、土層稀薄,70%國土面積存在不同程度石漠化的“土地癌症”,茶馬鎮人民堅守祖輩生存的家園,種植1.4萬餘畝花椒治理石漠化,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 從125.8萬個山頭看貴州“綠色之變”

  石漠化綜合治理中,黔西南州以創新聯盟為依託,組織相關科研團隊深入調查了解石漠化區域農業生産作物種植品種和模式,構建起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區域生態發展模式。

  其中,重度石漠化區域實施“果樹—牧草”、中度石漠化區域實施“果樹—牧草—畜禽”、輕度石漠化區域實施“果樹—經濟作物”、潛在石漠化區域實施“經濟作物(牧草)—畜—沼—肥”。

  目前,在興義市,石漠化核心示範基地通過引種試種,篩選出適宜在興義市石漠化山地種植的芒果、澳洲堅果、油梨、牧草等8個優勢特色作物新品種。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 從125.8萬個山頭看貴州“綠色之變”

圖為村民在貴州省務川自治縣鎮南鎮同德社區花椒基地采收花椒。歐東衢 攝

  從2012年到2022年,全省石漠化治理面積達1.31萬平方公里。昔日的石頭山被“綠毯”覆蓋,荒山披綠變金山銀山。(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金秋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