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用黨的創新理論解決發展中的新問題 ——貴州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3-08-22 15:27:38來源:農民日報編輯:羅淼責編:魏寒冰

  8月的雲貴高原,山河豐盈,草木繁茂,跨進莽莽烏蒙山,烏江源百里畫廊托起了貴州省黔西市新仁鄉化屋村的錦繡生活,也見證了貴州一步跨千年後的山鄉巨變。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化屋村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時代使命中奮進新征程,讓幸福日子如正熱烈綻放的三角梅一樣火紅,美好的生活在繡娘們的一針一線裏密密織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66個脫貧縣,923萬脫貧人口,192萬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牢牢守住這麼龐大的群體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貴州任務艱巨。

  日前召開的貴州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指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底線任務,高品質發展是貴州的首要任務,解決這兩大任務,貴州才能確保與全國同步實現現代化,才能開創經濟興、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在貴州,“十里不同天”的氣候造就的綠水青山各有錦繡,但美麗鄉村的振興步伐卻格外一致。脫貧之後再接力,各地農村群眾爭相繪新景、創新績,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面推進,每一處嶄新的風貌,都鐫刻著貴州邁向新征程的堅實步伐。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奮力實現鄉村振興,是貴州全省上下的共識。作為省級鄉村振興的主管部門,貴州省鄉村振興局結合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貫通起來,有機融合、一體推進,緊盯狠抓五大重點問題,全力加快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樣板區建設,探索具有貴州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精準鞏固,不落一戶,不落一人

  “以前在老家種地,賺不了幾個錢,現在在安置點提供的公益崗位上班,一天工作4小時,每月能賺1800元,還能照顧孩子,也不用像原來那樣整天風吹日曬了。”和大多數搬遷戶一樣,李朝菊在搬進黔南州都勻市墨衝鎮布依文化城安置點前,主要收入來源靠務農。自從享受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後,生活水準有了極大好轉。

  貴州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涉及192萬的搬遷群眾。為了讓搬遷群眾真正吃下“定心丸”,貴州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通過抓牢就業促增收,全省搬遷勞動力就業率95.13%,戶均就業2.3人;抓實安置區産業發展,在全省安置點及周邊佈局各類企業2573個,各類幫扶車間或基地1238個;強化安置區社區治理,著力破解安置社區治理難題,提升社區治理水準。

  堅持問題導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容。奔著問題去、帶著問題學、對著問題改,是開展此次主題教育貫穿始終的方法論。

  主題教育活動中,貴州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重中之重,通過提高農村低保平均標準,推廣以工代賑,實施“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支持幫扶車間發展,推動獎補到戶,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等就業幫扶、産業幫扶、綜合幫扶措施,千方百計確保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增速15%以上。

  精準監測、精準幫扶、精準退出,貴州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階段,嚴格落實“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要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問題及時發現在村、解決到戶,深入推進地方和部門“雙責任”“雙臺賬”“雙銷號”“雙問責”,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與此同時,貴州省鄉村振興局制定《貴州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工作手冊》,製作、推廣監測對象申報政策“明白紙”、幫扶政策“明白紙”,分層分類開展培訓,組織基層力量開展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集中排查;通過分析研判、入戶核實,“應納盡納”,進一步規範退出標準和程式,針對監測對象戶以開髮式幫扶為主,精準制定幫扶措施,常態化跟蹤監測落實情況、成效並及時調整完善。

  協作發展,同心促振興,先富帶後富

  走進位於從江縣的佛山-黔東南東西部協作産業園,幾棟嶄新的建築正拔地而起,工人們有條不紊地作業,為山海“約定”的落地落實做準備。

  去年底開工以來,作為佛山市與黔東南州全方位深化粵黔協作共同實施的重點項目,園區建設已初見成效。

  “我們的項目展示中心已經建成開放,目前廠房等各項建設都在穩步推進,力爭9月份完成第一階段施工。”黔東南州金銳産業開發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彭火輝介紹,園區計劃分三期實施,建成後將重點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招商,承接大灣區産業轉移。

  同心戰振興、先富帶後富。

  進入夏秋,正是貴州農産品走俏廣東市場的時節。龍裏縣灣灘河鎮園區村,一根根新鮮黃瓜正在準備裝車遠行。龍裏聖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解道矯自豪地説:“我們現在每天都有10萬斤新鮮黃瓜運到廣州市場,光是靠這一個單品,一年的供貨量就在3000萬斤左右。”

  山裏種,海邊賣。乘著東西部協作的東風,貴州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實現種有定向、銷有方向,並推動農業産業規模化、標準化,今年新增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156個,累計已達351個。

  近年來,貴州聚焦産業、勞務、消費、人才協作等重點,打造協作幫扶典範。據統計,今年,廣東向貴州撥付2023年財政援助資金34.2億元,實施項目1610個;選派221名幹部和1162名專技人才到貴州開展幫扶;通過東西部協作機制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5萬人;以産業招商為主攻點,新增引導落地投産企業401個,到位投資104億元。

  與此同時,40家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已投入無償幫扶資金2.8億元,採購或幫助銷售定點幫扶縣農特産品2.27億元。深入開展“萬企興萬村”專項行動,動員引導642家民營企業傾斜支持2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施幫扶項目691個,到位幫扶資金9.6億元。

  鄉村振興,突出“土特産”,環境在提升

  産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産業興則農村興,産業旺則農村旺。

  走進鳳岡縣永安鎮田壩社區,遠望青山疊翠,近聞茶香撲鼻。一大早,茶園裏氤氳的霧氣還未散去,田壩社區村民袁富民和妻子匆匆趕到茶園,採摘夏秋茶。

  “要從6月採到9月,每斤5元左右,我們每天能採一兩百斤,所以一天能收入500元左右。”袁富民笑吟吟地告訴記者,家裏總共種植了6畝茶,春茶和夏秋茶加起來,每年收入6萬多元。

  一片“葉子”富裕一個村莊。在主題教育活動中,貴州突出“土特産”,聚焦品種品質品牌,協調推進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發展,推動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在重點産業中遴選100家引領型、成長型龍頭企業持續培育,助力黔品出山。

  鱗次櫛比的吊腳樓舍、乾淨整潔的鵝卵石旅遊步道、清澈見底的溪流……走在雷山縣郎德鎮,遊人如織,田野青綠,如同走進風景畫。

  但就是這樣一個讓人陶醉的美麗鄉村,之前卻有著另一番景象。“前些年,垃圾靠風刮,污水四處流,村民沒有環保意識,衛生情況極其堪憂。”保潔員潘年芬説,“尤其是村民養殖雞鴨的糞便,隨意傾倒,一到夏天,經常散發惡臭。”

  為了改善村裏人居環境,近幾年,郎德鎮大力實施以農村廁所改造、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為重點內容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貴州提出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推廣“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黨建+積分”“寨管家”等模式,開展“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專項行動,支持開展“村BA”“村超”等示範引領性體育活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久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