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遵義市的三一重能風電裝備産業園,正著力打造西南地區集數字化、自動化、集成化、精益化、可視化于一體的高端風電裝備製造標杆。
春日的貴安櫻花園裏,滿樹櫻花攢聚枝頭。在3條自主飛行航線上,無人機自如穿梭,不僅能實現畫面實時傳輸、數據及熱成像精準分析,還能進行巡航喊話,對密集人流、車流進行精準識別。
這是數字技術與生態美景交融綻放的美麗,3月18日,貴安櫻花園啟用“雲+低空”智慧巡護體系。演算法賦能搭配精心劃定的航線,讓巡護服務高效又精準,輕巧靈活的無人機與地面執法小組默契配合,在櫻花季全程守護,確保遊客能安心賞櫻。
從“一園之治”看“一省之變”,貴州以先行者姿態闖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數字化變革之路。歷經多年深耕,貴州已從數實融合的初級階段成功進階至中級階段,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賦能各行各業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中的成效持續凸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貴州考察,高度關注數字經濟發展,作出了“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做強做優數字經濟”等重要指示,為貴州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産業數字化轉型,重塑産業基因——
在寧德時代貴州基地電芯廠房內,860余米長的自動化産線高效運轉。AGV自動裝卸機器人沿軌道穿梭,將生産好的電芯精準運至模組車間。機械臂在容量廠房內360度舞動,自如完成電芯碼放工序。
“這條産線自動化率達95%,採用行業內自動化程度最高、生産速度一流的設備,從投料到成品電芯産出全程智慧化控制。”寧德時代貴州基地運營總監周國立介紹,基地從零起步,如今已進入滿負荷生産狀態,生産的電池主要出口海外。
智慧製造的浪潮從工業領域奔涌向田間地頭。在三穗縣貴鴨農牧的智慧鴨舍內,傳送帶載著溫熱的鴨蛋蜿蜒流動,機械自動化操作精準調度著喂料、溫控、除糞等環節,中央監控屏躍動著鴨群的實時數據。
“輕點螢幕,一個人就能輕鬆管理兩三萬羽蛋鴨。”貴州貴鴨農牧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廠長姚磊演示著作業系統,通過系統的智慧數據分析,還能提升蛋鴨的生存率和産蛋率。2024年,三穗鴨産業綜合産值就突破14億元。
這些鮮活樣本的背後,是貴州構建數字經濟生態系統的深層變革。作為國家首批DCMM(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試點地區,貴州已在裝備製造、現代農業等領域培育出77家DCMM認證企業。
治理數字化轉型,構建智治新格局——
3月15日,全國首個數字文化産業生態村落——觀山湖區小蘭山數字文化産業生態村落正式投入使用,貴陽城鄉協同治理邁入新階段。小蘭山數字文化産業生態村落以“數字+文化”為核心,積極探索“政府+企業+村落”協同發展模式,為破解城鄉“數字鴻溝”、激活鄉村資源稟賦提供了創新範例。
“數字文明應成為縫合城鄉發展差距的‘金絲線’。”作為小蘭山數字文化産業生態村落的聯合建設單位,貴州多彩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貴州省人民政府網站,頭戴鏨花銀冠、項佩九股苗銀項圈的AI虛擬助手“小貴”,笑臉盈盈地準備著為訪客解答問題。點擊輸入“如何申請就業補貼?”網站根據對被訪者的定位,給出了針對五類群體的申報條件、材料清單、諮詢電話等詳細信息。
“小貴”是近日貴州省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成功接入DeepSeek大模型,正式推出智慧問答助手。依託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學習與訓練能力,“小貴”能夠精準捕捉並理解企業和群眾的需求,提供政策諮詢、事務辦理等專業、準確的解答。
治理數字化轉型的深化,離不開底層技術能力的突破。數字化轉型的終極目標,在於讓治理成果轉化為可感知的民生福祉。
生活數字化轉型,提升民生溫度——
在遵義市匯川區,市民楊百新輕點“遵易停”微信服務號,實時車位地圖即刻顯示“附近3個停車場余位56個,最近的停車場200米”。她感慨:“真的方便多啦!以前在中心城區辦事常為停車發愁,現在系統能智慧推薦最優車位,還帶導航指引。”
物聯網感測器編織成車位的神經網絡,AI演算法則化身永不疲倦的調度員。“遵易停”平臺上線後,車主平均尋位時間從10分鐘降至6分鐘,試點區域車位週轉率提升25%。
在都勻市第三完全小學的數學課堂上,教師正借助“螢火蟲AI作業系統”,快速調取班級學情數據,精準定位錯誤率高的題目,進行重點講解。自學校引入這一AI作業系統,作業設計、智慧批改、學情分析等工作都能“一鍵搞定”,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率。
“過去批改作業只能模糊判斷難點,現在智慧分析能定位到每個學生的知識中斷點。”教導處主任負責人説。而家長們也感嘆:“以前孩子盲目刷題,現在系統精準‘揪’出薄弱點再針對性練習,為孩子學習減負增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堅持算力、數據、應用、産業聯動,而今,貴州在建和投運的全國重點數據中心有48個,智算佔比超90%,國産化智算佔比也超90%,成為全國智算資源最多、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數實融合的基礎越來越牢固。(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