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教育“組團式”幫扶人才李永亮:在變革中尋找中職教育的春天
2024-05-30 17:31:1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淼責編:魏寒冰

  同飲一江水,山海一家親。在國家東西部協作的大背景下,廣東省廣州市與貴州省畢節市之間的協作關係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典範。自開展結對幫扶以來,廣州源源不斷向畢節派遣幫扶人員,帶來了資金和項目,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先進的理念、技術和管理經驗,為畢節市的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兩年前,從珠江之畔的繁華都市,到烏蒙山下的威寧小城,命運的齒輪因一場跨越千里的教育協作而悄然轉動。

  2022年7月,李永亮作為中組部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幹部,從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來到威寧自治縣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威寧中職”),任職威寧縣中等職業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開啟為期兩年的幫扶之旅。

  剛到威寧職校,李永亮便帶領幫扶團隊深入調研學校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堅持以“強基礎、補短板”為工作重心,及時制定幫扶規劃,引領學校高品質發展。

  “通過前期調研,我們初步確定了在機制體制、教育教學方面著手。”李永亮和團隊選擇了勇敢地邁出改革的步伐。

  “威寧中職立校時間早,在發展過程中,肯定已經存在一些問題,但我們身處其中感受不出來,所以正需要李永亮校長他們把脈問診。”威寧中職教師黃健説,正是這種勇於改革的精神,推動了學校在基礎設施、教學方法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全面升級。

  為了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李永亮堅決貫徹落實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規範議事決策流程,引領學校規範發展;將中層機構從27個調整為12個,重組19個教研組,完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改革績效考核和職稱評聘方案。

  “精簡機構,就像修剪樹枝,讓樹木生長得更加茂盛。”李永亮説,這一變革不僅優化了管理結構,也為教職工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同時,為落實制度管人,該校修訂了120多條規章制度,推進全員值日、周工作計劃與行事歷、教師例會、行政例會、部門例會,提升教師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修訂績效考核方案和職稱評審方案,激發教職員工的工作熱情和活力。

  “確立制度以前,就像是吃大鍋飯,做與不做一個樣,做好做壞一個樣,沒有獎懲機制,大家幹事創業也沒激情。”制度改革讓教師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動力。

  在新的體制機制下,學校很快就發生了喜人的變化。在李永亮校長的帶領下,學校初步建立起“11234”教學管理機制,即一套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一張信息化管理網絡、兩個教科研管理及技能競賽管理平臺、三教改革、四級教研教學管理機制,幫助學校在教學規範、技能競賽、科研(項目)申報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實現學校發展新突破。

  “最直觀的反應就是學生在職業技能大賽上取得了傲人成績。”李永亮介紹,在2023年省、市師生技能大賽中,學校榮獲市級以上獎項116個,其中市級67個,省級49個,一等獎22個,二等獎37個,三等獎57個,歷史性地突破了省賽,進軍國賽;剛結束的2024年畢節市技能競賽目前已獲14個一等獎,共51個獎項,這一年半取得了威寧職校前所未有的好成績。

  為打造一批帶不走的幫扶團隊,提升威寧中職“造血”能力,李永亮團隊為該校量身定制教師發展中心,重組19個教研組,建立“學校-學部-專業組-備課組”四級教研機制,規範教研組工作流程,落實教師聽評課制度,完善教研組、備課組管理規程及教育教學評價體系,設計“青藍工程”,幫扶團隊成員以“一帶三”的模式指導青年教師發展,上示範課、公開課,毫無保留傾囊相授。

  多管齊下,威寧中職教師團隊素質得到了顯著提升,目前該校在優質課、説課、職業能力等比賽中,榮獲國家級獎項3個,省級獎項7個,市級獎項9個;在項目建設申報中,獲省市級立項6項,省市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畢節市拔尖技能人才4人,威寧首批領軍人才4人,威寧縣管專家3人,教科研課題研究成風。

  一日威寧人,一生威寧情。兩年的幫扶,李永亮獲得了成長,榮獲畢節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東西部協作先進個人。2023年7月,在中組部、教育部組織的鄉村振興國家重點縣組團式幫扶學校書記校長培訓班開班儀式上,教育部副部長王嘉毅對威寧縣中等職業學校所取得的成績給予通報表揚。轉眼,李永亮的幫扶時間接近尾聲,真到了離開威寧中職的時候,李永亮還是有些不捨。

  “這是我傾注了無數心血的地方,我希望通過我們幫扶團隊點燃的這團教育火焰,能照亮威寧中職未來前行的道路,引導他們走向更加燦爛的未來。”李永亮説。(文 夏民 周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