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這些穿行浪尖的身影讓群眾安心 ——防汛救災一線黨員先鋒扛起使命擔當
2025-06-30 09:36:50來源:貴州日報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這些穿行浪尖的身影讓群眾安心 ——防汛救災一線黨員先鋒扛起使命擔當

救援隊員在黔東南州轉移被困群眾。 (黔東南州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這些穿行浪尖的身影讓群眾安心 ——防汛救災一線黨員先鋒扛起使命擔當

6月26日,榕江縣消防隊員、黨員張齊武(右)在救援後疲憊地靠在戰友身上休息。 新華社發

  當肆虐的洪水淹沒家園,總有堅實的臂膀托起希望;

  當驚恐的神情漫過人群,總有堅毅的目光溫暖人心。

  6月28日,貴州省多地再次遭受嚴重洪澇災害,黔東南州榕江縣、從江縣、丹寨縣、雷山縣、黎平縣、麻江縣和黔南州三都自治縣等地不同程度受災。面對特大暴雨帶來的汛情,全省各地各部門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聞“汛”而動、衝鋒在前,讓鮮紅的黨旗在防汛救災一線高高飄揚。

  最是風雨見初心

  “快,快,馬上撤離,洪峰又來了!”6月28日9時30分,榕江縣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為Ⅱ級。12時30分,再次提升至Ⅰ級!

  同處都柳江流域的從江縣也啟動防洪Ⅰ級應急響應,預計縣城出現過境洪峰水位192米左右,高於警戒水位,高於保證水位。

  …………

  暴雨傾盆而下,洪峰又一次過境,巨大考驗再次來襲。

  在防汛救災主戰場,黨組織是戰鬥在最前沿的堅強堡壘,黨員是衝鋒在第一線的先鋒旗幟。全省各地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以“我是黨員我先上”的錚錚誓言,在防汛抗洪救災一線挑重擔、當先鋒、打頭陣,與廣大人民群眾風雨同舟,共同構築起防汛救災、守護家園的堅固防線。

  “嗚……嗚……嗚”急促的防洪警報響徹從江縣城,各洪區指揮長抓起對講機:“請立即執行防洪預案!”各個社區的黨員幹部拿著五條撤離路線圖敲響了洪區的每戶家門。“請立即按箭頭有序進行撤離!”

  “洪水要來了,趕緊走,東西都往高處搬。”榕江縣第一時間發佈7條洪區撤離路線,8000余名黨員幹部顧不上連日鏖戰的疲勞,挨家挨戶上門通知。與此同時,廣播、短信、微信等高頻推送,引導群眾按照預定的撤離路線迅速轉移。

  汛情就是命令,災情考驗擔當。

  省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燈火通明。電子大屏上,來自各地的預警信息循環滾動……為及時應對連日來強降雨帶來的影響,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對全省各地開展動態隱患排查,落實2萬餘名群測群防人員和風險斜坡巡查人員開展基層隱患排查、巡查和臨災處置等工作。

  省應急廳防汛抗旱處全體黨員主動放棄休息,夜以繼日堅守崗位,第一時間提出啟動防汛應急響應建議,起草發佈防汛調度令,每日密切跟蹤氣象預警,及時下發防範通知,確保每一條防汛指令直達基層末梢。

  “根據洪水情況調整工作重心。”“貴州高速先鋒”突擊隊隊長吳曉青告訴記者,原本正在開展災後重建工作的突擊隊,按照“洪峰過、搶險上”的要求,連續兩天奮戰在榕江縣城大十字街道、江西碼頭、實驗中學等區域,轉移泡水車輛、疏通道路和清除淤泥。

  省軍區組織官兵、文職人員及民兵力量配合地方黨委政府緊急疏散群眾2541人;正在榕江開展清淤工作的武警貴州省總隊千余名官兵迅速轉為“救援員”,組織低窪地帶群眾撤離;消防部門300余人就地編組,任務從“清淤”轉為“救援”;省交通運輸廳調集搶修人員200人、施工設備49台開進榕江,開展因災損毀公路搶通工作。

  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救災一線處處都是共産黨員奮戰的身影。

  正在休護理假的從江籍軍人滾鬧略,來不及陪伴剛出生的孩子和産後的妻子,主動請纓奔赴救災一線,爭分奪秒轉移受災群眾、搶救物資;榕江縣樂裏鎮三聯村黨員楊大躍負責救災物資,他總衝在最前面,搬貨送貨,確保能第一時間到達最需要的地方……

  洪峰浪尖,高揚永不褪色的先鋒旗幟。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帶領群眾,協力同心,攻堅克難,與雨水賽跑、與汛情抗爭,風雨同舟守護家園。

  一枝一葉總關情

  “關鍵時刻,黨員不帶頭誰帶頭?”説話的人是榕江縣平陽鄉丹江村黨支部書記楊文輝,只見他頭髮淩亂,衣衫濕透,臉上已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

  6月24日,他帶著33名丹江村黨員群眾馳援縣城。“轉移群眾、轉移東西,碰到什麼就幹什麼,哪有需要就跑哪。”樸實的話語背後,是這一群黨員的為民情懷。

  災情嚴重的三水榕城小區,還有不少居民受困,因淤泥太深無法運送水和食物進去。來不及做任何思考,楊文輝第一個跳進了泥漿中,用雙手和鐵鍬一點點清理淤泥和各種堆積物,連續12個小時的奮戰,打通了小區的救援通道。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在防汛救災現場,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時刻把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放在第一位,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去,頂著暴雨,蹚著洪水,到處都是他們奔跑救援的身影。

