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走進貴陽市開陽縣南江鄉苗寨村,枇杷林漫山遍野,套滿袋的枇杷果壓彎枝頭,空氣中浮動著清甜的果香。村民穿梭果林間,歡聲笑聲交織。
從800畝起步到今天的6000畝,經過20多年的發展,苗寨村將枇杷釀造成甜蜜産業,演繹鄉村全面振興的甜蜜故事。
從800畝到6000畝的蝶變
“以前都是種傳統農作物,哪有這般景色喲!”站在半山腰,望著滿山滿坡的枇杷林,苗寨村委會副主任林勇打開話匣子,講述起枇杷發展的故事。
苗寨村屬於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緊鄰南江大峽谷景區,擁有優美的山區田園風光和高原峽谷風光。曾經,村民守著“金土地”找不到“金鑰匙”。2022年,為破解發展難題,村“兩委”向上爭取枇杷種植項目。
“當時工作人員説只要按標準挖坑打窩,就提供枇杷苗。”林勇説。
雄心壯志回到村裏,當村幹部開村民代表會,發動大家種植枇杷,村民直搖頭擺手:“那東西沒種過,不種!”這給想發展、謀發展的村幹部澆了一盆冷水。
“幹!黨員帶頭挖坑打窩,帶著想發展、敢發展的群眾先幹起來。”村幹部堅定信念,帶著村民拉線,挖坑、打窩。
“那時沒有挖掘機,全靠人工,一畝地打窩42個,每個坑1米深,不到半個月,800畝土地全部整好。”林勇説。
他當時還未進入村委會工作,之前嘗試過種植桃樹、板栗等,都以失敗告終,當枇杷項目落地,他毫不猶豫種植30多畝,走在産業發展前列。
不懂技術,政府部門邀請專家現場培訓,修枝剪條、病蟲害防治等一目了然。林勇在學習中摸索,枇杷種植的技術樣樣精通。
“枇杷每畝産量2000斤左右,當時沒有現在價格高,大部分是路邊攤和運到貴陽售賣,但每斤價格也在3元,老百姓看到收益,陸續跟著種。”苗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汪建勇説。
春去秋來,在20多年的精心耕耘中,枇杷面積逐年擴大,達6000多畝,年産量3000噸,年産值3000多萬元,成為群眾增收的“致富金果”。
從提籃小賣到暢銷市場的跨越
枇杷還未上市,林勇就接到浙江、上海等地客商預訂枇杷的電話。
“現在枇杷暢銷得很,各地大客商前來收購,不愁銷路。”林勇説。
然而,20年前,枇杷銷售卻是另一番景象。由於市場信息不靈,村民在馬路邊支起攤子,售賣枇杷;有的將枇杷運往貴陽市街頭巷尾,沿街叫賣,銷售並不理想。2009年,小商販進入苗寨村收購,常常壓價,每斤價格3元左右。
此後幾年,苗寨村一直在尋找銷售突破之路。一次偶然的機會,浙江一位實力強的收購商通過林勇註冊的合作社,與他對接,實地參觀後,當即給出7元每斤的收購價,價格翻了一番。
2014年9月,開陽枇杷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其品牌聲名鵲起,上海、雲南、廣東等地的客商慕名而來,苗寨村的枇杷暢銷雲南、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告別提籃小賣時代。
“我家枇杷澆的是山泉水,曬的是‘日光浴’,富含硒元素,甘甜可口。”種植戶李興友説。
從2003年開始種植枇杷,李興友見證了枇杷的發展歷程。
“剛開始的時候在路邊擺攤賣枇杷,一天賣不掉多少,村民還説風涼話。”他説,自從村裏引來客商收購,我們的枇杷很受老闆歡迎,銷路完全不用愁。
現在,他精心做好管護,種植的10多畝枇杷年收入10多萬元。
從賣鮮果到融合發展的升級
今年,苗寨村有了新動作,引進新品種試種,適應後進行推廣,形成“大五星”與其他品種並駕齊驅格局。
村民杜引家從去年開始,引進“春花”品種,實施高位嫁接10多畝,目前,長勢良好。
“春花品種春天開花結果,避開了冬天霜凍天氣,增收更有保障。”杜引説,新品種明年就挂果了。
在村委會旁邊,50畝土地裏引種試驗的幾個新品種長勢良好。“我們引進新品種進行試種,選擇適應強、效果明顯的品種進行推廣,全力做強枇杷産業。”汪建勇説。
隨著枇杷産業發展壯大,苗寨村謀劃著産業升級:鮮果銷售給客商,殘次果銷往深加工企業,提升枇杷附加值。
蓬勃發展的枇杷産業吸引投資商目光,在貴陽市運營傳媒公司的黃成,在此投資民宿之餘,正與南江鄉、苗寨村進行洽談,準備開展枇杷深加工,生産枇杷深加工産品。
不僅如此,枇杷與民族文化、旅遊融合,苗寨村每年推出特色活動“民族文化枇杷節”,以枇杷為媒,枇杷王評選、吃枇杷比賽、枇杷觀賞採摘、摘枇杷能手賽、文藝演出等活動一一上演,農文旅悄然啟幕。
如今,村民開辦民宿,枇杷和傳統農家美食成為遊客喜愛,苗寨村農文旅如火如荼,枇杷的甜蜜事業越做越大。(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小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