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漂亮,瀑布就這樣出現了!”8月8日,前來荔波遊玩的廣東遊客羅嘉樂開心地説:“聽説荔波每立方釐米的負氧離子最高達十萬以上,這次趁著高鐵開通,我和家人就來荔波好好‘氧一氧’!”
坐擁“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地和“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兩張世界級名片,荔波成為貴州旅遊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截至7月下旬,荔波今年已接待遊客1254萬人次,同比增長44.38%,較2019年增長18.25%。
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指出,要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奮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加榜梯田
作為全國世界自然遺産地最多的省份,貴州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持續推進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雲臺山、銅仁梵凈山四處世界自然遺産地的保護與發展工作,讓“養在深閨”的生態瑰寶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做好生態資源的“優等生”
“都説荔波是‘地球上的綠寶石’,我覺得茂蘭就是‘綠寶石之星’,是綠寶石上最耀眼的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亞熱帶喀斯特原生森林。”荔波縣委常委、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余登利自豪地説。
茂蘭峰叢。
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1996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MAB),成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2007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
走進茂蘭,每遇到一個物種,都有一個二維碼介紹,掃碼以後就能知道它的保護級別和生物學特徵。“這些石頭、溝縫裏都有非常豐富的物種。”余登利説,這裡豐富的喀斯特原生系統非常珍貴,一旦破壞就不復存在。
遊客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世界自然遺産地雲臺山景區遊玩。(磨桂賓 攝)
距離茂蘭200多公里,以雲臺山為代表的施秉喀斯特,于2014年成為世界自然遺産地。世界自然遺産聯盟的專家考察雲臺山時認為,施秉白雲岩喀斯特具有“全球唯一性”和“不可比擬的自然美”。
申遺成功以來,為加強遺産地保護,形成統一保護管理體系,施秉縣成立了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和風景區管理局,並於2018年10月1日開始實施《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保護條例》。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世界自然遺産地雲臺山景區。(磨桂賓 攝)
依託貴州師範大學南方喀斯特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施秉喀斯特建立起了基礎資料數據庫,對地質、大氣、水、噪音、土地利用等進行監測,為遺産地保護管理提供科學詳實的數據支撐。
當好綠色發展的“排頭兵”
8月9日,四川遊客王平到赤水旅遊,對赤水丹霞旅遊區的紅石野谷(楊家岩)景區讚不絕口。
赤水丹霞是中國丹霞最大的連片分佈區,億萬年時光才得以沉澱出的丹霞地貌,用歲月的土壤講述著地球的變遷,勾勒出赤水大瀑布、佛光岩、燕子岩等景觀。
赤水丹霞地貌。( 赤水丹霞國家地質公園供圖)
作為赤水丹霞旅遊和宣傳科普知識的重要平臺,在赤水市復興鎮的中國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遺産展示中心,可以詳細了解赤水丹霞地質地貌特點、生態及演化過程、豐富的生物資源、獨特的美學要素,以及赤水丹霞的申遺過程及保護與管理工作等內容。
在8月初公佈的“2023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名單中,赤水市排名較2022年上升一位。旅遊産業帶動經濟發展,老百姓通過資金或資源入股、景區就業、經營農家樂、賣土特産等方式,走上旅遊路、吃上旅遊飯、發上旅遊財。
赤水大瀑布景區。(赤水丹霞國家地質公園供圖)
連日來,梵凈山下的雲舍村草木蒼翠、雲霞滿天,美不勝收。許多遊客前來打卡拍照,流連忘返。
2018年7月,銅仁梵凈山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産、貴州省第4個世界自然遺産,並且成為貴州唯一一個獨立申報的世界遺産。
2019年以來,梵凈山生態旅遊區入園人數達510余萬人,旅遊收入13.2億元。“梵凈山最大的成功就是轉型,利用生態資源優勢發展旅遊,打造綠色産業體系,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特色鮮明的綠色致富路。”貴州師範大學教授、貴州師範大學自然保護與社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任曉冬説。
美麗的梵凈山。(銅仁市委宣傳部 供圖)
成為保護與發展的“受益者”
貴州的山水形貌極為豐富,從濕熱的溝谷季雨林,到生長在山巔的耐寒針葉林,再到石縫中生長出的喀斯特森林,多樣的環境使貴州成為國內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孕育出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梵凈山四處世界自然遺産地。
小七孔68級瀑布。
中國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以來,積極履行公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自然遺産保護事業發展。貴州從2003年啟動申遺工作至今已經20年,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四處世界自然遺産地先後申遺成功,總面積達376.5萬畝,佔全省面積的1.42%。
“對於世界自然遺産而言,如何保護和發展始終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難題,首先就是要做好嚴格的世界自然遺産保護。”親歷四處世界自然遺産地申遺過程的貴州師範大學教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界遺産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肖時珍表示,“基於生物關係的標準所呈現出來的包括獨特、珍稀、瀕危的物種,以及它們的棲息地等,都應該是重點納入的保護對象。需要進行合理的規劃,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發展的方向和項目,最終實現發展,再反哺自然遺産的保護。”
世界自然遺産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它既承載人類的精神文化價值,又關乎地球生態安全。“省內還有一些地方,例如綏陽的雙河洞,就具有成為世界自然遺産地的‘潛質’。貴州在世界自然遺産地的保護與發展以及申遺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成功經驗。我十分期待,貴州第五個世界自然遺産地的出現。”肖時珍説。(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尚宇傑)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