  “全體都有!今晚9點,榕江不睡!”隨著黔東南州、榕江縣聯合指揮部一聲令下,這座被洪水侵襲的小城切換“戰鬥模式”,黨員幹部、救援隊、志願者、普通市民……全員化身“抗洪戰士”上演現實版“全民保衛戰”。

  誰不怕洪水?誰不是凡人?但“人民”二字重若千鈞,黨旗下的錚錚誓言,印刻在每一位共産黨員心間。

  “洪水一天不退,我們就一直堅守在這裡。”車民街道洪區內,群眾已全部安全轉移安置,但街道、社區黨員幹部卻選擇留下來巡查堤壩,他們清楚,只有黨員釘在現場,群眾心裏才能踏實。

  從江縣丙梅街道險情嚴重的三角井社區,一面鮮紅黨旗插在臨時安置點。已經5天5夜釘在搶險救災一線的社區黨支部書記吳昌芬還是不放心,操著已經嘶啞的聲音挨家挨戶敲門動員群眾撤離。

  老百姓在哪,共産黨員就奔赴哪。

  路衝斷了,走也要走進去。丹寨縣排調鎮的黨員幹部王珍榮、王長江、潘仕再、馬馳用麻袋背著麵包、速食麵和水,冒雨踩著已被衝斷的泥濘路,步行3個小時給撤離到高處的岔河村群眾送食物;

  人出不來,背也要背出來。“一個都不能少!”24日上午,已經做了一個通宵工作的從江縣俞家灣社區的黨支部書記劉海雄,又把一位80多歲的老人背出來,轉移到安全地帶;

  車過不去,爬也要爬過去。三都供電局應急搶險黨員突擊隊隊長、副總經理曾慰和同事一起,背著搶修工具挺進被40余處塌方圍困的“孤島”——都江鎮,重新點亮電子地圖上代表通信信號的綠色光點;

  …………

  一個個群眾得到安全撤離、一條條道路全力搶通、一束束信號重新滿格、一盞盞路燈漸次點亮。廣大黨員幹部爭當先鋒、逆行而上,讓飄揚的黨旗、閃亮的黨徽成為洪水肆虐中最令人心安的力量,詮釋著“人民至上”的莊嚴承諾。

  淬火磨礪出真金

  洪水襲來時,他們始終衝鋒在前。

  榕江縣水務局12名黨員化身“清淤工”“管道工”,跳進濱江大道的洪水污泥中,頂著刺鼻的氣味,徒手摳挖被堵住的12處雨水口篦子。

  雷山縣永樂鎮黨員幹部不漏一村、不漏一組、不漏一戶,連夜轉移群眾、鋪設防汛安全帶、搶修受損道路……用“全天候堅守”換取群眾安心,用責任擔當築起守護生命的“紅色堤壩”。

  抗洪救災,是一場來勢洶洶的大戰,更是一次不容有失的大考。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我省把防汛救災作為檢驗黨員、幹部學習教育成效的實戰考場,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挺膺擔當、錘鍊黨性,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檢驗學習教育成果。

  積水漫過小腿、污水灌入鞋褲,渾然不覺的牛永全深一腳淺一腳蹚行在渾濁的街巷裏。身為從江縣下江鎮下江社區黨支部副書記的他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入戶動員群眾撤離了。

  當排查至一間臨河房屋時,一位老人微弱的回應讓他打了個激靈。“老人家,別慌!我背您出去!”俯身蹲下,穩穩地扶上後背,銀發緊貼著他斑白的鬢角,在肆虐的暴雨中緊緊相依,構成一幅溫暖的圖畫。

  “路多走一遍,門多敲一次,群眾的安全就會多一分。”牛永全告訴記者,身為黨員就是要堅守在災情最嚴重、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好鋼需重錘敲,作風建設要落實在行動上。

  在防汛救災的第一線,全省廣大黨員幹部用行動映照初心,用作風淬煉黨性,堅決當好人民群眾的“守護神”,讓群眾對學習教育可觸及可感知。

  省公安廳啟動重大突發事件“情指行”一體化運行機制,與省應急廳、消防總隊搭建視頻會商矩陣,建立應急指揮通道,對重點地區救災工作進行視頻調度。由交管、治安、警保等多警種組成的省公安廳工作組,攜帶短波電臺、衛星電話、無人機等專業設備馳援榕江;

  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禦調動指揮中心,值班人員加班加點守在電腦旁,根據雨情、水情、庫情等信息展開實時調度,並派出工作組赴黔東南現場指揮洪水和山洪災害防禦工作,逐小時滾動發佈榕江縣城、從江縣城洪水漲退水預報;

  人民日報貴州分社、新華社貴州分社、貴州日報報刊社、貴州廣播電視臺等中央、省級媒體派出多個採訪報道小組,用文字記錄真實的場景,用鏡頭捕捉驚心動魄的瞬間,講述幹群同心抗災的動人故事;

  …………

  使命不同,目標一致。全省黨員幹部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擔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到最危險的地方,在防汛救災中擔當起中流砥柱的重任,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錘鍊黨性,讓學習教育成果在防汛救災一線落地見效。

  歷史,將銘記這個夏天,銘記這場戰鬥!(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詩宗 孫蕙 歐陽章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