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2023貴州這樣走過丨黔東南:“非遺+”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2024-01-22 22:01:2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周嫻責編:魏寒冰

  編者按:回首2023年,意義非凡、值得銘記。奮進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貴州,正書寫高品質發展新答卷。為立體展現貴州各地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國際在線貴州頻道策劃推出《2023貴州這樣走過》系列主題報道,邀您和我們一起走進貴州各地,看發展,探變化。

視頻製作:祁桂騰 徐菡

  走進貴州省黔東南州,“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天籟之音“侗族大歌”,震撼世界,驚艷全球;“苗族飛歌”高亢悠遠,餘音繞梁……

  如果説巍巍山川、滔滔江河孕育了苗鄉侗寨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觀,那麼擁有千年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便體現了黔東南的萬般風情。黔東南州非遺文化獨具魅力,千姿百態,侗族大歌、侗戲、銀飾、刺繡、蠟染等燦若星辰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無不凝聚著黔東南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2023貴州這樣走過丨黔東南:“非遺+”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_fororder_rBABDGSGidSAI_B9AAAAAAAAAAA032.1000x667.960x641

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萬人合唱侗族大歌現場 攝影 楊展淩

  民族風情濃郁的黔東南州有著一份厚厚的非遺“家底”。作為全國12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黔東南州目前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項目1項(侗族大歌);國家級非遺56項78處,位居全國同級各市州之首;省級非遺218項307處,居貴州省第一。

2023貴州這樣走過丨黔東南:“非遺+”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_fororder_rBABCWVW9D6AKi3oAAAAAAAAAAA068.1000x561.960x539

2023中國·雷山苗年暨鼓藏節開幕式現場 攝影 徐菡

  作為非遺寶地,如何利用和開發好這些珍貴資源,做到文旅資源“互存互融、相促發展”,一直都是黔東南州長期探索的命題。

  “近年來,黔東南州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工作方針,不斷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機制,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工作。”黔東南州文體廣電旅遊局副局長潘金海表示,依託豐富、優質的非遺資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黔東南州以保護、傳承、開發、利用為主線,既讓非遺“活”起來,又讓非遺賦能民族地區産業發展,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2023貴州這樣走過丨黔東南:“非遺+”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_fororder_rBABCWV9UKOAViPZAAAAAAAAAAA925.1000x667.960x641

“2023黎平·中國侗年”活動“祭薩”儀式現場  攝影 楊展淩

  要説2023年夏天貴州最火爆的民間賽事,非黔東南“兩村”活動莫屬,臺江“村BA”、榕江“村超”火爆出圈,全網瀏覽量超過400億次。借助“村BA”“村超”帶來的巨大流量,黔東南積極推動本土非遺與全國非遺相結合,民族文化與現代時尚相結合。

  “黔東南支持和鼓勵當地非遺工坊、企業融入‘村BA’‘村超’元素,積極開發‘村寶寶’‘66籃球服’‘村超牛’等銀飾、刺繡、蠟染系列文創産品,持續豐富非遺文創産品供給,帶動臺江縣、榕江縣50余家非遺企業、工坊、合作社,銷售非遺文創系列産品超過2000萬元。”潘金海説。

  為充分吸收“村BA”“村超”的巨大流量,黔東南州先後推出“中國鄉村旅遊1號公路”“黔東南多彩民族文化研學之旅”等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將非遺與體育、非遺與旅遊結合,促進文體旅深度融合發展。

2023貴州這樣走過丨黔東南:“非遺+”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_fororder_丹寨非遺周

第三屆中國丹寨非遺周非遺時裝秀現場 攝影 楊展淩

  黔東南州素有“百節之鄉”之稱,苗年、侗年、穀雨節、薩瑪節、姊妹節、鼓藏節……每逢節日,熱情豪放的酒歌、山歌伴隨著苗家、侗家自製的銀冠、銀角、銀花、銀項圈等盛裝,踩著震人心魄的銅鼓、蘆笙節奏,匯集成多彩的歌舞海洋。

  “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是黔東南州描述節日盛況的俗語。黔東南州每年要舉辦各類民族節日超390個,其中超萬人規模的節日就有有120多個。

