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縣六桶鎮海馬孔村景色(7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向定傑 攝
新華社貴陽8月28日電(記者向定傑)換上雨靴,打開手電筒,順著長780米、寬約1米的水渠行進,山洞中冰涼的水從腳下流過……這是記者在貴州省修文縣六桶鎮海馬孔村的何家洞鑿山引水工程看到的景象。
海馬孔村前面就有河。但在鄉親們的記憶中,由於地勢落差大,以前只望得見河水卻難以取用,吃水全靠挖泥塘收集雨水。那時生活用水也沒法保障,生産用水就更難了。
修文縣六桶鎮海馬孔村公路邊樹立的“何家洞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牌(7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向定傑 攝
2002年初,在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焦開祥的帶領下,群眾投工投勞,啟動了何家洞鑿山引水工程,在山腹中鑿洞修渠引水。
“100多人兩班倒,白天晚上都要幹。”焦開祥回憶,修的時候,在低矮黑暗的洞裏一待就是幾小時,有的人索性抱幾捆稻草,鋪在凹凸不平的角落裏,吃住都在洞裏。
參與修渠的人説,洞內空間狹窄,大家施工時一不小心頭上就會碰出一個大包。最危險的是放炮,一些炮啞了以後需要人去排查,都是村幹部衝在前面,小心翼翼地將炸藥和雷管摳出來。
經過半年努力,終於鑿出了一條“水道”。然而,由於是“土辦法”作業,引出的水時斷時續,不能穩定出水。同時由於資金不足,引水工程陷入停滯。
焦開祥沒有氣餒。他組織部分村民,時不時去何家洞巡查、維護,盡可能維持出水狀態。他心想:“萬一哪天可以再搞起來呢?”
等待和堅持終於迎來轉機。到了2008年,村裏向縣裏申請到項目資金,引水工程得以重啟。
當年12月,780米長的水渠建成了,甘甜的山泉水流進了村裏家家戶戶。通水那一天,村民歡呼雀躍,直接對著出水口盡情暢飲。
水不成問題了,海馬孔村的産業也逐漸起步。如今,全村發展了400畝櫻桃、200畝柑橘、1200畝枇杷、100畝苦丁茶,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08年的3000余元增長到2022年的1.8萬餘元,成了縣級鄉村振興示範點。
近年來,通過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廁,當地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村民焦開廣在庭院整治中,專門將自家老房子做成了“鄉愁館”。耕田的犁、勞作遮雨的斗笠、飽經滄桑的石磨,各種生産生活用具吸引了不少遊客。
村裏第一個開農家樂的村民焦娥群説,以前經常有人來海馬孔村附近的河灘邊遊玩。瞅準機會,她將自家一樓改造成餐館,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有六千元收入。“馬上要通高速了,到我們這裡旅遊的人肯定會更多!”她信心滿滿。
修文縣六桶鎮海馬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平在何家洞中查看溝渠(7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向定傑 攝
“海馬孔村有今天的成績是一屆又一屆村黨支部接續帶領村民共同奮鬥的成果,每當我們遇到發展難題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當年鑿山修渠,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海馬孔村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平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