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安民指導學生
撲、拍、拿、遮、握、轉……近日,貴州省黔東南州天柱縣高釀鎮中學的學生們在月牙镋非遺傳承人龍安民指導下,動作威猛、剛勁有力、身械並用。在天柱縣,這項古老的侗族武術從民間走進校園,成為幫助學生強身健體的健身體操。
2022年秋季,《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正式施行。課程標準強調,體育與健康教育是實現兒童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於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質、提升國民綜合素質,推進社會文明進步,建設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
自課程標準施行以來,貴州各中小學增加了許多特色體育課程,校園運動氛圍愈發濃厚。傳統的足、籃、排“三大球”和乒、羽等“小球”已經成為校園流行運動項目,攀岩、武術等新興運動也在為熱愛體育的青少年提供更多選擇。
三都水族自治縣城關小學游泳實踐課
多元體育課 快樂升級
“同學們快排好隊!體育課開始前我們先做熱身運動……”在三都水族自治縣城關小學游泳實踐課上,學生們認真聽著教練講解,觀察示範動作。“為確保游泳課程能安全、順利地開展,城關小學聘請了專業游泳教練授課,租用校外游泳館開展實踐游泳訓練。”據校方介紹,今年以來,三都城關小學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積極探索“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學習新方式,開設了游泳特色課程。
近年來,貴州省校園內濃厚的運動氛圍不僅體現在傳統熱門項目上,許多學校還將攀岩、跑酷、游泳等作為拓展體育課內容的新方向,通過體育運動以點帶面、以賽促訓,全面深化體教融合發展。
貴陽市京學貴陽附屬實驗學校室內岩館
貴陽市京學貴陽附屬實驗學校將攀岩運動作為“體教融合”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按國家攀岩比賽的場館標準建成高標準室內岩館,聘請專業攀岩運動員開展教學。學校鼓勵同學們積極參加省內外攀岩賽事,讓隊員們賽訓結合,快速成長。
“我們將攀岩運動帶進校園,在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通過攀岩運動,在安全可控的範圍內鍛鍊學生意志,使學生在懸崖峭壁的抗衡中學會堅強,在征服攀登路線後享受成功與勝利的喜悅,不斷戰勝自我,使其內心變得更加強大,在學習生活中勇攀高峰。”學校黨支部書記田野説。
非遺進校園 特色引領發展
王雪飄介紹鐵鏈械舞
“鐵鏈械舞是布依族一種集勞作、健身、防身與舞蹈為一體的民俗運動,距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因為許多原因,鐵鏈械舞曾一度瀕臨失傳。”貴安新區民族中學教師王雪飄介紹,2003年,學校將鐵鏈械舞作為民族傳統體育引入到學校體育課堂。
一直以來,貴州各地以民族特色融入體育課程,從學生身體素質和文化素養出發,為學生提供了多元的體育課程,同時,極大豐富了體育教育的文化內涵。
如今,貴安新區民族中學通過編寫鐵鏈械舞的校本教材、組建專業校隊、鐵鏈械舞社團,將鐵鏈械舞在教學中一步步從推廣、探索、豐富走向傳承。
施秉縣民族中學蘆笙舞
在施秉縣民族中學的操場,身穿苗族服裝的同學們隨著音樂鼓點跳起了民族舞蹈。施秉民族中學依託民族教育名師工作室,積極推進民族非遺文化傳承,開展木鼓舞、蘆笙舞等舞蹈教學活動,並將其融入日常大課間操。
黔東南州各校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體教融合模式,充分利用本地民族文化資源,整合原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體育特色學校,如黎平縣的侗族摔跤、錦屏縣的花臉龍、黃平的蘆笙舞等民族文化項目獨具特色、亮點紛呈,促進校園民族文化品牌“一體化”發展。
觀山湖區外國語實驗中學的學生正在進行足球訓練
以賽促教 聚焦體教融合
“好球!”“快傳給我!”“接住!”7月4日,在貴州省2023年體育傳統特色學校高中籃球男子組決賽現場,來自銅仁市民族中學和遵義市第一中學的男子籃球隊展開激烈角逐,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比賽。
對於學生而言,比賽是鍛鍊能力、磨煉技術的重要途徑,他們在賽場上團結拼搏,總結反思,不斷成長。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足球特色學校”,多年來,貴陽市觀山湖區第一中學在綠茵場上表現搶眼,多次斬獲省、市級冠軍。2016年,觀一中男子足球隊獲全國高中生聯賽(西南賽區)季軍,全國總決賽第八名,創造歷來貴州省校園足球比賽歷史最好成績。
近年來,凱里市第一中學作為一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示範學校,以足球為契機深入貫徹“體教融合”,積極銜接初、高中部足球人才培養體系,發掘黔東南州足球苗子,根據青少年球員特長、性格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訓練就是一種教育,我們教練團隊希望隊員在順利完成學業的前提下,通過足球鍛鍊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無論在綠茵場還是人生的賽場,要敢於拼搏、敢於發揮。”凱里一中男子足球隊主教練龍濤説。(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珍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