  2023年11月16日,13年過1次,1次過13天的2023中國•雷山苗年暨鼓藏節開幕。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鼓藏節是雷山縣苗族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不僅是當地群眾的歌舞盛宴,也成為外地遊客的打卡熱點,一邊以大規模的歌舞盛宴驚艷世界,一邊又以神秘的民族文化令人著迷。

2023貴州這樣走過丨黔東南:“非遺+”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_fororder_苗年

2023中國·雷山苗年暨鼓藏節巡遊現場 攝影 徐菡

  現場,高高豎起的蘆笙吹出曲調多變的歌曲,巡遊的隊伍聚集在一起,隨著輕鬆活潑的蘆笙曲翩翩起舞,盡情地享受著節日的歡樂。其中,苗族蘆笙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莫厭學也是蘆笙場上的一員。

  “我16歲開始跟父親學習做蘆笙,至今已從事蘆笙製作50餘年,是莫家蘆笙製作的第四代傳人。”莫厭學介紹,如今他不僅將這門手藝傳給了自己的子女,莫家全家齊上陣傳承傳統技藝,還面向社會廣收學徒以及開展“非遺進校園”等活動,不斷散播非遺傳承人的“火種”,保護和傳承好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目前已收學徒100余人。

2023貴州這樣走過丨黔東南:“非遺+”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_fororder_DSC_2164.JPG

莫厭學在製作蘆笙 攝影 祁桂騰

  在舞動的蘆笙場上,各式各樣的苗族服飾、銀飾也是場上的另一焦點,銀飾上的篆刻紋樣、服飾上的手工刺繡都蘊藏著苗族歷史的文化烙印。以蝴蝶、鳥、魚、龍為主要內容的紋樣表達著苗族先民在遷徙中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很多期待如今都變成了現實。

  在雷山縣錦雞繡業有限公司,繡娘們正忙著趕制新一批訂單,公司負責人、苗族織錦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甘小芝正在安排線上直播推介相關事宜。

  “目前我們的産品有圍巾、抱枕、挂件、胸針等,這些手工産品裏不僅帶有苗族織錦技藝,還有苗族刺繡技藝,目前我們每年帶動150人左右的婦女就業。”甘小芝介紹,為了更好地傳承苗族織錦和刺繡技藝,2023年,她與雷山縣五所小學進行聯繫,將“蝴蝶媽媽”元素融入小學生的校服中,設計製作民族校服,旨在讓學生們熟知本民族文化,耳濡目染增強民族自信,真正讓非遺文化傳承到下一代。

2023貴州這樣走過丨黔東南:“非遺+”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_fororder_DSC_2212.JPG

甘小芝在製作織錦産品 攝影 羅淼

  “雷山民族工藝品手工業發展歷史悠久,主要以銀飾加工、刺繡、織錦、蘆笙製作、藤編、蠟染、根雕、土陶製作、木作工藝品等加工為主,特別是苗族銀飾、刺繡作為雷山民族文化的‘魂寶’,其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雷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副研究館員唐生長介紹,2006年以來,雷山縣共有苗族銀飾鍛制技藝、苗族蘆笙製作技藝、苗繡、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織錦等傳統手工技藝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覆蓋銀飾、刺繡、織錦、蘆笙、蠟染等500多種産品,有“中國苗族銀飾之鄉”之稱。

  作為非遺寶地,黔東南州正努力找尋非遺與現代生活的契合點,喚醒非遺的市場價值,助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2023貴州這樣走過丨黔東南:“非遺+”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_fororder_rBABC2V9UKOAfx5WAAAAAAAAAAA756.1000x667.960x641

侗家銀飾展示 攝影 楊展淩

  2023年,黔東南州依託非遺等民族文化推動全州旅遊業恢復發展,1月至11月共接待遊客7486.37萬人次,同比增長25.72%;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34.58億元,同比增長37.38%。

  山水構建了黔東南的肌理,山水當中,多彩的人民組成了鮮明的民族特色,構造了古樸的精神文化。而當山水與人民匯集在一起,便鑄就出一個富有民族特色的黔東南。(文 羅淼)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