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果子結得好,修枝管護少不了。”3月20日,在六枝郎岱鎮安樂村的獼猴桃基地記者見到毛銳,他正蹲在藤架下手把手教村民修枝抹芽。作為基地主任,他粗糙的掌紋間嵌著洗不凈的果銹,那是與獼猴桃相伴11年留下的印記。
安樂村獼猴桃種植基地
今年是毛銳與獼猴桃結緣的第11個年頭,也是安樂村産業轉型的第11個春秋。過去,安樂村的村民們守著“種一坡收一籮”的薄田度日,直到漫山遍野的獼猴桃架織成綠網,村民們才發現,祖祖輩輩踏著的土地裏,竟然藏著兩本活期存摺——一本是土地流轉的賬本,一本是務工收入的工資卡。
2014年的那紙合同,至今仍鎖在村民盧進文的木箱裏。當獼猴桃公司工作人員帶著測繪儀走進他家玉米地時,這個種了半輩子地的老漢手抖得按不好手印,“每畝地年租金800塊,不種莊稼白得錢?”
安樂村種植的獼猴桃(受訪者供圖)
盧進文給記者看了他的兩本賬本,一本記著家裏土地的流轉金,每年土地租金準時到賬;另一本賬本上的數字則跳得歡實:三月修枝每天80元,四月下旬授粉計件工資,九月採摘按筐計價每天100元以上——這個曾經的建檔立卡戶,去年光務工收入就攢下一萬元。
留守老人把荒山交給專業團隊打理,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陸續寄回土地委託書……村裏引進的獼猴桃種植公司像塊磁鐵,把零碎的土地拼成連片的産業版圖。如今,站在山頭望去,曾經支離破碎的坡耕地已被打造為2500畝標準化種植基地,水泥樁撐起的棚架下,土地證編號在每片地頭閃著銀光。
安樂村種植的獼猴桃(受訪者供圖)
經過十餘年摸索,安樂村的獼猴桃栽培方式不斷更新換代,種植管護逐步實現標準化、集約化,獼猴桃品種不斷改良,一些中晚熟獼猴桃新品種錯峰上市,畝産收益顯著提升。
“目前,我們累計淘汰了7個獼猴桃品種。去年,村裏的獼猴桃産量在400噸左右,賣了200多萬元。今年,獼猴桃單畝産量更高,總産量有望突破600噸。”毛銳告訴記者。
安樂村一角
儘管依託自身優勢有了可喜的發展,但安樂村並不滿足於現狀。“脫貧摘帽只是起點。”安樂村村支書楊梅指著山坳裏的新墾地塊説,“我們不僅要鞏固脫貧成果,更要爭當鄉村振興排頭兵,今年新種了450畝生薑還試種了竹蓀,向著産業全覆蓋的目標全力衝刺。”
山風掠過獼猴桃架,撥動著鄉村振興的金算盤。老田地裏栽出新“碩果”,産業轉型升級的實踐,正在安樂村生動上演。(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桂榕)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